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学目标】
1.掌握唐朝和日本的关系、遣唐史和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和尚东渡日本的情况;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2.通过对隋唐时期我国同亚洲各国,特别是日本和天竺等国的友好往来情况的学习,启发学生思考隋唐时期出现频繁交往高潮的主要原因,和这种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通过对鉴真六次东渡、玄奘历时18年的西游和历时19年的译经生涯中体现出的精神的了解,激发学生积极上进、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今天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唐朝与日本的交往、唐朝与天竺的交往。
难点:隋唐时期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英国、日本、美国的唐人街图片。
教师:唐人街是唐朝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力的一个体现,那唐朝文化又是如何走向世界的呢?今天我们学习第四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感受唐朝魅力。
新课讲授:
教师:重回大唐,我们首先感受到的是唐诗的繁荣,这里我们以诗会友品唐诗,通过诗歌见证唐朝的强盛。
学生:阅读唐诗
教师:这三首唐诗中“万国朝未央”、“梯航万国来”反映了唐朝怎样的盛况?
学生:对外交往广泛。
教师:那唐朝为何会有如此广泛的对外交往呢?同学们阅读三则史料,小组探究一下原因。
展示:材料一: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日本书纪》
材料二:隋唐对外交往活跃......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唐朝的交通路线图
学生:阅读史料并小组讨论。
教师:通过三则史料,我们用三个词归纳了原因,分别是吸引力、动力和便利,这里我们也总结一个学习方法,大家在分析、归纳史料的时候,应该学会总结规律,寻找关键词。
教师:唐朝对外交往具有“大进大出”的特点,大出是指唐朝文化富有魅力,能够影响其他国家文化,大进是指唐朝文化吸收外来文化,不拘一格,兼容并包。不论是大进还是大出,都体现了唐朝开放的胸襟和气度,走出了一条开放之路,在这条路上,又有哪些故事在等着我们呢?下面我们一起学习一第一篇章。
展示:第一篇章 开放之路--争趋上国风
教师:2010年5月8日,日本复制的遣唐使船从大阪出发,按照历史上遣唐使的真实路线,经濑户内海,最终抵达上海世博园,重现当年中日交流的传奇。遣唐是谁?他从哪来?要来干什么?同学们思考一下。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唐朝时期,为了学习中国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来到中国,称为遣唐使。在这其中,比较出名的有阿倍仲麻吕、高僧圆仁。
教师:遣唐使来华,有哪些特点呢?
学生回答。
教师:有一种观点认为,日本古代的文化是日本人自己创造的,跟中国没有关系,大家同意吗?
学生:不同意。
问题:遣唐使来华的影响是什么?
学生:观察并回答。
教师:同学们在分析的时候,要注意运用辩证思考,对中国和日本分别的影响是什么?
教师:当时的唐朝,除了与日本有广泛交往之外,与其他国家也有友好往来,我们一起学习一下唐朝与新罗交往,自主学习完成表格内容。
学生回答。
教师:新罗除了学习唐朝先进文化之外,新罗音乐也传入唐朝,由这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唐朝的对外交流是一种双向的交流。
教师:文明因交流而精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当时的唐朝不仅以开放的姿态迎接着各国友人,同样也以进取的姿态走出国门,吸收借鉴其他国家的文化,走出了一条进取之路,这些人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动呢?我们一起学习一下第二篇章
展示:第二篇章 进取之路---不坠青云志
展示:玄奘、鉴真图片
问题;图片中的人物大家认识吗?
学生:玄奘、鉴真
教师:玄奘是唐代著名高僧,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提到这,同学们都会想到一部小说《西游记》,西游记中唐僧是师徒四人去往西天求取佛经,而历史上玄奘是孤身一人去往天竺也就是现在印度求取佛经,这里大家要学会区分真实的历史人物与小说中的历史人物。
教师:贞观年间,玄奘从长安出发,经丝绸之路,历110个国家,行程五万里,最终抵达天竺,并在最高学府那烂陀寺修行,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贡献,总结一下他的贡献有哪些?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玄奘之后,又有一位高僧,历时10年,东渡日本,他就是鉴真。郭沫若先生对他做了高度的评价,这位同学起来读一下。其中艺传指的是什么?又要传到哪里去?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同学们再观察一下鉴真为何双面紧闭?
展示材料:鉴真东渡的经过。
教师:我们感受到鉴真东渡可谓是性命难存,百无一至。同样玄奘西行之旅也是遇者丧末,难以全生。不论是鉴真东渡之路,还是玄奘西行之路,在你眼中,你认为它是一条什么样的路?
学生回答。
教师:同学们回答的特别好。即使是艰辛之路,他们最终也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