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与问》教学设计(诵读感悟)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读者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本教案设计力图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倾注自己的心智和情感,与文本对话,与主人公产生情感共鸣,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思考中明理,在交流中提升,进而积累语言,学习表达观点的方法。
《学与问》是一篇议论文,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本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创设情境,分析事例;由扶到放,自主体验;以读代讲,读中促悟;学练结合,巩固课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认真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活动为主,采用读悟法,通过读、讲、练、议等活动,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重视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了解哥白尼的“日心说”;搜集沈括的资料;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1)预习、自学课文;(2)搜集有关学与问的诗句;(3)搜集哥白尼和沈括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提问,设疑激趣。
1、提问:(师板书“学”“问”)知道什么叫学问吗?
预设:
生:学问就是知识、学识、文化。
2、设疑:(师在“学”与“问”之间板书一个“与”字)学与问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共同学习《学与问》这篇课文。
设计意图:新课伊始,创设情境,教师板书“学”“问”导入新课,意在让学生在理解学问的同时,还要关注“学”和“问”之间的关系。调动知识储备,为进一步学习课文作好知识的铺垫。通过设疑,引发学生思考,激发阅读兴趣。
二、初读指导,整体感知。
1、自学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顺句子,读熟课文。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3)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道理?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清楚的?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词语。(课件出示)
不懈探求、芳菲、翱翔、五彩缤纷、瞬息万变、相辅相成、日新月异。
(2)交流词意。
(3)指名读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第1自然段:“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第2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探求。第3自然段:小学生有问题应请教别人,拜能者为师。第4自然段: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第5自然段: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4、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课件出示)
课文围绕“( )”这一中心论点,通过( )和( )两个事例,告诉我们“( )”的重要性,教育我们要从小养成( )的习惯。
5、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点拨。
6、给课文划分层次。(第一部分:“问”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将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相结合。第三部分:要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
设计意图:读课文,学习生字,理解词语,扫清阅读障碍;再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大意,进而感知课文大意,把握课文论述的观点。在此基础上,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为深入学习课文打下了基础。
三、指导写字,训练书写。
1、指导写字:本文出现的生字均为左右结构。这些生字虽然都是左窄右宽,但左右部件所占比例略有不同,书写时应找准比例。“辅”左边“车”做部首,下面的横变成提;“翔”左边的“羊”竖变竖撇。
2、学生在书上描红。
3、师生共同评价书写情况,指出优缺点,共同提高。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书写能力。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哥白尼和沈括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设疑导入。
1、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学与问》是一篇什么类型的文章?这篇文章的论点是什么?
2、导入:作者举了哪些事例来表明自己的观点,又要告诉我们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第23课《学与问》。
设计意图:复习文体和文章提出的论点,温故知新,为深入学习课文作好铺垫;通过设疑,引发学生思考,揭示教学重点,导入新课。
二、领悟论点,学会论证。
1、快速浏览课文,用“____”画出作者表述的总论点和分论点(自然段的中心句),概括论证论点所列举的事例。
2、阅读课文第1自然段,明确作者提出的论点,感受“问”的重要性。
课件出示问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1)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
(2)读读观点,说说这句话作者强调的是什么。
(3)“问”有何作用?用文中句子回答。
(4)把“问”比作“金钥匙”“铺路石”说明了什么?
3、汇报探究结果,教师点拨。
4、过渡:为了突出问的重要性,证明自己的观点,必须要用有说服力的例子来证明,课文举了什么例子来说明“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我们小学生应该怎么做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二部分(2、3段)。
5、分析事例,让学生“知问”“会问”。
(1)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课文举了什么例子来论证“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2)师生交流哥白尼及其成就。
(3)从“经常”“缠”你体会到了什么?
(4)如果你是哥白尼,你还会提出哪些稀奇古怪的问题?这里的省略号表示什么?
(5)从哥白尼的事例中你读懂了什么?
(6)我们小学生应该怎么做呢?请用文中句子回答,并把文中“你”改成“我”。(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有了问题,可随时随地请教别人。我可以请教父母和老师,也可以请教同学和朋友。只要他确实能给我启发,给我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我的老师。)
(7)借助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