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整合案例
——《苯芳香烃》网络教学设计
www.66lunwen.com
【设计背景】
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是教育事业进步的动力,信息技术的大量运用,必然给教育系统带来极大的变化。而交互式的计算机系统结合网络多媒体技术,把课本和图形合而为一,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媒体资料自主学习。信息技术以其强大的网络功能、多媒体服务功能为培养学生的主题意识提供了可能性。本人在组织《苯芳香烃》一节教学时,设计利用多媒体局域网及因特网资源组织教学。
【教学分析】
内容分析 苯是芳香烃典型的代表物,苯分子结构中的特殊的化学键决定了苯的化学性质,学好苯的知识对学习苯的同系物具有指导作用,苯的结构的研究发现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很好的素材,一定要很好利用。为突出重点和难点,第一课时重点进行苯的结构的教学,第二课时进行苯和苯的同系物的性质的教学。在对苯结构进行教学时可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把这一节课设计成网络教学,通过教师设计的网络课件以及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探索,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进一步理解苯的结构,解决本节课的难点。
对象分析 高二学生已经上过一年多的信息技术课,在计算机操作技能和信息素养方面已经具备进行网络自主探究的能力。苯环上碳碳间的这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化学键,和前面学过的烷烃和烯烃有很大的不同,学生一时很难理解,苯结构的知识不应该是老师强加给予的,而是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自主建构获取的,这样印象会特别深刻。
媒体分析 网络教室内的数十台电脑构成一个局域网,整个局域网与校园网接通,不仅在校内交流信息畅通无阻,而且可以访问因特网。网络以其强大的 主动性需求、交互活动方式、开放的空间与广泛的信息来源,启发学习者的主动性和探究性潜能。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了解苯的物理性质和分子组成以及芳香烃的概念。
2.掌握苯的结构式并认识苯的结构特征。
3.理解共价单键的可旋转性。
能力方法目标
培养通过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通过学习,培养小组合作、交流表达及科学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
培养重视实验的科学态度和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学习科学家的优秀品质。
2.在宽松和兴趣盎然的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体会到计算机网络不仅是娱乐的工具,更是辅助学习的工具。
【教学重点】
苯的分子结构知识的建构
【教学难点】
技术难点:建立怎样的网络平台以及如何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提高教学效率
知识难点:苯的分子结构知识的主动建构
【学习方法】
在老师引导下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多媒体、网络辅助学习
【所需时间】1课时
【设计思路】
科学素质教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化学教学对于加强学生科学素质教育具有独特的作用。凯库勒苯环结构假说的提出,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在认识世界的道路上应当如何树立敢于批判错误、求真求实、坚持真理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批判精神;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家在探索真理的道路上那种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的想像能力、坚定的科学信念和顽强的拼搏精神,借以培养自身的科学思想、科学品质。苯的结构教学,我想应该成为科学探索的再现,所以多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尝试以“探究性学习”为主导,以建构注意教学模式来开展教学活动。
建构注意教学模式视学生为认知的主题、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在苯结构的教学过程中,我作为教师,只作为学生认知的指导者,引导他们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来发现问题,研究解决自己发现的这些问题,从而在探究苯的结构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在于探索苯的结构,在教学中我设计以“抛锚式教学”来开展学习。
创设情景:教学一开始,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景。
19世纪初,英国等欧洲国家城市照明已普遍使用煤气,使煤炭工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1. 生产煤气剩余一种油状、臭味、粘稠的液体却长期无人问津。2. 1825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从这种油状液体中分离出一种新的碳氢化合物。3. 法国化学家日拉尔确定了这种碳氢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8,分子式为C6H6,叫作苯。但苯分子结构是十九世纪化学一大之迷。
确定问题:要探究苯的结构,需要知道哪些知识,要了解什么内容,在老师帮助下,选择确定当前最想探讨的若干问题,这些发现的问题即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被发现的问题即是“锚”,这一阶段即是“抛锚”。
自主学习:当确定了要探究的问题以后,我不是告诉学生如何去解答这些问题,而是为他们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如:用哪些方法去研究这些问题:书籍收集资料、上网查询、实验等。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获取信息,从而掌握如何来获取和处理这些信息的能力。
协作学习:当学生分组找到信息来解决原先确定的探究问题以后,互相讨论、交流,补充,修正自己的观点,从而达到苯的结构知识的主动构建。
效果评价:以一组课堂检测题,对本节所学知识进行达成检测,自我评价学习效果。
在整个过程中,分为四个阶段: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拓展学习。
【教学流程】
根据教材、教学对象分析和教学目标,本节课教学流程作如下设计:
根据教材内容,在网络课件上设计了九个小专题,分别是:学习目标、问题提出、网上探索、交流园地、随堂检测、扩展学习、相关链接、课后作业,给我留言。扩展学习和相关链接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课内或课外学习。
【教学实录】
步骤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目标说明
明确
学习
任务
引导学生浏览网站
(http://www.cnzx.com.cn/jwt/wjj/bencai/default.htm)
中“课件使用”;“学习目标”两部分内容。
浏览网站中“课件使用”;“学习目标”两部分内容。明确课件的使用和学习任务。
为本节课的顺利开展做好基础工作。
创设
情景
19世纪初,英国等欧洲国家城市照明已普遍使用煤气,使煤炭工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1. 生产煤气剩余一种油状、臭味、粘稠的液体却长期无人问津。2. 1825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从这种油状液体中分离出一种新的碳氢化合物。3. 法国化学家日拉尔确定了这种碳氢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8,分子式为C6H6,叫作苯。但苯分子结构是十九世纪化学一大之迷。
带着教师提出的一些问题进行思考,要探究苯的结构,要知道哪些信息,了解相关知识,激发求知欲望。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营造探索、讨论的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提出
问题
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参考:
(1)1、如何确定苯的分子式??
(2)根据分子式C6H6,你能写出哪些结构式?
(3)历史上科学家曾提出过哪些苯的结构式?
(4)如何来进一步确定苯的分子结构?
(5)凯库勒是如何提出苯分子结构学说的? 经历了哪些过程?凯库勒式是否很完美?
(6)有人认为凯库勒的发现纯属巧合,是因为上帝赐给他一个“美妙”的梦,你是怎么想的?
1.思考要探究苯的结构,首先要知道哪些知识。列举出要探究的问题。再众多的问题中筛选出重要的问题进行探究。
2.积极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网上
探究
引导学生进入“网上探究”栏目进行自学,并提供适当帮助和指导,对学生学习中碰到的问题,作个别辅导。
1.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利用教师准备好的课件进行自主探究,通过超级链接转入不同的知识点进行学习。
2.浏览教师所提供的网站,并进一步深入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掌握知识,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化学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交流
评价
1.引导学生进入“交流园地”栏目
2.作为其中的一员参与交流,除对交流起组织作用外,还对交流作点评、点拨,以保证交流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3.将有代表性的学生学习成果进行点评。
1.与同学分享交流自己的探究结果,并不断修正自己对问题的看法
2.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培养协作学习的方式,开发创新性思维,巩固知识。
随堂
检测
网上自主探究完成后,引导学生进入“随堂检测”栏目
1.对本节所学知识进行达成检测,自我评价学习效果。
2.将知识内化。
即时反馈,进行学习效果的评价,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
扩展
学习
对于已经达成本节课学习目标的学生,引导他们进入扩展学习和相关链接栏目,了解一些书本以外的知识,扩展知识面。
1.浏览网页中“扩展学习”和“相关链接”栏目内容。
2.思考老师课后作业
拓宽视野,进行知识的延伸,培养学生从互联网上获取信息的能力
小结
归纳
小节归纳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布置课后作业
引导学生在课后使用留言板,给老师反馈学习信息。
明确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学会使用留言板
归纳,总结
【教学后记】
1.学生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能够熟练进行网页浏览,关键词搜索,会应用bbs进行网上讨论。如果不具备这几点,自主探究就会受阻。
2.鉴于学生参差不齐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建议在上课之前对本节课用到的计算机相关操作进行简短培训。
3.网络教学需要网络课件的支持,学生要在网络课件的基础上进行学习,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