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防范对策
张瑞华 安阳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人力资源部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表现及危害,提出了企业应对人力资源管理风险宜采取的对策,同时简要介绍了作者所在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创新做法。
关键词 :企业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风险 防范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核心资源,企业的任何经济活动都离不开人的参与。因此,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积极防范人力资源管理风险对于企业长期健康成长具有显著意义。当前社会,企业面临的外部竞争环境日益激烈,企业之间的竞争,核心表现为企业人才之间的竞争。因此,在现代企业的管理运行中,必须不断加强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防范和控制,这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风险表现
1.人为风险。顾名思义,人为风险是因为人的因素(包括主观和客观因素)导致的企业风险。这些风险会存在不同的表现形式,后果也不尽一致,但是归根结底都是由于人的思想和行为导致的。一般我们所指的人为风险包括但是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企业人员过失、企业人员主观故意、企业管理机制存在漏洞等等,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带来风险。
2.非人为风险。企业外部的经营环境恶化,员工身心压力较大,工作效能感下降;较差的工作环境导致员工产生职业倦怠心理;员工在工作中发生工伤等等。这些都属于非人为风险,这些风险也会在不同程度降低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益,严重者甚至会阻碍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危害
1.有形资产的损害。企业的有形资产包括但是不限于企业的厂房、设备、地理资源、产品、有价证券以及资金等等,且企业的有形资产都可以用货币来加以度量。人力资源管理风险一旦发生,企业的有形资产就会首当其冲地受到损害。比如,员工因为生产操作导致工伤,由此会产生一系列的误工费、营养费、医疗费等等。如果员工主观或者客观消极怠工,就会导致企业货币资产的减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一方面损害了企业的有形资产,另一方面也会降低企业资源的配置效率,会阻止企业资源从低效益向高效益的转移。阻止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其实就是对资源的最大浪费,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视作是对企业有形资产的损害。
2.无形资产的损害。企业的无形资产包括但是不限于企业的商标、专利、知识产权、信誉、忠实的客户群体等等。尤其是企业的信誉对于企业的生命的延续意义重大,任何损害企业信誉的行为,实质上都是在侵蚀企业的生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会对企业的无形资产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害。比如企业管理不善导致忠实客户群体的流失,其实这伤害的是企业关系型的无形资产,一方面使得企业的信誉、口碑、产品销量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很可能导致客户流向竞争企业,对企业的危害极大,应当及时采取措施,挽回企业的声誉和忠实的客户群体。再如,如果企业管理不善,势必会导致企业优秀人才的流失,同时企业的信誉和口碑也会遭受重创,从而给企业带来损失。再如,许多技术密集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掌握了重要的核心关键技术,但是这些技术如何才能高效使用就离不开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发生会影响到核心技术的高效利用,会为企业带来难以挽回的财产损失。
三、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防范
所谓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风险防范,其实是在风险发生之前,就是通过防范设计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来规避风险。成功的风险防范首先要正确地识别风险,要合理预测和分析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可能发生的风险类型、风险程度已经发生的概率有多大,并结合这些因素控制预防风险的发生。
1.构建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信息系统。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可以较好地解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是规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重要途径。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应该涉及到企业外部和内部的全方位的信息,要力求做好系统的透明、一致、易查。企业的外部信息指的就是企业所处行业内的人才供求状况信息,同行业人员信息等等。企业的内部信息主要包括企业内部员工的相关情况,包括但是不限于在职和已经离职人员的信息整合、企业的人才储备信息等等。通过这些信息,企业可以牢牢抓住企业的优秀人才,了解行业内人才的变动和流向,从而可以在出现异常时迅速做出反应,快速地制定出针对性方案和对策。
2.转移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由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对企业的损害极大,企业必须考虑适当的转移管理风险,即通过协议或者合同将风险部分或者全部地转移出去。一般来说,企业会通过保险、业务外包、担保等方式转移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风险。比如,给员工积极投保健康险和意外险可以很好地控制员工健康出现问题或者工作以外对企业带来的损害,保险公司可以在意外发生时替企业出具相应的赔偿,减轻企业负担。此外,还有一些猎头公司、职业介绍所在为企业输送优质人才时,往往也会承担相应的风险,比如员工不诚信、道德缺失风险等等。人力资源管理的外包现象也较为普遍,也会较大程度地减轻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风险。
3.健全内部监管制度。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监管制度,进一步强化人力资源工作的监管力度。在为企业吸纳人才时,要充分利用竞争机制,优胜劣汰,将最具有竞争力的人才留下来为企业效力,同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