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人教部编版 历史 七年级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 教案.doc

197阅读 | 9收藏 | 2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人教部编版 历史 七年级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 教案.doc第1页
人教部编版 历史 七年级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 教案.doc第2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2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雁落龟巢无人记 上传于:2024-06-06
第16课 三国鼎立 教学目标: 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基本史实,思考两场战役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初步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了解战争过程,提升复述重大历史事件的能力;分析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提高对比、分析的能力;识读《三国鼎立形势图》,学习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方法。 阅读《三国演义》的片段,认识文学作品和真实历史之间的区别。了解历史人物的相关史实认识到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在于他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教学重难点 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 难点:曹操能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如何评价曹操?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展示:《曹操》图像 教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是戏剧舞台上的曹操的形象,他被刻画为是一个阴险疑诈的奸臣,而史书中的曹操是一位多谋善断、有眼光、有帝王之才的人物。那么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希望我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来全面的了解他。引入新课,出示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观看屏幕,思考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带着强烈 的好奇心进入新课。) 、合作探究 官渡之战 了解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状况 出示图片:《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