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认识
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时是义务教育四年级下册数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第四
单元第一节第一课时,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三角形的底与高。是在第一学段对三角形有形象直观的认识基础上学习的,也是以后学生三角形的面积及三角形的性质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认识三角形,能说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能指出底与相应的高。
理解三角形的特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通过观察、折、画等操作活动,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积极探索三角形特征的过程,体会三角形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指出三角形的底和高。
依据: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是学生形成对三角形空间观念的重要基础,只有抽象出了三角形的特征,才能进一步更好的学习有关三角形的知识。而三角形的底和高则是学习以后学生三角形面积的坚实基础。
突出方法:通过观察、折、画等多种操作活动,突出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三角形的底及相应的高。
依据:四年级学生手空间观念发展的限制,对于抽象图形的理
解、把握还相对不成熟。
突破方法: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是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进行的,所以主要采用折这种操作活动和学生交流来突破难点。
说教法:
根据空间与图形课程教学要求和四年级学生的特点,本课时主要采用观察、操作等以学生为主的活动教学和多媒体教学。
教学法:
活动学习、合作学习
说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展示生活中随处课件的三角形
看,从实物中抽象出三角形图形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形成数学生活化的意识。
概括三角形的特征
启发学生思考: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特征
观察、讨论、交流、汇报 得出结论
教育心理学认为: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顺序、持久的视觉活动,是小学生获得初步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观察实现教学目标1:认识三角形的特征。突出教学重点
反馈练习
出示课件
判断
及时反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在练习中加深对三角形特征的理解把握。
设疑
出示课件和问题
思考、交流、猜测三角形的特性
心理学认为:难度适中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动机。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后,出示该问题,可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三角形的欲望。
操作活动
出示教具:自制四边形和三角形,分发给每个组的学生
拉教师发下来的四边形和三角形,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征通过观察是无法得到的,而通过“拉”的活动,可让学生直观感知。从而完成教学目标2:理解三角形的特性。
知识应用
出示课件,并提问:你还知道生活中还要哪些地方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看课件、交流、汇报
让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学以致用的意识。完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三角形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角形的底与高
分发课前准备的三角形纸片,出示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