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题组一 辽与西夏
1.契丹建国后,曾采取“一国两制”(即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治汉人),主要是因为( )
A.契丹与汉族的民族矛盾尖锐
B.境内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C.皇帝与汉族官僚谋求妥协
D.契丹族与汉族风俗习惯不同
答案 B
解析 契丹国的“一国两制”是一种积极的治国政策,积极之处就在于适应了汉人与契丹人经济文化发展程度不同的实际。这种不同,就是“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A、D两项未涉及主要问题,C项不符合史实,故选B项。
2.契丹立国之初,耶律阿保机“乃诏大臣定治契丹及诸夷之法,汉人则断以律令”(据《辽史·刑法志》)。这反映了契丹统治者( )
A.实行“蕃汉分治”的政策
B.保持契丹的民族习俗
C.采取民族分化的政策
D.接受汉族的成文法令
答案 A
解析 “治契丹及诸夷之法”指适用于统治契丹人和其他少数民族的法律;“汉人则断以律令”指用汉族的成文法令统治汉人。由此可判断契丹统治者实行“蕃汉分治”的政策,故选A项。
3.辽统治者认为“吾修文物,彬彬不异于中华”,反映这一认识的史实是( )
A.与北宋订立澶渊之盟 B.和北宋贸易往来频繁
C.建造了崇圣寺千寻塔 D.制造瓷器
答案 D
解析 这里的“文物”可以理解为“文治武功”中的“文治”,“彬彬”可以理解为“文明开化”。A、B两项与题干不符;C项不符合阶段特征,崇圣寺千寻塔应是南诏政权时期修建的。
题组二 金朝入主中原
4. 1153年,金迁都燕京。 据史书记载,在迁都前后,朝臣曾有激烈争论。你认为下面哪一项不可以作为主张迁都者的理由 ( )
A.上京地处偏僻,不便实行统治
B.燕京是战略要地
C.燕京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D.迁都燕京,便于南下攻宋
答案 C
解析 金迁都燕京之前,燕京并非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故C项符合题意。
5. 1125年,金灭辽,两年后又灭北宋,与南宋逐渐形成对峙局面。南宋与金形成南北对峙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南宋政府腐败不愿北战
B.南宋与金形成了政治经济均势
C.长江天险的阻挡
D.金得到“岁币”的目的达到
答案 B
解析 由于南宋主和派占了上风,苟安东南,金朝经过几次失败教训也无力南下,1141年,南宋与金订立和议,史称“绍兴和议”。绍兴和议使南宋与金的对峙局面确定下来。后来,宋金之间又进行了几次战争,但是金朝始终不能灭亡南宋。双方政治、军事力量基本上处于均衡的状态。故选B项。
题组三 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6. 下列对成吉思汗的评述正确的是( )
①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是蒙古族杰出的首领
②成吉思汗发动了大规模的扩张战争,这些战争既有正义的民族战争,又有非正义的民族扩张战争
③成吉思汗在扩张战争中先后征服了西夏、吐蕃、畏兀儿和大理政权
④成吉思汗确立了以北京为首都的统一封建王朝时代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 依据史实可知,征服吐蕃、大理政权的不是成吉思汗,建立元朝的是忽必烈,因此排除含③④的B、C、D三项。
7. “省”这一名称起源甚早,最初是官署名,如中书省、尚书省等,设在宫禁之中。元朝时,在全国重要地带设立行中书省,作为中央行政机关中书省在外地的代理机构,亦简称为省。据此推断,行省的设置( )
A.适应了加强皇权的需要
B.体现了国家权力中心的变化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破解了“藩镇割据”难题
答案 C
解析 根据行省是“作为中央行政机关中书省在外地的代理机构”来分析,行省的设置不是为了加强皇权,故A项错误;由原来设在宫禁之中到元朝在全国重要地带设立,可知“省”已变成了地方的行政制度,不再是国家的权力中心,故B项错误;行省设置“在全国重要地带”“作为中央行政机关中书省在外地的代理机构”,目的是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无法得出行省的设置破解了“藩镇割据”难题,故D项错误。
题组四 元朝的民族关系
8.古代, 姓是一种族号,是血统的标志,有姓的人都是贵族。名与字在称呼时,体现尊卑、长幼的区别。“称人以字,自称以名”是谦称的规范。下列哪一个朝代,汉人庶民无职业者不许取名 ( )
A.汉代 B.唐代 C.元代 D.清代
答案 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元代,汉人庶民无职业者,不许取名,只能用排行、父母年龄等来称呼,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
9.(2020·南昌高一月考)元朝历代皇帝经常征召社会上大批有名的汉儒学者进入政治上层,其中还包括最被歧视的南人儒士,但是他们大多进入中央的翰林院、集贤院等无实权的机构。这表明元朝( )
A.政治管理实现封建化 B.以汉儒学者牵制蒙古官员
C.用高官厚禄笼络汉人 D.表面上积极缓和民族矛盾
答案 D
解析 从材料反映的元朝征召汉儒学者进入政治上层,但大多都是进入无实权的机构可以看出,元朝统治者是想从表面上积极缓和民族矛盾,故选D项。材料没有涉及政治管理性质,排除A项;B项不符合史实,元朝蒙古官员掌握实权,排除;C项对材料信息理解不准确,“笼络汉人”也是为了缓和民族矛盾,排除。
INCLUDEPICTURE "E:\\周飞燕\\2020\\同步\\历史\\新建文件夹\\综合强化.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周飞燕\\2020\\同步\\历史\\新建文件夹\\综合强化.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周飞燕\\2020\\同步\\历史\\word\\综合强化.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I:\\王真\\校对\\中外历史纲要上(新教材)\\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综合强化.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高中历史\\新教育\\历史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新教材)(米)新教材(改新教育网站)\\课时作业\\综合强化.tif" \* MERGEFORMATINET
10.契丹族耶律阿保机、党项族元昊、女真族完颜阿骨打等少数民族首领对我国历史发展的贡献主要是( )
A.建立民族政权,扩大了中国疆域
B.使少数民族内迁,促进了民族融合
C.使少数民族封建化,促进了边疆开发
D.与汉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答案 C
解析 本题的关键是分清A、C两项哪个为主要贡献,考查主要贡献的标准应是看其对整个多民族统一国家发展的贡献,而A项仅仅着眼于本民族政权,故选C项。
11.历史学习要善于抓住特征和主题。如果你要完成一篇关于“辽、宋、西夏、金时期”的历史小论文,你可以确定的最合适的论文主题是( )
A.地方军阀割据的时代 B.诸侯交替掌握政权的时代
C.封建国家统一的时代 D.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答案 D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辽宋夏金时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该时期我国出现了辽、宋、西夏、金等几个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故正确答案为D项。A、B、C三项均与“辽、宋、西夏、金时期”的区域时代特征不符。
12.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对元朝的行省制度作出了如下评价:“(它)就是一……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钱穆把行省称之为“流动的中央政府”。对“流动的中央政府”理解最准确的是( )
A.行省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行省不是地方管理机构
C.行省长官具有很大的独立性
D.行省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答案 A
解析 元朝全国最高的行政机关是中书省,行省是中书省派出的地方行政机构。“流动的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