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叙事歌曲《司马光砸缸》
教材分析
《司马光砸缸》是我国自古相传已久的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司马光自孩提时就机智勇敢、关爱他人的品质对学生有很好的教育作用。这还是一首典型的叙事歌,有具体的人和事,有情节。词曲结合口语化,歌曲结构简单(ABA+尾声),词虽然较长,但采用了分节的形式,重复数次,所以不是特别难记难唱。
教学目标
1.能随着录音演唱歌曲《司马光砸缸》。
2.尝试用学过的打击乐器或身边的器材为歌曲配音响。
3.在老师的协助下,全班一起合作表演《司马光砸缸》,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用学过的打击乐器为歌曲配伴奏。
教学准备
课件 打击乐器 钢琴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师生问好。
2.激趣导入:
①播放乐曲,学生用自制乐器伴奏加上律动。
师:小朋友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双故事的翅膀,这双小翅膀美妙而又有一股神奇的力量。今天的音乐课堂请小朋友们跟随老师走进这神奇的故事王国!第一个小故事,它的名字叫《掉进酒桶的老鼠》。
(老师随着故事情节用乐器为故事情节伴奏。)
师:故事有趣吗?
生:有趣!
师:老师在讲述这个小故事的时候,加入了什么?
生:小乐器伴奏!
师:加入了乐器伴奏之后,整个故事听起来更加怎么样啦?
生:有趣了!
师:是的,我们今天的小任务呢,就是要利用我们学过的小乐器为另一个小故事伴奏。有信心接收挑战吗?
生:有!
②看画,讲故事:教师把四幅主要的故事图画贴到黑板上,学生看图讲故事。
师:嘘!故事王国的第二个小故事就要从宝箱里面捧出来了!你们看!(老师打开课件,点题)
生:我知道这个小故事!我知道这个小故事!
生:我也知道我也知道!
师:谁来为大家讲述这个故事。
师:你讲得真棒!今天,小翅膀把这个中国古代的小故事带到了我们的音乐课堂上,伟大的作曲家加上美妙的音符,把它写成了这首歌。你们先听,然后回答老师的问题:找出歌曲中让你觉得最紧张的一句歌词?
(播放《司马光砸缸》动画课件)
设计意图:通过用音乐讲故事、制造奇妙的情景、动画欣赏等等把同学们带到充满童趣、活泼、欢快的音乐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后面通过提问题听歌曲,制造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与兴趣,同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思维。
二、音乐活动:欣赏故事歌曲《司马光砸缸》,回答问题:
师:找到了没有?歌曲中表现最紧张的一句歌词?
生1:……
生2:……
生3:“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师:对的!现在,老师想让小朋友们一起来表演表演这种紧张的情绪。
(请个别学生表演,有的学生快步地走来走去;有的学生紧张得直跺脚;还有的学生握紧拳头敲打桌面……)
师:你们表演得真生动!如果老师给你们一张纸,那你们会让这张纸片发出怎样“焦急”的声音呢?
(学生从椅子底下拿出老师准备好的纸张,自己摸索。)
师:哎哟,我的面包滚到地上去咯!哎哟,没时间了,我上学就要迟到啦!哎哟,妈妈不在家,我把花瓶打碎了!怎么办呀?怎么办呀??
(老师一边用动作语言制造紧张的氛围,一边引导学生通过撕、揉、搓、打纸张发出不安的声音表现紧张的心情,并观察学生,发现有学生做的好的,马上鼓励并进行模仿。)
师:你们表现得真不错!我们再听一遍,歌曲唱到到“怎么办?”的时候,利用小纸张用自己的方式表演这种紧张的时刻。
(播放音乐,老师引导学生大胆表现这紧张的情绪。)
设计意图:通过音乐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亲身体验,指向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让学生自己发现音乐,还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复习旧乐器,认识新乐器。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看老师手上的宝箱!里面有好多会演奏的小精灵,他们听见你们的歌声,也迫不及待地要从宝箱里面蹦出来了!
师:“嘭!”哇,第一个小精灵蹦出来了,它是谁呀?
生:三角铁!
(课件展现学过的6件乐器:三角铁、木鱼、响板、双响筒、铃鼓、小鼓,学生喊出其名字。)
师:那你们再看,这是什么啊?
(出示蛙筒)
师:这个乐器小精灵叫做“蛙筒”,它长得像?
生:青蛙!
师:这只小青蛙也会唱歌呢,谁想上来试试?
(个别学生上来演奏,纠正他们的姿势和演奏方法。引导学生说说这只“小青蛙”的声音是怎样的。)
师:(晃一晃纸箱)“咚咚咚!”宝箱里面还有一个想要跳出来的小精灵呢,我们看看是谁。
生1:这是锣吗?
生2:我好像在电视上看过。
生3:我也见过,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
……
师:让老师来告诉你们,这个乐器它叫做“钹”。谁又来试一下让它发出声音?
(个别学生上来演奏,纠正他们的姿势和演奏方法。引导学生说说“钹”的声音是怎样的。)
师:真棒!小朋友们今天会见了老朋友们,还认识了两个新朋友——“蛙筒和钹”!
师:那你们也能利用这些乐器小精灵为《司马光砸缸》这个小故事配乐吗?
生:可以!
设计意图:打击乐器的复习以及新乐器的认识、学生亲身对每一件乐器声音特点的了解,强调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和亲身体验,为下面为故事配乐打好基础。
生动的配乐游戏。
㈠、看图听音乐,讨论配乐方案
师:小朋友们,这上面的七幅画就是司马光救人的七个步骤了。
(出示故事情节发展的七幅画:
①介绍司马光;
②小朋友在捉迷藏;
③一个小朋友“扑通”掉进大水缸;
④怎么办? 怎么办?
⑤司马光半期石头砸向水缸;
⑥砸破了缸,溺水的小孩得救了;
⑦人们夸奖司马光是个聪明、勇敢的好儿郎。)
师:老师把你们分成七组,第一幅图第一组的小朋友来配乐,第二幅图画第二组来配乐……以此类推。听明白了吗?
生:听明白了!
师:好!老师把乐器发下去,你们边听音乐边讨论,然后选择合适的乐器为自己组的图片配乐。
(每个小组开始讨论,老师到每小组上察看,及时对他们的表演与“创意”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并进行课堂展示。学生互相评价与老师适当指导相结合,最终做出合适的方案,如:
图画场景
配乐方案(使用乐器)
①介绍司马光
①开场:X—
(钹) ceng!
②小朋友在捉迷藏
4/2 双响筒:
X X X X / X X X X /
有 一 天 他和 小 朋 友,
X X X X / X X X - /
庭 院 里 面 捉 迷 藏。
③一个小朋友“扑通”掉进大水缸
小鼓:X—
咚!
(表现小孩“扑通”一声掉进水缸的声音。)
④怎么办? 怎么办?
双响筒、小鼓、钹(学生自由发挥。)
⑤司马光半期石头砸向水缸
钹:X – X –
砰! 砰!
(表现石头砸破水缸的声音)。
⑥砸破了缸,溺水的小孩得救了
三角铁、铃鼓——(表现水缸水流出来的声音。)
⑦人们夸奖司马光是个聪明、勇敢的好儿郎
所有乐器合奏。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强调学生不光要选择表现方式,更要在表演的过程中,探索了表现日常生活中各种声音的音乐属性等。
㈡大家一起演一演
师:好了,小朋友们,我们故事王国的演出就要开始了!你们准备好
了吗?
生:准备好了!
(学生表演)
师:小朋友们就像是一个个小小的演奏家一样,很棒!
(老师点评)
师:下面,老师想请几个小演员上来,扮演故事中的小角色,跟大家一起演出。你们看,这就是故事的小角色们:
( PPT展示)
人物角色
实物背景
司马光
房子
小伙伴1
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