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优教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说”的文体知识,了解韩愈关于尊师论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
2扎实掌握文中重点实、虚词的用法,领会课文正反对比、破立结合的论证方法。
3.背诵全文,默写课内名句。
预习案
自读课文,看注释。查字典,完成标注。初步理解文章含义。
1.作者:韩愈(768——824),字 ,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因为昌黎(今河北昌黎县)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又称他为 。他二十五岁中进士,二十九岁以后才登上仕途,累官至吏部侍郎。中间曾几度被贬。 韩愈是 运动的倡导者。他反对六朝以来浮华艳丽的文风,竭力主张“文以载道”,提出了“惟陈言之务去”、“辞必己出”的口号,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 著有《昌黎先生文集》。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八位分别是 )之首。
2.写作背景:魏晋以来,门第制度十分严格,分为高门和寒门,门第观念严重破坏了从师学习的风气。到唐代,魏晋以来形成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不重视求师学习的恶劣风气。 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谈到此事说:“由魏晋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韩愈敢于反抗流俗,倡言师道,勇气可贵,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3. 文体:“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表明作者的见解,说明寄寓的道理。“师说”即“说师”,意思是“说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自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句读( ) 或不焉( ) 郯子( )苌弘( ) 老聃( ) 子蟠( )经传( )
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2)或师焉,或不焉( )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1)吾从而师之
(2)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3)而耻学于师
(4) 孔子师郯子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
(1)古之学者必有师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小学而大遗
(4)师不必贤于弟子
5.判断下列文言句式类型。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师不必贤于弟子。 (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5)不拘于时。
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文章第一段论述了老师的基本任务是“______________”,指出了从师的必要性,进而提出“______________”的从师标准。第二段用了三组对比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第一层以“古之圣人”与“______________”作对比,第二层从对其子与“______________”的角度对比,第三层将“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进行对比,从而使文章一步步深入展开。第三段转入正面阐述,引用______________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由此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一段交代写作的原因。
我的疑惑 :
探究案
合作探究一
1.从师的风尚不再流传,是因为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为了批评“耻学于师”的人,作者从哪三个方面进行了对比论证?
2.李蟠好的是什么样的“古文”?他不愿被什么样的“时”所束缚?
合作探究二
本文讲了许多从师的道理,哪些对我们今天有借鉴意义?哪些观点有局限性?
训练案
一 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贻(yí) 嗟乎(jiē) 针砭时弊(biǎn)
B.蹉跎(cuō) 严谨(jǐn) 不拘于时(jū)
C.鞭笞(chī) 阿谀(ā) 杀一儆百(jǐng)
D.沏茶(qì) 联袂(mèi) 不屑一提(xiè)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其皆出于此乎
B.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C.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策之不以其道
3.下列句子中加线虚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C.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D.择师而教之 吾从而师之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因为昌黎(现河北省昌黎县)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称韩愈为韩昌黎,后世又称他韩文公。
B.韩愈和柳宗元一起倡导了古文运动。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
C.韩愈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范仲淹、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
D.“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与“论”相比,随便些。像《捕蛇者说》《马说》都属“说”一类文体。“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5.下列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句子是( )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D.何陋之有
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并翻译句子。
(1)师者,______________。
译句:
(2)是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师之所存也。
译句:
(3)孔子曰:“三人行,______________。”
译句:
(4)是故______________,师不必贤于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