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5

六年级上册

109阅读 | 5收藏 | 3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5
六年级上册第1页
六年级上册第2页
六年级上册第3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Word
right
1/3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换白发一缕 上传于:2024-04-30
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 2014.1 《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教学性、情感性很强的课程。因此,教学中要据 弃空洞说教,注重情感教学,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 节中,在愉悦的心情状态中学习、掌握、深化道德认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与行为习惯。本学期我依照教材内容和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现总结 如下: 一、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本学期我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 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 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定为总目标,实现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 能培养的内在统一,尤其关注正确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行为规范的养成,使 学生了既学会做事,更学会做人,在做事中学做人,在做人的指导下学做事。在 教学过程中,我能全面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 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 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帮助学生参与社会、 学会做人。 二、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突出课程的经验性。 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由于社会生活中处理人们相互 关系的需要才产生道德。同时,社会常识和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只有 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 值,儿时的生活经验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在上课时都特 别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以贴近学生生活,反映学生需要 为根本。让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 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懂得社会生活的 规范,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如《齐心真好》这一课,我在教学时 充分地让学生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体会到团结就是力量。 三、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 新的教学目标观告诉我们,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遵守多少道德 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这些社会知识、规范和准则形成一定的、 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和态度,以及思考问题的取向。这些都是一个具有共生 性特点的现代人必须具有的基本观点、基本态度,是他能够融入社会,立足社 会,并能在社会生活中不断获得发展的必要条件。因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