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水和溶液(复习)
[主要内容]
1. 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及水的天然循环的关系,认识分子的特性,理解状态变化这类物理变化的本质;了解水的三态变化对生命体的重要意义。
2. 通过对“水的电解”和“氢气燃烧”实验的微观分析,初步揭示化学变化的本质。
3. 了解原子的结构,知道原子内部电子的特性和作用。
4. 通过对食盐等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的微观分析,认识溶解的本质并了解溶液的基本特点——均一性和稳定性。
5. 学习实验室和工业上提纯水的常用方法:学会定量表示溶液的组成,练习在实验室里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学会科学表示原子质量大小的方法——相对原子质量
[知识要点]
(一)水分子的运动
1. 水的三态变化
水分子的运动导致了水的状态变化。水分子获得能量时,运动加快,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失去能量时,运动减慢,分子间的间隔减小,水由气态又变回液态。
2. 水的天然循环。
3. 水的人工净化
“沉降”“过滤”“灭菌”
4. 几种常见的水
①纯净水——长期饮用降低免疫力
②矿泉水——矿物质适中才是健康水
③自来水——含天然水中有益矿物质
(二)水的组成
1. 电解水
①正极: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氧气(O2)
②负极:能被点燃——氢气H2
④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化学反应。
⑥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金属、稀有气体、碳、硅等单质。
⑦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分子和原子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2. 氢气的燃烧
①现象:产生淡蓝色火焰,烧杯壁凝结有水雾,放出热量。
③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
④理想能源:资源丰富,放出热量大,生成水,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
⑤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比较。
(三)认识原子
1. 原子的结构
②注意:
a. 氢原子没有中子 b.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c. 原子不显电性
2. 原子中的电子
因此,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
3. 相对原子质量
注意:
①是一个比值 ②“一种碳原子”6个质子,6个中子的碳原子
③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四)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1. 溶液
2.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3.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2)应用:
①溶液稀释:“溶质质量相等”
②溶液配制:a. 计算;b. 称量;c. 溶解。
【典型例题】
例1.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B. 溶液一定是有色的
C. 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D. 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答案:C
例2. 溶液在生产和科研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在化学实验室里你曾用过哪些溶液?还看到过哪些溶液?请将这些溶液的名称及其溶质和溶剂的化学式填写在下表中。
(2)联想生活中的实例,谈谈溶液的用途。
(3)为什么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比较快?举例说明这一道理在实验室或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答案:(1)
(2)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盐水浸泡瓜果、蔬菜;用醋酸清洗开水瓶胆中的水垢;大运动量锻炼后,可以喝一碗糖水补充能量;用5%的过氧乙酸溶液对教室喷洒消毒,可以预防“非典”。
(3)在溶液中,溶质是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一地分散在溶剂中,当两种反应物的溶液混合时,发生反应的分子(或离子)直接相互接触,因此反应很快发生。例如:氢氧化钠固体与硫酸铜晶体混合时,几乎看不到明显的反应现象,但如果将这两种溶质溶解于水配制成溶液后再混合,二者立即反应产生蓝色沉淀。
例3. 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赶往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进行分析,正确的是( )
A. 溶质质量增加 B. 溶剂质量减少
C. 溶液质量不变 D. 溶质质量分数减少
答案:B
例4. 某市售过氧乙酸(化学式为CH3COOOH),其标签上的部分文字说明如下图,请回答:
(1)从标签上的文字说明可以推知:过氧乙酸之所以避热储存,是因为过氧乙酸受热时像双氧水一样,容易发生水解,生成乙酸和一种单质气体。过氧乙酸加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瓶这种溶液中含过氧乙酸溶质_____________g。
(3)0.5%的过氧乙酸溶液可以杀死细菌和SARS病毒。某医院需配制0.5%的过氧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