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十一册课外阅读练习
(一)春雨
黄昏过后,雨丝就悄悄地飘下。不到一会儿,院子里的地上都湿湿透了。
春雨开始是无声的,但是,此时无声胜有声,雨丝撩拨了几百万人的心弦。人们盼望春天这第一场雨,盼望多久了啊!
第一个听到春雨的脚步声的,大概是燕山顶上气象观察哨的青年人,是他们用急促的、充满欢乐的声调,报告了即将来临的喜雨。而此刻,透过淅淅沥沥的春雨,似乎隐约可以听到从长城到海淀河两岸的广阔土地上的阵阵欢愉,可以听到几百万根心弦上震响着的声声赞叹。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这场春雨,真好像知道我们的大好时节,它来得正是时候。泥土在等候着它,麦苗在等候着它,百草千花在等候着它,天地万物,全在等候着它呢。
春雨荡涤了飞舞着的尘埃和灰土。走到屋檐下,就已经感到一股清新的空气带着湿意迎面而来;走到院子里,让雨丝落在头发间,落到脸上、手上,就会觉得分外新鲜、清凉,沁人肺腑,心神俱爽,再仔细一品味,仿佛还能闻到一丝幽香哩。虽然院子里并没有梅花。
对人们的心灵来说,岂不也时时需要一场春雨,来荡涤掉它沾染着的那些意识上的尘埃和灰土吗?也许它们暂时并没有使你感到什么痛楚,甚至你也许已经习以为常了;也许它们已经在你不知不觉中侵蚀了你的肌体,破坏了你的血液,并且越积越多,成了个垃圾堆;也许它们曾经被扫清了,但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在你放松警惕时候又发了芽……那么,就让一场新的春雨,来把它们冲得干干净净吧!
春雨还在下着,下着。雨丝撩拨着人们的心弦,同雨声响成一片……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春雨涤荡了飞舞的 和 ,还净化着人们的 。
(2)“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这句诗出自《 》,作者是
2、把文中划“ ”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3、把文中前后呼应的句子用“ ”划出来。
4、文章的题目是“春雨”,但在文章中对雨景的描写甚少,以大量的篇幅叙写了自己由“春雨”展开的联想。请你找出一处联想的句子,写下来。
(二)
南方一家幼儿园公开招骋园长,所以待遇优厚,一时间报名者云集,其中甚至包括专攻幼儿心理的女研究生和多名早已有了职业和稳定收入的。但经过考试,最终结果被录取的却不是她们,而是一个相貌平平、扎着小辨子的文静姑娘——她叫雯雯。 最后一次考试安排在二楼。楼外阳光明媚,春风和煦,鸟儿欢唱;楼梯拐弯处,却有一个脏兮兮的小男孩,拖着鼻涕,泪汪汪地站在那儿等着什么。众多应考者大多面容姣好,打扮入时,举止得体,她们经过小男孩的面前,满怀信心地去面试;只有雯雯一个人停下来,她不仅掏出手帕给男孩子擦鼻涕,还亲切地说了一句:“小弟弟,是不是找不到妈妈了?别急,等我一会儿,姐姐去去就来,带你去找妈妈。” 面试之后,众多的应考者匆匆下楼,对楼梯拐角处的小男孩熟视无睹,惟有雯雯把脏兮兮的小男孩抱了起来,那么亲切地哄着他,那么认真地给他唱歌,那么投入地给他讲故事——而这一切,被早已架设好的录像机全都录下来了! 天!考生们谁也没有发现,这个小男孩儿,原来是幼儿园方面专门安排好的! 一楼厅里 聚满了等待宣布结果的应考者 当考核小组宣布被录用者是雯雯时 大家都愕然 惊讶的目光投向着装朴素 相貌平平的雯雯 雯雯暗想 我的文化成绩并不出色呀 随后,考核小组播放了刚才的录像,众多的报考者羞愧地低下了头——她们显然已恍然大悟,自己被淘汰乃是一种必然。 1、第1自然段中有三处语病,请在原文用修改符号修改。 2、给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缺少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亲切( ) 羞愧( ) 淘汰( ) 4、根据短文内容,给文章加一个适当的题目:
5、联系上下文,填空。
(1)众多应聘者对待小男孩的态度(用原文中的四字短语概括):
(2)雯雯对待小男孩的态度(用自己的话概括,限用4个字):
6、小男孩在楼梯拐角处等着什么?
7、联系上下文,你对文中的关键词句“她们显然已恍然大悟,自己被淘汰乃是一种必然。”怎么理解,写下来。
(三)科尔沁草原的毁灭
你知道在内蒙古原有的一片“科尔沁草原”,现在哪里去了吗?
科尔沁草原原来是一个水草丰美的天然牧场,牛、马、羊、骆驼数以万计。在它西北的山地上还有茂密葱郁的森林,是“地沃易耕种,水草便畜牧”的好地方。
19世纪后期,清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鼓励人们到这里 kěn zhí( )田地,打下粮食公私对半分成。从此,科尔沁草原很快变成了良田。
年均300—500的降水量shì yí( )牧草生长,但对庄稼生长的需要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垦地耕种破坏了草原的植被,松散了生草的土层,裸露的沙质土遇上风吹,很容易随风而起。流沙首先出现在居民点和耕地周围,渐渐连接成片,丰美的草原就变成了huānɡwú( )的沙漠,不仅不能生产粮食,连牧草也不长了。
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草原上的多年生牧草由于密度大,根系发达,因此比新垦农田上的庄稼有更好地保持水土的作用。有人做过试验:在1年内降雨340毫米的相同条件下,每667平方米的农田里有280千克的泥土被流水冲走,而草原上每667平方米流失的泥土,仅有6千克多一点。所以,草原并不是都能开垦成耕地的。科尔沁草原的yǎn biàn( ),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1、读文中的拼音,写词语。
2、读第一自然段,用问句开头的好处是
3、读第五自然段,想想这段话是采用哪些说明方法来说明道理的?这个道理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写出来)写出说明方法和相应的句子。
道理:
说明方法一:( )
说明方法二:( )
4、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想?你能写一则保护环境的呼吁或建议吗?
(四)望远镜
美籍华人薛华菁还来不及细看一眼她眷恋的故国大地,还来不及再细看一眼那位送行的老将军,便在耳膜一胀之际,被飞机送上广袤的天空……
她下意识地摸一下那只皮包,那只纤巧神秘的小皮包一一那件老红军带给台北旧友的奇异的礼物。
多幸运啊!一位辛亥革命已故元老的侄孙女,一位纽约普通的汉语老师,应邀参加辛亥革命70周年纪念活动。还由那位纪念活动筹备组成员之一的老将军亲自接待,赴国宴,游长城……临别,听说她转道台北探亲访友,又嘱以重托,多么亲切、多么信任啊!
可是为什么这只皮包不上锁?还说“是一个旧物,可以随便看的……”到底是什么?连临座的外交官都盯着看。
薛华菁轻轻拉开拉锁。奇怪,是一只破旧的皮盒子。她又打开盒子,不由怔住了,原来是一只破旧的、只能送进历史博物馆的望远镜!
玩笑,天大的玩笑!千里迢迢,竟送去一架半个世纪前制造的望远镜!……且慢,一位在中国近代革命战争史中著名的将领,怎么会把一件毫无意义的东西,唐突地送给孤岛那位显赫的将军!这到底是怎样的一架望远镜呢?
薛华菁边思忖边仔细看望远镜。突然。她在镜筒上发现一行影影绰绰的小字:“国军上尉:S·W。 ”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