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北街九命猫南巷七秒鱼 上传于:2024-04-02
养老需要1000万,你害怕了吗? 养老需要1000万,你害怕了吗? 最近北师大钟伟教授“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到2027年养老需要1000万”的观点受到热议,查找相关资料,才知道钟教授是基于个人未来养老问题发出的忧虑感慨之言,连他本人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大的反响。这种观点本是个案,但大家把它当成共性的结果来理解,问题可就大了。如果“养老需要1000万”命题成立并带有普适性,这些城市的大多数人会对未来产生悲观情绪甚至是恐惧感,更担心的是可能会对优秀人才产生挤出效应。 初看有几处疑问:只考虑养老需求没考虑养老供给;没有谈到任何有关养老的制度构建;以金融理论特别是货币供给来判断养老需求的增长是否合适;以代际间人口结构推论养老金缺口正确与否;用历史的来判断未来的,但历史并不一定等于未来;不知道对未来生活有怎样的期待,对高品质养老生活的人,1000万也许未必够用。我只是疑虑而不敢枉评,但如果是吓到老百姓,可就要说说了。 老年是确定性风险,是个人生命周期中必需经历的人生阶段。货币不养老,养老问题要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来思考: 纵向上看养老制度体系,一般叫做三支柱体系,依来源可以分成国家、单位和个人三个层次。 从养老金的角度看,第一支柱是国家建立的叫基本养老保险;第二支柱是企业建立的叫企业年金,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养老制度改革正在研究制定中,一旦政策出台,那时的第二支柱应该叫职业年金;第三支柱是个人养老储蓄。这些制度的主要作用是计划参加者在财务上能有资金锁定到未来用于养老。 我们国家三支柱建立还处在定型化阶段,第一支柱由国家采取强制措施建立,基本思路是“广覆盖、低水平”,目标是消除贫困,制度运行二十年现在急需调整;第二支柱是自愿型的,仅覆盖5%左右的城镇就业人员;第三支柱还没有制度性建立。 有一个衡量养老金待遇水平的指标叫替代率,即退休前后收入的比率。依现行政策从个人收入角度看,第一支柱可以实现30%的替代率,收入越高,替代率越低;第二支柱不到20%;其它就要靠个人储蓄积累了。由于每个人的替代率目标不一样,有的人是80%,有的人可能是120%,则个人的养老储蓄的压力也就不一样了。还有一个人口结构的问题。养老金积累有两种形式,一种叫代际赡养,即就业人口缴费养退休老人,体现代际间的互济性;还有一种形式是账户积累,即针对个人的当期储蓄为养老使用。到2035年我们国家65岁以上的老人达2.9亿,适龄就业人口是8.1亿,如果去掉上学的、失业的和参军的等,将会形成2个年轻人养1个老人的局面。因此靠代际赡养不能解决中国人养老问题,这也是钟教授所担心的事情,解决的办法是必须强化个人养老账户积累。    我国建立了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如果住院一般可以报销费用的50-60%左右,面对“看病难、看病贵”的现实状况,还要有补充制度安排。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国家采取由福利住房管理转向住房公积金制度管理,一些单位还建立了补充性住房公积金制度,但面临收入与房价的不匹配,一线城市大家还是买不起房,必须提高保障性住房供给。 横向上看应该是个人养老理财规划管理,要考虑三个内容: 一是个人财务生命周期,当期收入不能决定当期消费。 比如说年轻人刚参加工作收入不高,但要解决恋爱、结婚、筑巢、育子等一系列问题,财务上可以用借贷方式,但现在大多数采取“啃老”;中年收入较高时不能过度消费,即要还年轻时欠的债,还要为养老做一定积累。老年时结束职业生涯又处在收入小于支出阶段,就要靠前期积累或制度性收入维持生活。因此在个人财务生命周期中要平滑消费水平,同时要完成阶段性目标,不能把压力都留给后面,如果退休前还没有解决住房问题,还没有很好的医疗保险制度,那退休后的压力可就大了。    二是关注三大养老必需产品,即养老现金、医疗保健和住房。 由于年轻时面临结婚、子女教育金准备等,因此一般非制度性养老金准备要从35岁或40岁开始,希望尽量在较长的时间内分摊,不致使当期生活支出压力太大,更不能等到退休前再准备,很可能为时已晚。退休后要产生稳定的养老现金流,不要一次性供给防止过度消费倾向影响到未来的使用,最好选择定期或生存年金;要有分担比例较高的医疗保险计划,除参加政府基本医疗保险计划外,不足部分用商业保险补充,如大病统筹;房屋的价值除居住功能外,还可以在退休后实现居家养老,或用租金支付去养老公寓的费用,房屋的残值可以提前变现,将来可以利用金融机构提供住房反向抵压贷款等项目增加养老现金流供给。如果加上老年旅游、教育等,那养老需求可能会更多。 三是充分利用货币时间价值,使养老储蓄保值增值。 很多人马上想到黄金、股票或基金,事实上要有理财的概念,首先要对家庭的基本状况、财务状况和生活目标进行分析整理,做出财务诊断;还要明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风险态度以确定投资风格,完成这些基础工作后再根据需要分别制定教育规划、居住规划、投资规划、保险规划、税务规划以及带有长期性的退休规划,然后才是执行,这是科学的管理过程,要有一定的专业性,一般人可能做不了,可以找专业人员,现在银行等金融部门都配备理财师可以帮助客户完成,特别是白领人士、中产阶级可以去选择,盲目的投资无法实现个人效用最大化,也无法有效抵御风险。养老金积累期长,在资本市场上追求的是长期平均收益率,产品选择上通过资源组合和优化配置,强调安全性基础上的收益性,以实现抵御通胀,跟得上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目前市场上可投资产品很多,但一些机构为追求利润做得很乱,再加上金融危机等系统风险的影响,使大家对投资产生抵触和逆反心理,要培养好的投资理念,选择好的投资方式和投资经理人。 养老问题要有理财规划和执行方案,还要有好的政府治理机制。都说美国人不储蓄,熟不知美国的养老储蓄已累积24万亿美金,仅一个401K账户就有13万亿美元。我们国家的养老储蓄就少多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结余、企业年金、新旧农民养老保险,即使加上社保基金理事会的养老战略储备基金,怎么也算不到3万亿人民币。现在居民储蓄总额20多万亿人民币,但真正用于养老的比例却不高,因为中国人的大宗消费支出习惯是先储蓄后消费,如买房购车等。美国的养老金以“热钱”的形式进入中国资本市场,分享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成果,而我们的政府养老金只能是银行协议存款或买国债,很难抵御通货膨胀。通常政府每让税1元,其养老金支付负担可以减少5元,但我国针对自愿型第二、第三支柱养老储蓄的税优政策一直不明朗,2009年出台的企业年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