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悲剧》名师教案
核心素养
1.语言建构与运用
品味文中有着强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长的语句,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思维发展与提升
学会快速阅读,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内容要点。
审美鉴赏与创造
鉴赏作品中撼人心魄的悲壮美,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体会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文化传承与理解
体味探险悲剧中所包含的人类的团结协作、勇于牺牲的精神。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快速默读课文,归纳文章事件,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能力目标:研读语句,体会“伟大”“悲剧”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情感目标: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体会作者创作意图及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
1.把握主要内容,理解主旨。
2.引导学生感受人物精神和作者意图 。
教学方法 :
1.情景教学法。孩子们对于南极肯定有好奇。课前让学生观看南极图片,营造教学氛围。
2.默读、跳读教学法。由于文章较长,因此,适宜用默读、跳读的方式,也教会孩子们多种读书的方法。
3.讨论点拨法,品读鉴赏法。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及“读一读,写一写”,应达到对文本比较熟悉的程度。查阅茨威格的生平,课外阅读他的其它作品。
教师:充分利用数字化教育资源,搜集南极相关资料。
教学流程:
(一)新课导入
(出示图片,吸引学生兴趣)
在茫茫冰原覆盖着的南极大陆,一望无涯的南极极点附近,有一个用两根滑雪杖做成的十字架,上面镌刻者这样的文字:“1912年3月,在南极返回的路上,他们在暴风雨中,欣然地走向死亡。”就在这座十字架下面埋藏着世界上最早的南极探险队的三位队员,是什么困境让这些勇敢的人欣然走向死亡的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伟大的悲剧》。
(二)认识作者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代表作传记《罗曼•罗兰》、《三位大师》,唯一的长篇《焦躁的心》。特点:不拘于史实,着重表现人物个性。
(三)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一读,写一写:
拽(zhuài) 毛骨悚(sǒng)然 怏怏(yàng)不乐 毋(wú)宁
吞噬(shì) 羸(léi)弱 告罄(qìng) 癫(diān)狂
凛冽(lǐn) 步履(lǚ) 姗姗(shān)来迟
忧心忡忡(chōng) 疲惫(pí)(bèi)不堪
2、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下面大家再速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时间5--7分钟。小组合作互动。
4、指导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如有疑难,老师给予引导。
方法一:出示斯科特一行的路线图。
方法二:梳理斯科特一行的五要素。
老师总结:1912年,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精疲力尽却又满怀希望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只好垂头丧气地踏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去。
(四)小组学习,研读语段
鲁迅曾说过:“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你认为斯科特一行的南极探险“悲”在哪些方面?本文题为《伟大的悲剧》,从文中哪些文字可以看出斯科特一行人的“伟大”?
同学们分成两个小组,一组同学负责分析“悲剧”,二组同学负责分析“伟大”。比比看哪组同学说的更好!(要以文中的具体事件为依据)
1、学生发言。
师:其实,斯科特一行的悲剧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板书)
失败之悲:“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作证之悲:“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死亡之悲:“艾文斯精神失常,死了。”“奥茨像一位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羸弱的三个人决定骄傲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而且始终没向世界哀叹过自己最后遭遇到的种种苦难。”
所以,我们可以说:斯科特一行的悲剧是事业失败的悲伤,替人作证的悲哀,生命死亡的悲壮,同时他们的逝去,也带给世人悼念的悲痛……
2、斯科特一行人的“伟大”之处体现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