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庄子》故事两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指导学生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
(2)指导学生赏析庄子故事的旨趣。
2.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文意;比较辨析两个故事的主旨,形成自己的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指导学生感受故事所表现出来的意趣,丰富感情世界,正确对待自然、社会、他人。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比喻,把握故事的主旨。
2.引导学生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理解庄子的志趣。
3.引导学生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学生交流有关庄子的资料。
补充资料:庄子与《庄子》
庄子(约前 369—前 268),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像丰富,气势壮阔。《庄子》共 33 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 15 篇和杂篇 11 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庄子的想像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庄子》在先秦诸子中,无论就他的思想或文风来说,都是属于南方一系,即楚国文化的代表,所谓“庄狂屈狷”,正道出了他们独具的浪漫主义精神。
李白纵浪恣放的诗篇,直承《庄子》且不说,后如柳宗元论文,主张“参之庄老以肆其端”,龚自珍《病梅馆记》那种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感,显然汲取了庄周《秋水》篇的精神。
2.教师导语:
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阉,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今天我们试着走入庄子的精神世界。
二、诵读课文
1.朗读课文,疏通字句。
2.反复朗读,力争成诵。
三、把握内容
1.分小组自读课文,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故事内容。
2.复述故事内容。
提示:
(1)惠子相梁
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你知道吗?鹓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鸟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鹓,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