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15 最苦与最乐 教案——2021春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doc

87阅读 | 4收藏 | 5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15 最苦与最乐 教案——2021春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doc第1页
15 最苦与最乐 教案——2021春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doc第2页
15 最苦与最乐 教案——2021春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doc第3页
15 最苦与最乐 教案——2021春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doc第4页
15 最苦与最乐 教案——2021春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doc第5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5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沙发 上传于:2024-06-13
15 最苦与最乐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略读的阅读方法。跳过某些细节,在短时间内有选择地进行阅读,把握作者观点。 2.对内容和表达深入把握,形成自己读书后的心得与体会。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在短时间(根据班级情况灵活安排)内有选择地迅速浏览课文,表达作者的主要观点。 2.引导学生领会作者平实而又略带书卷气的语言表达风格,从中理解作者对责任与苦乐关系的辩证认识,以及由此折射出的作者的价值取向,从而联系实际,形成自己对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的认识。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领悟作者伟大的智慧及苦乐观,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学习 重点 1.把握文章论点及各种论证方法的运用。 2.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品味作者的语言风格。 学习 难点 训练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法 指导 略读与精读相结合、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环节一 新 课 导 入 我经常听同学们抱怨:上学真苦啊!难道不上学就不苦吗?又有多少人因为上不了学而痛苦?一生中,每个人都沐浴幸福和快乐,也会历经坎坷和挫折。快乐和痛苦本来就是双胞胎。上帝是公平的,快乐与痛苦是相依相存的。我们每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同,认识也有不同。那么究竟什么事情最痛苦、什么事情最快乐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梁启超先生的一篇文章《最苦与最乐》,看看他是怎么认为的。 环节二 自 主 学 习 环节二 自 主 学 习 环节二 自 主 学 习 一、助学资讯 1.作者作品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思想家、学者。戊戌变法领袖之一。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著作大多收入《饮冰室合集》。 2.写作背景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清政府统治腐败,人民过着痛苦不堪的生活。一个有良知的致力于中国改革的维新运动领袖,希望唤起更多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和责任感。 3.文体知识 【议论文】 (1)议论文的三要素: 论点: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可以有分论点。论点应该鲜明、准确、概括。 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论证: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办)。 (2)议论文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 立论文的一般结构方式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部分。提出问题就是引出论述中心,提出论点;分析问题就是摆出论据来证明论点;解决问题就是得出结论。 论证的常见结构形式有:并列式,段落层次间是平行并列的关系;层进式,各部分之间是层进关系,即层层深入,步步推进;总分式,论证的层次间是总论和分论的关系,或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再总。   驳论文的一般结构方式是:摆靶子——摆实质——论危害——作结论(正面论点)。   (3)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在驳论中,往往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批驳方法和先假设对方的论点是正确的,然后引申,引出荒谬的结论,从而驳倒对方论点的“归谬法”。 二、字词积累 1.字音 揽(lǎn) 契约(qì) 监督(dū) 恩惠(huì) 卸却(xiè) 如释重负(shì) 悲天悯人(mǐn) 2.词义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契约:证明买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 海阔天空:形容大自然的广阔,也比喻想象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边际。 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 无入而不自得:君子无论处在什么境遇都能保持安然自得。 任重道远:比喻责任重大,需要长期艰苦奋斗。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 仁人志士:仁爱而有节操的人。  悲天悯人:哀叹时世的艰危,同情人民的困苦。多用来表示对社会的混乱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整体感知 1.略读课文,回答问题。 (1)人生什么事最苦? “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2)人生什么事最乐? “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3)人们应该怎样对待责任? 应该像“君子”那样,“把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日日在那里尽责任”,而不是“将责任卸却”。 2.再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并思考下列问题: (1)这篇文章的论题是什么? 最苦与最乐。 (2)从文章标题可以看出,本文主要讲了三个问题,是哪三个问题? ①人生什么事最苦?②什么事最快乐?③最苦与最乐之间有什么关系? (3)从这三个问题我们可以看出,本文可以分为几部分? 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3),论述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4),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5~6),论述人应当勇于负责任,而不应当逃避责任。 (4)根据以上问题,分析课文结构。 结构:分总。 环节三 合 作 探 究 环节三 合 作 探 究 深层探究 1.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的? (第1段)作者先用了一串排比设问句,提出关于人生最苦的许多答案,并且一一加以否定,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自然贴切,水到渠成。 通过与贫穷、失意、老去、死亡进行对比,说明这些痛苦都有办法排除,而独有责任未了是无法排解的。 2.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 (第2段)通过与贫穷、失意、死亡进行对比,说明这些痛苦都有办法排除,而独有责任未了的苦像千斤重担压在肩头,无处可逃,从而说明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责任未了。 3.到底什么叫责任?它的范围有多大?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 (第3段)不守诚信、欠钱没还、受恩未报、得罪人没有赔礼——没责任的表现。责任的范围: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对自己。三个凡属:概括所有的责任。 通过这三个问题我们可以得出本文的第一个论点: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一直要过着痛苦的日子,即背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4.什么事最快乐呢?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日日尽责任,便日日得苦中真乐。”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5.从议论文的角度看,文章的最后一部分往往是作者论述自己重要观点的部分,细读第5~6段,思考下列问题: 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 作者认为: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得大快乐,尽小责得小快乐。你想解脱痛苦,就要尽责,想卸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在你手,苦中有乐,苦乐循环,人间趣味。 引用名言: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曾子——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得出结论:要在尽责中寻找快乐。 人生当勇于尽责,而不能逃避责任。 小结:由前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两个分论点和一个结论,即分论点一:背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分论点二: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由此我们也明确了本文的中心论点: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结论: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语言赏析 精读课文,品味语言特点。 1.凝重的语言风格。 首先,本文所谈论的话题是关于人生的问题,谈论起来自然多了一份审慎,多了一份深思熟虑,于是就形成了本文所特有的凝重风格。其次,作为近代颇有影响的大学者、大思想家,梁启超深厚的思想文化修养和远见卓识以及他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热烈情怀也对本文凝重风格的形成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2.朗朗上口,比较流畅。 作者没有堆砌过多华丽的词藻,而是用比较轻松的语气娓娓道来,表现在语言上就是比较简洁。如用“海阔天空,心安理得”形容尽责任之后的快乐。再看看这些句子:“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这些句子及语气极口语化,让严肃的问题亲切化,易于接受。 3.运用修辞,让人读来心情愉悦。 本文主要用的修辞:①设问:特点主要是自问自答(第1段);②排比:最鲜明的符号就是分号,特点是句式相同或相近(第2、3段);③反问: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法。反问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人们可以从反问句中领会到表达者的真意。反问也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