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三语文核心素养新学案
(第91期)
文化知识篇
文化常识考点融入趣味故事(四)
祸从口出
唐元和年间,李贺工于诗歌,韩愈非常看重他,常在缙绅面前称扬他,李贺由此声名鹊起。其时,元稹正年少,以明经第一擢第,也善诗,想与李贺结交。一日,持了名片,登门拜访。李贺见了名片,并不请他入内,反而命仆人传话:“你只是明经及第,何必来看李贺?”元稹无话可答,只好怀恨而去。后来,元稹制策登科,授左拾遗。不久,升为礼部郎中。他在与朝士议论时提出:李贺的父亲名“晋肃”,应该避讳,不能赴进士科试。同时,李贺也因举止轻薄,受到同辈士人排挤,以致终生坎坷。
古代文化小常识:
缙绅:
原意是插笏(古代朝会时官宦所执的手板,有事就写在上面,以备遗忘)于带,旧时官宦的装束,转用为官宦的代称。缙,也写作“搢”,插。绅,束在衣服外面的大带子。如: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又指古时做过官的人。
明经:
汉朝出现之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龚遂、翟方进等皆以明经入仕。明经由郡国或公卿推举,被举出后须通过射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