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春 学案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想象春的画面,体会作者情感。
2、学会写景的方法——含感情,抓特点,用感官。
3、进一步学习修辞手法,品味语言。
重点:反复朗读直至能够背诵。
难点:学会描写景物的方法和修辞。
第一课时
一、预习成果展示: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朗rùn( ) wǎn( )转 酝酿( )( ) liáo( )亮 hōng( )托 应和( )( ) 2、 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欢欢喜喜的样子。 ( ) (2)、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 ) (3)、比喻姿态优美。 ( ) (4)、舒展、活动。 ( )
3、本文作者( ),字( ),是我国现代著名( )家、诗人,民主战士。我们曾学过他的散文《 》。
答案:1、润 宛 yùn niàng 嘹 烘 hè
2、欣欣然 呼朋引伴 花枝招展 舒活
设题意图:七年级新生仍然有识记字词的任务,此题加强记忆,巩固字词。二、整体感知课文:
1、听朗读
2、自读课文,填写下面的表格,理清课文的思路。 第一部分(第1段): _______春 第二部分(第2-7段): _______春
宏观勾勒(第2段): 具体描绘(第3—7段): 春_____ 图、 春______图、 春______图、春_____图、春_____图 第三部分(第8—10段):_______春 3、用简洁语言概括全文:
提示:每个层次总结一句,概括格式:人(物)+事件
我盼望的春天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思考讨论具体分析:
1、再读课文,寻找文中生动形象的句子,在课本上勾画。
2、简单谈谈某个句子为什么生动形象。
提示:对句子的赏析可以从句子的修辞、词语的使用等方面入手。常用的修辞有比喻、拟人、引用、反复、排比等,优秀词语可以找句子中的动词、形容词。
3、小结:
排比的作用: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反复的作用: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增强旋律美。
四、课尾检测:
仔细揣摩下列加点词语,简析其表达效果。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3、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4、 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
答案:1、反复:把作者“盼春”的急切心情表现了出来;拟人:形象,准确地表达出了春天还未到来。表现了作者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
2、“偷偷”二字写出不经意间,小草悄然而出的情态,也表现出作者的惊喜之情。“钻”则写出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显示其旺盛的生命力。
3、“散”字生动地描绘出野花的多及分布的星星点点、不集中。“眨”字生动地描绘出野花随风摇动的明丽之态。
4、排比:写出了春雨的细密、闪亮、绵长的特点。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学会写景的方法——含感情,抓特点,用感官。
2、背诵优秀段落。
学习过程: 师生互动 小组讨论
一、 朗读课文,选择段落进行写景简析。
1、春风:
(1)、这一段中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2)、作者从哪些感觉写春天的风?
(3)、春天的风有什么样的特点?
2、春雨:
(1)、作者在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2)、作者还写了雨中的什么景物?是用了什么方法、顺序?为什么要写这些景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