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物体的运动》教案(教学设计)合集(含目录).doc

192阅读 | 9收藏 | 17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物体的运动》教案(教学设计)合集(含目录).doc第1页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物体的运动》教案(教学设计)合集(含目录).doc第2页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物体的运动》教案(教学设计)合集(含目录).doc第3页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物体的运动》教案(教学设计)合集(含目录).doc第4页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物体的运动》教案(教学设计)合集(含目录).doc第5页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物体的运动》教案(教学设计)合集(含目录).doc第6页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物体的运动》教案(教学设计)合集(含目录).doc第7页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物体的运动》教案(教学设计)合集(含目录).doc第8页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物体的运动》教案(教学设计)合集(含目录).doc第9页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物体的运动》教案(教学设计)合集(含目录).doc第10页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物体的运动》教案(教学设计)合集(含目录).doc第11页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物体的运动》教案(教学设计)合集(含目录).doc第12页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物体的运动》教案(教学设计)合集(含目录).doc第13页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物体的运动》教案(教学设计)合集(含目录).doc第14页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物体的运动》教案(教学设计)合集(含目录).doc第15页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物体的运动》教案(教学设计)合集(含目录).doc第16页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物体的运动》教案(教学设计)合集(含目录).doc第17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17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万人謎 上传于:2024-06-18
苏教版新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物体的运动》教案合集 第二单元 物体的运动 5.运动与位置 6.不同的运动 7.运动的快慢 运动与位置 教学目标 能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可以看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 2.能知识运动的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知道世界上没有绝对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3.能描述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运动,可以依据不同的参照物体判断某一物体是否运动。 4、能认识到事物的相对性,能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乐于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运动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借助某一参照物体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 教学难点:认识物体的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对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运动的实例进行研究,寻找其中的奥秘。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小学生既保持了对一切事物的好奇心和强烈求知欲,同时通过三年的学习,学生对物体的运动和位置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并掌握了一定的科学学习的方法。因此本节课中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方法,通过活动的引导,四年级学生可以习得,并应用该方法解释日常生活中的运动现象。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视频、长直尺或木棍之类的器材。 学生材料:科学教科书。 教学过程 活动一、认识各种各样的运动 1.师:我们生活的世界有着各种各样的运动。你能说说哪些物体在运动吗? 2.学生回答。 3.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至14页,认一认教材中的例子,然后同桌之间说一说,为什么说他们在运动。 4.同桌学生交流。 5.师:我们先看第一组图,谁来说说看,为什么说他们在运动。 6.学生回答(依次交流四组图片,突出运动和位置这两个词) 7.师:我们生活的世界有着各种各样的运动,动物(人)的运动,植物生长,交通工具的运动,以及一些没有生命的物体的运动等等。我们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就是要看什么? 8.学生回答 9.师:是的,看位置。这节课我们就是来研究“运动与位置”(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各种各样的运动,调动学生头脑中关于对物体运动的已有认知。并通过交流“为什么在运动”,调动学生的前概念——位置,从而引导进一步研究运动与位置的关系。] 活动二、了解“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的方法 1.师:同学们看一看这幅图片,你能判断图片里哪些物体运动了吗? 2.学生回答 3.师:那老师再给你一幅图,你可以判断出哪些物体在运动吗?说说你的理由。 4.学生回答,师生交流。 5.师:刚刚同学们找出了一些在运动的物体,请你用这样的格式说一说: 因为________相对于_______的位置发生变化,_______在运动。 谁先试一试? 6.学生回答(教师可指导,一定让学生独立、完整地说出来) 7.师:其他同学也会了吗?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每人说3个,不要雷同。 8.同桌交流。 9.随机抽取几位学生按照格式说一说。 10.同学们已经找到了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方法,就是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你能帮老师完成这张思维图吗? 11.师生交流(板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了解如何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同时用固定格式来说一说,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学会判断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方法。] 活动三、选择不同物体作为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 (一)行驶汽车上的乘客是否在运动? 1.师:大家都学会判断某个物体是否在运动了吗? 2.学生回答 3.师:那考考你们,(出示图片)这是一辆在行驶的校车,车上的乘客在运动吗? 4.学生回答。(引导用固定格式回答) (________相对于_______的位置发生变化,_______在运动。) 5.师:可乘客小明却说,小红就在我前面的座位上,她没有运动啊!有同学能解释一下吗? 6.学生回答。 7.师生交流。 可事先准备两根木棍或米尺之类的器材,再请两位学生,分别手握前端和后端,模拟乘车情况,在教室内缓慢“行驶”,引导学生观察两位“乘客”之间的位置。 导用学生用下面的格式说一说 (________相对于_______的位置没有变化,_______是静止的。) 8.师:谁能举个相似的例子? 9.学生回答。(司机相对于小红的位置没有变化,司机是静止的。) 10.师:当我们参照不同的物体来判断某个物体是否在运动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 11.学生回答。 12.师:在行驶的汽车里,当我们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时,乘客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 [设计意图:当对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判断结论,不一样但又都貌似合理时,矛盾产生了。用矛盾激发学生思考,进一步学会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同时初步意识到选择的参照物体不相同时,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 (二)乘电梯的人是否在运动? 1.师:在其它地方也是这样吗?我们到商场里转一转。(出示图片)怎么判断乘电梯的人是否在运动? 2.学生思考。 3.师:不少同学有了想法,接下来请你们在小组内说一说。友情提醒: (1)选择不同的物体作为参照,尽可能多说; (2)能对其他人的说法作出相应地评价。 4.学生小组交流。 5.学生汇报、学生互评、师生交流。 6.师:这次大家有什么发现? 7.学生回答。 8.师:确实像同学们发现的那样,当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时,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 [设计意图:更换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和描述,从而熟练掌握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方法,并进一步认识到选择的参照物体不相同时,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 (三)描述运动物体的位置 1.师:逛完商场,准备回家了,看看约好的网约车到哪儿了。(出示图片)相对于乘客,网约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2.学生回答。 3.师:你能描述图中这一时刻,小汽车相对于乘客的位置吗? 4.学生回答 5.师:小汽车在乘客的东北方向,距离乘客0.2公里两分钟的车程,目前正由玄武门由北向南驶来。 6.师:因此,运动的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 [设计意图:通过网约车的生活实践,认识到如何描述运动物体的位置。] 活动四、认识到没有绝对不动的物体。 1.师:坐上网约车,汽车广播里提出一个问题:地球上有没有绝对不动的物体? 2.师生交流。 没有绝对不动的物体,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参照物不同,运动状态也就不同。静止只是一个物体对于它周围的另一个参照物保持位置不变,所以也只能是相对静止。 3.师:地球转动时,房子与树动了吗? 4.学生回答。 5.小结:相对地球而言,地球表面的许多物体例如房子和大树,相对地球的位置不变,他们是相对静止的。但相对于太阳的位置一直在改变,地球上的一切又是运动的。 6.师:现在同学们明白怎么用位置来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了吗? 7.学生回答。 8.师:恭喜大家有所收获,下课。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有没有绝对不动的物体,意识到自然界没有绝对不动的物体,运动与静止都是相对的,进一步理解运动与位置的关系。] 【板书设计】 5.运动与位置 发生变化 运动 一物体 相对于 另一物体 位置 (参照物) 没有变化 静止 不同的运动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能知道物体的运动具有一定的轨迹,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等不同的运动方式;知道不同的运动方式具有不同的运动形式和特征;知道有些运动包含了两种以上的运动形式。 2、能画出不同物体的运动轨迹,能说明物体的直线运动、曲线运动。 3、能从具体现象中描述物体的运动形式,能说明物体的运动特征。 4、能选择合适的物品,做出一些相应形式的运动。 5、在科学探究中,结合生活中常见的实例进行研究,寻找其中的原理,能意识到要用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乐于分析各种现象,描述不同的运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物体的直线运动、曲线运动。 2.观察物体各种不同的运动形式,描述其特点。 3.能选择合适的物品,做出一些相应形式的运动。 【教学难点】 描述物体运动的状态与特征,注重实验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思考分析、得出并交流结论、及时反思等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物体的位置这一概念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使用方向、远近等描述物体所处的位置。同时四年级学生已经对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运动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能用位置的变化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但关注的比较多的是孤立情境下的物体的运动状态,即同一物体相对于自身而言各部分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而很少将运动置于两个物体的相互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上进行判别,也不能很好的区分运动的形式,片面认识电梯上的人或是列车上的乘客是静止的,地球上的房屋与树木是静止的。因此需要通过层层递进的活动引导学生意识到自然界没有绝对不动的物体,运动与静止都是相对的。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多媒体课件和视频。 学生材料:棉线、电池、螺母、长尾夹、橡胶塞、橡皮筋、小水轮。 四、教学过程 板块一、导入新课,研究物体运动的路径。 1.课件示图,谈话:大家看看,屏幕上有什么? 2.学生观察并汇报:有一个人坐扶梯下楼、苹果树上的苹果落下来。 3.谈话:请仔细观察图中这个人和苹果的运动,将它们运动的路径用线连起来。 4.学生分组活动:在课本P17页中,用线将图中的人和苹果的运动路径用线连起来。 5.学生展示作品、汇报交流。 6.小结:把物体运动的路径连成线,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 7.课件示图,谈话:大家再看看,屏幕上有什么? 8.学生观察并汇报:风车转动、运动员推铅球。 9.谈话:请仔细观察图中风车和铅球的运动,将它们运动的路径用线连起来。 10.学生分组活动:在课本P17页中,用线将图中的人和苹果的运动路径用线连起来。 11.学生展示作品、汇报交流。 12.提问:通过刚才的活动和交流,是否发现它们的运动路径有什么特点?它们的运动路径与扶梯上的人和苹果的运动一样吗? 13.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14.小结:扶梯上的人和苹果的运动路径是直线的,它们的运动是直线运动;风车和铅球的运动路径是曲线的,它们的运动是曲线运动。 15.揭示课题:这四种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两类,分别是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是不同的运动。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画出它们的运动轨迹,帮助学生通过运动路径建立有关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