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反思(第二课时).doc

103阅读 | 4收藏 | 6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反思(第二课时).doc第1页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反思(第二课时).doc第2页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反思(第二课时).doc第3页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反思(第二课时).doc第4页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反思(第二课时).doc第5页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反思(第二课时).doc第6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6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清洁的耳后 上传于:2024-06-21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全文。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4.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 1.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 2.学习文章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文章骈散结合的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三、教学难点 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四、教材分析 《岳阳楼记》是语文苏教版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它是一篇散文,以“记”为名,先叙事后写景,进而由景入情,因情而生发议论,环环相扣,层层蓄势,表达了作者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襟。文章句式长短错落有致,大量使用骈句,语言凝练,形象而富有音乐美。 五、教具准备:U盘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岳阳楼记》,“岳阳天下楼,洞庭天下水”千百年来,文人墨客经此地都作过热情的吟咏,你们以前还学过哪些“前人之述”呢?这些都是脍炙人口,美不胜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可谓前无古人,特别是哪句名言给人以鼓励?那这句话是怎样推出来呢 ? (二)提出问题:《岳阳楼记》 (三)探究问题 1.朗读、背诵 (1)那我们跟着多媒体朗诵再读全文。(2)抽查背诵,学生指错误。 2.合作归纳段意,研讨课文,理解文章层次结构,这样有助于快速掌握文章内容。 3.研讨课文 (1)提问:写文章,往往以一两个警句(关键性词句)振起全篇,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默读后回答 归纳: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 (2)提问:第2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速读后回答 讨论并归纳: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同“衔”“吞”则使人产生有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这样好。 (3)提问: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讨论并归纳:  = 1 \* GB3 ①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  = 2 \* GB3 ②宽阔无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 3 \* GB3 ③湖光山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4)提问:作者没有停留在写景上,而用“然则”从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什么?归纳: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5)男生齐读第3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讨论并归纳:极力渲染“悲”的气氛,因己而悲。 (6)女生齐读第4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讨论并归纳:极力渲染“喜”的气氛,因物而喜。 (7)提问: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讨论并归纳:“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恰,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 (8)齐读第5段提问:“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归纳:内涵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提问:“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 讨论并归纳:先讲“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讲“乐”,“后天下之乐而乐”。 提问:“进”指什么?“退”指什么?讨论并归纳:“进”指“居庙堂之高”,在朝廷上做官;“退”指“处江湖之远”,不在朝廷上做官。(借代) 提问:“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讨论并归纳: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和规箴之意。 (9)提问: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10)提问:文章最后一段是怎样推出这个警句的?讨论并归纳:作者十分巧妙地利用设问方式逐层推进,最后才点出警句。先用比较方式设问,以“不以物喜…则忧其君’调明“古六人之 心”的内涵,显示了“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