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文本,精心设问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设计例谈
刘卫红
古人云:“学则须疑”,“疑者,觉悟之机也。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可见,质疑问题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语文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交流与对话过程,教师要成为学生阅读的促进者,要引导学生的自主阅读、深入阅读,精心设问必然成为关键。由此可见,精心设计问题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我们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怎样才能做到精心设问呢?下面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问题设计要有整体性
提问题要紧扣教材内容,着眼于教材内容的整体性,尽力将问题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也就是主问题上,以利于突出重点、攻克难点。
如在教授《晋灵公不君》一文时,我在备课中,通过分析文本环节找出主要的教学目标之后,设计出一个主问题:《晋灵公不君》是如何体现春秋笔法的?这个问题具有极大的整合性,既要求学生掌握文本内容,比如赵盾作为“古之良大夫”的4件事,晋灵公完全不行君道的表现,以及赵穿弑君等;又要求学生了解春秋笔法“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直书其事、惩恶而劝善”的文化内涵,让学生明白明明是赵穿弑君,史官董狐却记录为赵盾弑君,是因为董狐是从儒家的君臣之道出发,认为赵盾作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讨贼”,没有尽到为臣的责任。本文“叙事明善恶,细节明是非”正是春秋笔法的特点的体现。
二、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性
语文阅读教学的四大目标是由浅入深的,其思维水平明显地呈现出由低向高发展的层次性。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在设计问题时,自然首先设计主问题,问题是一旦主问题生成了,教师还要考虑学生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能有多深?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和解决能达到什么程度?这就需要教师的智慧引领,最常见最有效地方法当然就是把大而难的主问题分解、设计成一个一个小问题。问题的梯度设计要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
以《烛之武退秦师》为例,我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这样一些问题:①本文主要讲述的是什么?②秦晋为何要围攻郑国?③烛之武刚开始为什么拒绝郑伯,后来又为什么答应要去退秦师?④烛之武怎么凭一己之力退秦师?⑤烛之武在全文在体现了怎样的性格形象?⑥当个人遭遇和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作为青年学生的你们该如何选择?这些问题的设计,不仅让学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逐层深入地理解了文本的内容、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情节的跌宕起伏和照应,而且让学生通过对文本的人物研读,渗透了对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这几个问题如果能够很好地解决了,那么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无论从广度方面还是深度方面来看,都达到了相当的程度,
三、问题设计要有启发性
问题设计得好,具有启发性,才能使探究式阅读教学顺利而有效地开展。例如在学习《赤壁赋》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课文多次写到主客问答,与苏轼月下泛舟之“客”究竟是谁?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研读课文,逐渐梳理出课文每段都提到这位客人:第1段“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第2段“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第3段“正襟危坐而问客”以及“客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