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雪》导学案
教学目的:
1、学习文章运用强烈的对比手法。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品中闪现出的理想光芒与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
体会景物描写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语言的深层含义。
教学方法:分组教学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 导学案
教学过程
自主预习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导入新课:
《雪》写于1925年,正值不平凡的年代。南方的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可谓
是春暖花开之日,然而,北方还处于一片寒冻之中。面对黑暗的现实与酷冷的季
节,鲁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的姿态,去寻求“革新的破坏者”,去战取
理想的春天。他不仅以小说、杂文进行战斗。而且“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
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野草》共收散文诗二十三篇,也是鲁迅追求革
命真理、抒情述怀与进行对敌斗争的记录。本文也是鲁迅当时内心世界形象化的
表现。江南的雪“滋润美艳之至”,北国的雪则“如粉”、“如沙”,随着旋风蓬勃
奋飞。作者以鲜明的形象,展现了两幅各具特色的画面,营造了两种不同的情感
氛围。本文文字精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