让作文走进生活实践的探索
江苏阜宁县新沟实验学校(224400) 仇学春
《国语》说:“华而不实,耻也。”写文章亦是此理。因此,我们提倡真实作文,以情趣作文,开放作文。我们希望学生自由、快乐地创新作文。目前,许多学生的作文看不到创新的影子,反而有无病呻吟、矫揉造作的倾向。如何有效解决这个问题,真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呢?
一、淡化作文概念,消除畏惧心理
许多孩子一提到写作文,就会心生畏惧感。怕写和不会写恶性循环,这严重干扰着学生的进步。孩子从会说话起,就已经开始使用汉语言了,汉语是母语,本身就充满了亲和力,慢慢引导孩子亲近母语,练习用母语表情达意,再适时进行练笔,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所以,我们要想方设法消除学生的畏惧感。另外,我们每次的作文课,不要搞得传统和单调,应加进一些生动活泼的现代元素,讲讲故事,谈谈心得,聊聊话题,不要讲不了几句就开始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己去写。这样,学生既没有兴趣,也会产生压抑感。我们甚至不应该说“写作文”,而是说“倾吐心声”。别小看这样的细节,这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教学“我的自画像”这一课时,我首先和学生交流沟通:你了解你自己吗?你会介绍自己吗?你打算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吗?学生有的说自己的长相,有的说自己的性格特点,有的说自己的兴趣爱好,有的说自己的梦想,有的说自己的小秘密。待学生回答完之后,我说:“刚才你们说的很多,老师一下子记不过来,你们能想个好办法帮老师记住吗?”学生答:“我们可以写下来。”学生的热情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作文成了一件轻松快乐的事情。
二、感悟真实生活,捕捉写作时机
写作离不开丰富的生活,离不开灵感。作文是什么,其实就是再现生活,表情达意。小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和体验能力较弱,生活是有的,只不过缺少捕捉的意识和再现的能力。我们要在这些方面多努力,适时引导他们深入生活,观察生活,捕捉作文时机。(1)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学完《九色鹿》后,学生感慨地说:“如果我也能遇到这样一只神奇美丽的鹿,那该多么幸福啊!”我立即抓住这一时机:“如果你真的遇上九色鹿,你会怎么做?”接着我布置学生写下想说的话。学生迫不及待地写了很多。在众多的手稿中,我欣喜地发现了一些创新点,比如:调达想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既保全了九色鹿,又巧妙地瞒过了国王。调达不再是课文里那个忘恩负义的角色,成了一个重情重义又有智慧的人。这种想象是大胆的,是极具创新意识的,让人耳目一新。对照生活,确实存在这样的人,所以又是合情合理的。(2)不拘泥于作文课,把写作训练放在适当的时间。传统的思维和做法,让我们觉得作文指导与练习只能固定地放在每周的作文课上,其实不然。我认为,灵感是稍纵即逝的,如果不及时捕捉,就会错失。一旦没有了灵感,作文就会变得很困难。比如,讲到《雾凇》时,在观看了一系列的写实图片后,学生有了想写的冲动,我顺势引导:“大家请看看窗外,现在是冬天,室外有雾凇吗?”学生回答:“没有。”我追问:“那你们觉得我们这里的冬天美吗?”学生回答:“美!”“你想用你的妙笔描绘一下这样的美吗?”“想!”一眨眼的工夫,学生奋笔疾书,很快就大功告成了。细细品读文字,妙词佳句,真情实感,层出不穷。普通的一节语文课,在不经意间绽放了绚烂的花朵。
三、描绘五彩的生活
在一次课上,我抓住家乡的一些特色景点指导学生写导游词。比如,建湖的朦胧宝塔,可以先给学生介绍相关资料和民间流传的李世民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