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八首(其一)》优教导学案
【学习目标】1、通过复习,了解杜甫生平以及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并且初步了解诗歌格律常识。2、通过意象把握作者的情感、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3、 学会如何赏析一首诗。4、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歌。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2、诗歌意象中所蕴含的情感。
课前预习
【使用说明&学法指导】1、依据“预习案”并结合课下注释疏通诗歌,能准确诵读,借助“教材助读”能够对诗歌整体性的关键问题有一个把握。2、用20分钟左右完成“预习自测”的题目,并对相关知识进行反复记忆,认真完成。
【教材助读】
一、走近作者
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等。我国古代伟大的 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 。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 ”。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大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 这条主线。杜诗风格,基本上是“ ”。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 ”、“ ”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杰作。
二、了解背景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4月,剑南节度使严武病逝,杜甫在成都失去了依靠,结束了5年来漂泊流离的生活,也促使他决计买舟东下,“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把回家的梦想付诸现实。第二年春天,杜甫携家来到夔州(今重庆奉节)暂居。在夔州居住的两年时间,杜甫开始了诗歌创作的又一个高峰,写下了四百多首诗,或追忆往昔似水年华,或感叹时事如棋局反复,或借古遣怀,或悲伤衰老。本课所选的三首律诗,都是作于这个时期。
《秋兴八首》(其一)写于公元766年,这一年杜甫54岁,在重庆,正在回老家的途中。他已经在蜀中生活了将近五年。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那个时间段的唐朝发生了一件大事“安史之乱”,时间是(755--762),安史之乱结束后,唐朝人口减少了将近十分之七。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但是唐朝已陷入混乱当中,在杜甫曾经生活了五年的蜀中也不例外。一直很赏识杜甫支持杜甫的蜀中的剑南节度使严武去世,蜀中陷入混乱当中。于是杜甫决定回老家,他在途中写下了秋兴八首,课文所选择的是其中第一首。
【预习自测题】
学习建议:对诗歌的学习除背诵外,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诗歌意象的分析,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总结鉴赏诗歌的方法,以后再碰到类似题材的诗歌能够自己学习。
一、默写杜甫的名言警句:
1、会当凌绝顶, 。
2、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
3、读书破万卷, 。
4、露从今夜白, 。
5、安得广厦千万间, 。
6、烽火连三月, 。
7、感时花溅泪, 。
二、知识积累
1、给加点字注音。
一系( )舟 暮砧( ) 万壑( ) 朔( )漠 青冢( )
省( )识 环珮( ) 千载( ) 王嫱( ) 渚( )清
【我的疑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息链接】
鉴赏诗歌步骤: 1:题目是什么意思? 2:诗句的字面意思? 3:诗中出现了哪些意象? 4:这些意象有什么内涵? 5、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6:诗歌应用到了哪些艺术技巧?
诗歌形象的理解鉴赏:
1、什么是诗歌的形象?诗歌的形象既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或物。杜甫的这首《咏怀古迹(其三)》中的人物形象就是王昭君。
2、对诗歌形象的鉴赏:(1)借助诗歌形象,深入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如杜甫的这首诗歌就是借写王昭君的不幸,来表露自己的不幸和怨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