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恩格斯,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2.了解悼词结构的特点,体会演讲辞结构的严谨性。
3.概括马克思的伟大贡献,感悟其宽广胸怀和非凡气度。
4.品味本文语言艺术魅力,揣摩字里行间真挚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课文语言的品味,了解马克思的卓越贡献并感受马克思的伟大精神。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我们经常在一些重要的会议和报道中听到这样的表述“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里的“马列”就指的是国际无产阶级的伟大领袖马克思和列宁。
卡尔.马克思(1818—1883),德国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1844年8月,恩格斯从英国来到巴黎,开始了前无古人的伟大合作。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是德国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家、教育家、军事理论家,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和领袖、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在革命斗争中,他和马克思一起领导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国际和德国社会民主工党。两人在巴黎相识。之后他们共同战斗,共同创造革命理论,共拟《共产党宣言》,合作《资本论》
看视频,进一步理清人物关系。
他们的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在马克思之后,恩格斯是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导师。”——列宁
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不幸逝死,3月17日,在伦敦城北的海格特公墓为马克思举行了一次盛大的悼念活动。马克思生前最好的战友恩格斯发表了一篇激情洋溢的文章——《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出示马克思墓地图片和墓志铭。
马克思的墓志铭:历史上的哲学家总是千方百计地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解释世界,然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
二、解释题目,了解文体
1.题目解读
题目:《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讲话——演讲稿 墓前——悼词
2.文体介绍
悼词是演讲词的一种,是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悼词一般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①开头述其哀(悲痛):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时间、地点、原因,生前的身份和职务。
②主体赞其功(敬仰):概述死者生前的功绩及生者对其功绩的评价。
③结尾颂其德(悼念):表达对死者的悼念,寄托哀思,并向参加悼念仪式的人提出希望和要求。
悼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悼词是指向死者表示哀悼、缅怀与敬意的文章,狭义的悼词是指在追悼大会上对死者表达哀思与敬意的讲话文稿。
二、初读感悟
(一)预习检查
1.明确字音。
不可估量liàng 繁芜wú丛杂 豁huò然开朗 浅尝辄zhé止
衷zhōnɡ心喜悦 卓zhuó有成效 诽谤(fěi bànɡ) 诅 (zǔ) 咒
2.解释下列词语
浅尝辄止:浅:一点;辄:就;止:停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止。比喻不肯下功夫深入钻研。
卓有成效:卓:卓越,高超,特别。效:效果。有突出的成绩和效果。
永垂不朽:垂:留传后世;朽:腐烂,磨灭。光辉的事迹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
繁芜丛杂:丛生的杂草多而乱。形容内容、文字或种类繁多杂乱。
豁然开朗:豁:猛然间。开朗:开阔明亮。比喻对于百思不得其解的事物,在突然间开阔了思路,明白了其中的奥秘。
三、结构分析
1.自读课文,找出每段的中心句(提示:注意每段首或段尾概括性、总结性语句。)
①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
②这个人的逝世,……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③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④马克思还发现了……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
⑤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
⑥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
⑦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⑧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
⑨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2.划分文章层次
明确
开头(1—2段):述其哀,介绍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和当时的情形。
主体(3—7段):赞其功,评价作为思想家和革命家的马克思的伟大功绩。
结尾(8—9段):颂其德,表达对马克思的怀念之情。
3.试概括马克思一生的贡献主要有哪些?
明确
理论方面
①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②发现了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剩余价值)。
③在其他许多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
实践方面
①出版进步报纸和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
②在巴黎等地各组织中工作。
③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
三、分析文本
【思考1】试分析本文结构严谨,逻辑严密的特点。
明确
(1)设置纲领性的重点段落,体现结构的严谨性、逻辑的严密性。第2段是全文的“纲”。第一个“对于”,从马克思对革命实践的角度,评价了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伟大贡献,统领第7段;第二个“对于”,从革命理论的角度,评价了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伟大贡献,统领3~6段。
(2)过渡段与过渡句的运用,使各个段落紧密地联系起来。如第2段的“这个人的逝世”,第4段的“不仅如此”,第5段的“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
【思考2】理解内容
1.“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作者为什么要在文章开头详细交代马克思逝世的时间?
明确
两点三刻——写明具体时刻,表明这是一个令人万分悲痛、永志不忘的时刻,因为马克思的逝世,对于整个世界都有着非同寻常的影响。
最——程度副词,突出了马克思在思想界无与伦比的地位和作用
还不到两分钟——强调时间之短,流露出在马克思临终时自己未能陪伴在身边的无限惋惜和遗憾之情。
安乐椅上——说明了马克思临终的姿态,表明这位无产阶级导师一直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流露出对马克思忘我工作精神的赞颂。
停止思想、永远地睡着——讳饰的手法,契合马克思思想家的身份,暗含了对战友生命不息、思想不止的崇敬。
补充:讳饰 指说话时遇到有犯忌的事物,不直说这种事物,而用别的话来回避掩盖或装饰美化。
小结:(1) 鉴于马克思的身份,恩格斯需要向全世界公布马克思逝世的准确时间。(2)为了强调这是全世界无产阶级不能忘记的时刻。(3)表明了马克思生命的每一刻对世界无产阶级都十分宝贵,饱含了对马克思的无限崇敬和赞扬,对马克思逝世的遗憾和惋惜。
2.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评价马克思的贡献的?这一段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明确:两个“对于”是全文的总纲。既是高度的概括,又是严格的限制。
“估量”表明马克思的贡献之大;“空白”说明了马克思在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的地位是无人可取代的。
3. 阅读第3-5段,作为科学家马克思在理论上的主要的贡献有哪些?
明确:
理论贡献一: 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物质决定精神;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理论贡献二: 马克思还发现了剩余价值理论。(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
4. 试分析“豁然开朗”和“在黑暗中摸索”。
明确:
豁然开朗:说明马克思发现剩余价值规律的划时代意义,以及人们对于这一发现的无限喜悦。
在黑暗中摸索:说明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社会主义批评家没有揭穿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当然也提不出解决资本主义根本矛盾的办法和途径。
豁然开朗,与在黑暗中摸索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衬托出了马克思发现利余价值规律对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指导意义和伟大功绩。
5. 思考:马克思的发现只有这两个吗?对每一个领域的发现其研究程度如何?
每一个领域——领域之大
都有独到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