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篆 刻(2课时)
课 型: 综合课教学方法: 讲解、欣赏和学生刻印练习相结合。教学目的通过书法和篆刻的鉴赏,激发学生学习书法和篆刻的兴趣,了解我国书法、篆刻的起源和类别,使他们受到书法、篆刻美的陶冶,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篆刻的讲解和示范,使学生初步懂得治印的基本技法与步骤。教学重点与难点难点:篆刻时如何把运刀的方向、角度与力度。重点:篆刻的治印步骤及方法。教具与学具教具:各种字体的碑帖及名家书法作品数幅;狼毫小楷、刻刀、章料(青田石等)、宣纸、砚、墨、印泥、砂纸(粗细两种)圆镜、毛刷等演示用具;刻好的印章二枚、供学生仔细看。学具:刻刀、毛笔、墨、青田石或肥皂、土豆、橡皮等,砂纸、小圆镜、小牙刷、毛刷等。教学步骤第一课时:组织教学:检查学具、引导学生认真听课。讲授新课文字的产生和发展。 我国是文字记载的历史是从殷商时代应用甲骨文开始,距今约三千七百余年。最古老的文字是用图画方式表达,让人一看就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读出来,并明白它的意思,后来由于实际需要,又产生了音意相兼的形声字,以及运用了转注、假借的手法,有象形、指事会意的实体字和形声字,汉字的创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