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贯彻《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6年5月6日)
赵 乐 际
同志们:
中央批准召开这次座谈会,目的在于进一步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激发人才活力、发挥人才作用的氛围,推动各地各部门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统筹国内国际两种人才资源,统筹人才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从重要意义、目标任务、管理体制、工作机制、核心要求等方面,深刻指出了人才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特殊重要性,深刻阐明了推进人才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次座谈会前,总书记专门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要加大改革落实工作力度,把《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落到实处,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要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让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做好团结、引领、服务工作,真诚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成就人才,激励广大人才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聪明才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极大地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人才理论,为协调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刚才,刘云山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强调要充分认识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聚焦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推进改革,加快构建更加科学高效的人才管理体制,以更加完善的工作机制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加强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组织领导。下午,9家单位要作交流发言,希望大家相互借鉴。下面,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刘云山同志重要讲话、抓好《意见》落实,我强调几点。
第一,要推进“人才管理体制改革”落地见效。人才管理体制,明确的是以什么样的组织形式、规则、方式方法,来实现人才管理的目标任务。推进人才管理体制改革,着眼点是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解放和增强人才活力;核心是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构建更加科学高效的人才管理体制。在这方面,中央下发的《意见》提出了4项措施。怎样落实好这些措施呢?我理解,一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就是发挥好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具体到各级党委(党组),就是要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统一领导;切实履行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职责;改进方式方法,完善宏观指导、科学决策、统筹协调机制,督促政策落实;结合实际,把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创造性地贯彻好、落实妤。二要加快转变政府人才管理职能。需要强化的职能,是宏观管理、政策法规制定、公共服务、监督保障等;需要清理和规范的,是人才招聘、评价、流动等环节中的行政审批和收费事项。这几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取消272项职业资格,占部门设置职业资格总数的44%;深圳去年取消、转移、下放192项人才管理行政职权,都是有力的改革举措。《意见》提出“建立政府人才管理服务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构建统一、开放的人才市场体系”“深化人才公共服务机构改革”“放宽人才服务业准入限制”,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政社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要求,抓紧制定落实措施。三要保障和落实用人单位自主权。解放和增强人才活力,关键一环是“放”活用人主体。人才适不适用、怎样用好,用人单位有发言权。要充分发挥用人主体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中的主导作用,深入研究落实国有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社会组织用人自主权的具体措施,深入研究高层次人才协议工资制等分配办法、制定相关政策。黑龙江把科技成果处置收益权等下放到用人单位,仅去年就自主转化1854项,技术交易额达127亿元,产生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四要纠正行政化、“官本位”倾向。这是《意见》中的一条重要要求,刚才刘云山同志专门作了强调。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分类施策,体现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特点。比如,在清理和规范“裸官”、兼职、出国等工作中,要防止简单套用党政领导干部管理办法管理科研教学机构学术领导人员和专业人才,避免影响正常学术交流和科技成果转化。
第二,要推进“人才培养支持机制改革”落地见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按照人才成长规律,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和教育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特殊人才要有特殊政策。中央下发的《意见》,在这方面提出了6项措施。我体会,落实中要把握好3条。一是培养模式要突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促进人才规模、质量、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相协调,是人才工作的一个基本原则。要研究建立高校学科专业、类型、层次和区域布局动态调整机制,产业人才需求预测机制,以创新产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完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协同育人模式。近几年,中科院与高校组成“率先合作团队”,交叉聘任、协同创新,推动了科教融合。江苏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去年新兴产业销售收入突破4.5万亿元,就是人才支撑经济转型升级的生动例子。二是培养支持方式要突出精准性、实效性。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特点新要求,结合各自实际,对人才工程项目深入研究、科学评估,总结完善、提高质量。遵循各类人才工作特点。减少他们的额外负担,避免对他们创造性劳动的干扰,让广大人才集中精力研究科学技术、创新创造创业。从调研情况看,一些人才常为经费预算和使用伤神费力。要建立符合人才创新规律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改革完善科研项目招投标制度,提高立项、评审、验收水平;注重竞争性经费和稳定支持经费相协调,充分体现人才创新价值和特点;根据基础研究规律,完善长期稳定支持机制;重视和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我去过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他们自2005年底成立以来,探索建立了以科学家为本位、以科研为中心的体制机制,激发了科学家创新潜能和创造活力。三是培养支持对象要突出各类人才协调发展。《意见》对培养支持战略科学家和创新型科技人才、企业家、技术技能人才、青年优秀人才,分别提出一系列改革举措,体现的就是协调发展的理念。要建立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完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激励措施。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外国专家座谈时强调,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我们的人才基础应该是技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思想。要着力培养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技术技能人才,构建现代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使更多的“大国工匠”涌现出来。要建立对青年人才普惠性支持措施,加大教育、科技和其他各类人才工程项目对青年人才培养支持力度。截至去年,“万人计划”特殊支持的首批199名青年拔尖人才,近半数获重要科研奖项和国家级科研项目,其中84人获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82人获“973”“863”等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浙江大学在学术带头人后备人才、青年教师择优资助等方面做了很多富有成效的工作,“青年千人”“青年拔尖”等优秀青年人才指标居全国高校前列。青年英才辈出,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希望。
第三,要推进“人才评价激励保障机制改革”落地见效。评价、激励、保障,是促进人才发挥作用的三大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既要重视成功,更要宽容失败,完善好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既要用事业激发其创新勇气和毅力,也要重视必要的物质激励,使他们“名利双收”。最近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特别强调要从心底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人才发挥聪明才智创造良好条件,让作出贡献的人才有成就感、获得感。关心激励人才、尊重保障人才,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早在延安时期,中央就制定了《优待文化技术干部条例》,提出“物质优待的标准依照其能力学识的程度规定之,要使他们及其家属无生活顾虑,专心工作。对于特殊的人才,不惜重价延聘”。这些年,各地各部门在这方面作了不少探索。比如,科技部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改进完善院士制度,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激励,营造了良好创新生态;许多地方推行技能人才企业自主评价制度,解决了一线技术骨干职称评审难问题。我到山东调研时看了浪潮集团,他们以股权期权激励员工的做法,取得很好效果。《意见》对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强化人才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建立人才优先发展保障机制,提出一系列改革举措,《任务分工方案》分别细化为4项、5项和6项改革任务,各地各部门要抓好落实。评价机制改革要着力形成重品德、能力、业绩的导向。完善评价标准,解决重资历、轻业绩,重论文、轻贡献,重数量、轻质量等问题,不能将论文等作为评价应用型人才限制性条件;改进评价方式,对基础研究人才、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人才、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实行有区别的评价办法;适当延长基础研究人才评价考核周期,使他们坐稳“冷板凳”、十年磨一剑;突出用人主体在职称评审中的主导作用,注重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意见》时,强调要解决职业资格过多、过滥问题,各地各部门要清理减少准入类职业资格,合理规范、严格管理,推进水平类职业资格评价市场化、社会化。激励机制改革要着力形成尊重和实现人才价值的导向。人才犹如燧石,越激发越能放射火花。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立创新人才维权援助机制;完善科研人员收入分配政策,依法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定权;研究企事业单位人才股权期权激励政策,完善高校、科研院所担任领导职务科技人才获得现金与股权激励管理办法。《意见》强调要鼓励和引导人才向企业聚集、重视吸收民营企业育才引才用才经验做法,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实际,积极总结探索创新。保障机制改革要着力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的导向。研究制定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重大项目、重大科技工程等提供人才支持的政策措施。围绕实施“十三五”规划,编制好本地区、本行业人才发展规划。人才优先发展,投入要优先。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人才投入连年递增,去年研发经费居世界第二位,投入强度达到2.1%。要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投入机制,不断提高人才投资效益。“凤非梧桐不栖”。人才都有自已的信仰和追求,在他们眼里,发挥作用、体现价值、得到尊重比什么都重要。各地各部门既要通过知识转化为效益来激励人才,又要注重政治引领、事业感召、荣誉表彰,让各类人才体会到实现价值的自豪感、贡献社会的成就感、受到尊重的光荣感。还要注重对各类人才和成果的宣传,弘扬他们矢志不渝、报国奉献的事迹和精神。前不久去世的梁思礼先生讲过一个故事,他和一个朋友在美留学,朋友留在美国,上世纪80年代年薪就有30万美元。梁思礼回国后,住在很普通的单元房里,工资只有他的百分之一。有人问梁先生有何想法,他说,能和航天战士一起,使中国居于世界航天强国之列,为此奉献一生,感到无比自豪和光荣。这就是人才“大家”的境界。
第四,要推进“引才用才机制改革”落地见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