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礼仪养成教育初探论文
礼仪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个人的品德素养,而礼仪行为养成的黄金时期则是幼儿时期。所以,幼儿园在担负幼儿素质培养的同时,更应着眼于礼仪训练,着眼于幼儿的终身发展。在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同时,幼儿教师更应通过礼仪教育帮助幼儿塑造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一、借助隐性环境,促进幼儿文明礼仪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幼儿园应该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一所好的幼儿园,更应注重幼儿园的环境建设,强调让每一面墙壁、每一棵小草都能说话,都能起到教育引导的作用。
在幼儿园环境设计中,应尽可能考虑幼儿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在走廊、楼梯、围墙、门厅等位置的内容设计上,尽可能渗透一些文明礼仪教育,可以张贴文明礼仪的照片或用卡通图片张贴“请讲普通话”“上下楼梯向右行”等提示性语句,也许幼儿不认识这些字,但是通过卡通图片的设计,采用幼儿熟悉的画面对他们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幼儿在看一看、听一听、想一想中学到文明礼仪知识,学会辨别对错和是非,为正确的行为习惯养成奠定基础。而班级的环境创设,则需要结合幼儿实际,在活动室、盥洗室、寝室等幼儿经常接触的地方,布置一些关于文明礼仪的卡通图片,如在饮水的地方张贴“请排队”的图片,在堆放玩具的地方张贴“请及时整理好玩具”的图片,等等。
二、借助教学活动,形成幼儿文明礼仪认知
教学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文明礼仪养成的重要阵地。从幼儿教材来看,大多是通过卡通或者绘画方式,在讲述故事的同时,渗透文明礼仪知识。对此教师应在讲解的过程中,通过互动的方式让幼儿知晓文明礼仪知识,懂得在类似场合下自己应该怎么做。教师还可通过文明礼仪读本或者相应的游戏,将礼仪知识贯穿其中,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吸收所学的知识。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结合各种教学形式,将文明礼仪知识贯穿于每一个角落,这就需要做到:(1)抓好晨间接待,即每日安排一名幼儿与教师一起在教室门口迎接幼儿。(2)抓好区角活动,引导幼儿通过活动提高合作、协商能力。(3)抓好重点节日,利用“教师节”“妇女节”等节日对幼儿进行礼仪方面的教育。
在系列互动过程中,除了通过榜样力量引导外,还需要借助外在力量进行督促、提醒和检查,在无形之中推促幼儿对礼仪形成正确的认知。
三、借助主题活动,渗透幼儿文明礼仪行为
幼儿天性活泼,对鲜艳、感性的内容感兴趣,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游戏和活动就成为教学的重要形式。因此,文明礼仪教育要想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就必须让其过程多样化,以便真正达到一种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只有让文明礼仪教育渗透在各种主题活动中,才能顺其自然地推促幼儿真正了解礼仪教育的内涵。
例如,针对《弟子规》的教学活动,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幼儿诵读。在幼儿初读几遍之后,可以播放一些关于孝顺父母的视频,然后组织幼儿讨论,同时开展“孝顺父母,从点滴细节做起”这一主题活动。教师引导幼儿回家后对父母说一声“谢谢”,给父母一个拥抱、一个亲吻,还可引导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通过这些小细节让父母感受幼儿的成长。另外,对于其他文明礼仪,如待人接物、言行举止等,教师也可以充分结合主题活动渗透给幼儿。
四、借助游戏活动,矫正幼儿不良礼仪行为
游戏是幼儿园最主要的教育方式,它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率。通过游戏,教师可以适当渗透文明礼仪的教育,而且还能对幼儿具体礼仪行为进行反馈,以便在游戏过程中纠正错误行为,为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奠定基础。
在游戏开始前,教师可制定相应的规则,但由于游戏的不可预测性,往往会有意外发生,如幼儿之间碰撞、争吵,甚至会出现动手打架的行为。对此,教师需要客观审视这些行为,而不是怒斥或惩罚。幼儿很多行为都是无意识的,教师要利用这些错误对幼儿进行引导,让幼儿知道遇到类似事件应该怎么处理。
例如,在“黑猫警长”的游戏活动中,扮演“黑猫警长”的幼儿在抓“歹徒”的过程中用力过猛,引发争执,甚至出现扭打的行为。这时教师应告诉“歹徒”,“警长”不是故意的,要学会谅解别人,而不是抓住不放;同时也告诉“警长”,做游戏时要小心,万一碰了别人,要及时学会道歉……通过教师的教育引导,两名幼儿都察觉到自己的错误,并且保证一定要改正。
五、借助一日活动,巩固幼儿文明礼仪教育
文明礼仪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仅靠平时说教是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