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馒头发霉了
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课
教学目标:
1.能利用显微镜观察物品上的霉。
2.能够设计有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研究物体发霉的条件。
3.能够用图和文字表示显微镜下霉菌的特点。
4.知道霉菌对人类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5.知道发霉的原因,了解防止发霉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在什么情况下物体容易发霉
难点:设计有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
教学准备:
发霉的食物、显微镜、霉菌切片、白纸、铅笔、实物投影、镊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你在哪里见过霉?什么物体容易发霉?(学生自由发言) 2、关于霉,你还想了解什么?(学生提出想知道的问题)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 (一)观察霉的形态
1.讲述:请大家仔细观察带来的发霉的物品,看一看,霉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为了看得更清楚,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工具,如用放大镜来观察,并在活动记录上画出或用文字描述出显微镜下看到的霉。有一点务必请大家注意:观察完毕,把发霉的物体倒进垃圾袋里,并洗净双手。
2.学生观察记录,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教师小结:霉是一种生物,它非常小,用眼睛很难直接看清,必须借助显微镜,所以叫它微生物。霉的种类很多,颜色各异,有青绿色、黄色、黑色、白色等,形状有绒毛状,蛛网状、棉絮状等。
(二)猜测馒头发霉的原因 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对霉的种类和形态已经有所了解。那么你们知道在哪些条件下馒头会发霉?
(1)请大家根据生活经验大胆猜想,再请各小组把这些条件写下来。 (2)各小组汇报猜想结果。
(三)提出疑问,引导设计对比实验 设计对比实验方案。
(1)讲述:同学们的推想是否正确,我们需要通过实验来证明。下面先请各小组设计几个对比实验。
(2)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控制变量实验。
(学生小组合作,设计并修改,得到比较合理的、容易操作的实验方案)
(3)交流方案:组织学生交流各自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并进行相互补充,之后再修改,使各自设计的方案更加科学。
小结:请同学们按照自己小组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 (四)、学生按照设计方案课外进行对比实验,并完成上表以备下节课学习。 教师总结:根据我们设计的实验方案,注意每天认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填写记录单,下一节课我们一起交流,分享你的成果。
第二课时
一、导入:
经过几天的实验观察,并记录了不同条件下馒头发霉的情况。今天我们来进行汇报交流一下。以便了解馒头发霉的原因。
二、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一)各小组汇报实验过程及结果。
(二)分析实验结果,明确馒头发霉的原因与温度、水分以及其他很多因素有关。
(三)质疑:
1、通过实验,我们知道食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容易发霉,那么其他物品是否也容易发霉呢?
(1)小组讨论
(2)学生汇报收集的资料或生活经历。(板书:温度、水分、太阳光照射等) 小结:可见,一旦物品摆放不慎,霉菌就会乘虚而入,使物品发霉。 2、那么有什么好的方法能够延缓食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