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材料分析题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真正的百家争鸣局面是在战国时代。……代表百家的有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等,包括其分支学派,细考之亦有百家之多。这些彼此不同甚至观点相反的学派“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竟能相安共处,自由争鸣,大大繁荣了我国古代的学习,丰富了我国的思想史,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曾宪东《战国百家争鸣考》
(1)根据材料,指出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时间。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体提炼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
(1)战国时期。
(2)观点:百家争鸣对我国具有深远而重要的影响。
论述:儒家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人的自身修养等。后来很长时间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道家提倡无为、顺应自然,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墨家提出兼爱非攻,反对不义战争,他的和平思想至今仍有深刻影响;法家提出法治,主张改革,对国家的法治化和社会进步有重要影响。
结论: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自由争鸣,对我国古代的学习、思想史,都生产深远的影响。
其他观点:
百家争鸣促进思想文化的发展
战国时代是我国古代思想的发展时期。
3.这是一位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影响重大的人物(如下图),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请你为他写一篇简介。(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简介要突出人物的主要功绩,语言通顺。篇幅在80-120字左右)
【答案】根据材料图片及“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等信息可知,这是孔子。孔子简介: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其思想的核心是“仁”“礼”;政治上主张以德治民;在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在中国最早创办私学,晚年编订了《诗》《书》《礼》《易》《春秋》等典籍,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被称为“至圣先师”。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道(引导)之以政(政令、法制等强权机构), 齐(整治)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材料二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提炼一个主题,并进行阐述。
【答案】
主题:儒学的兴起与发展
阐述:春秋时期,孔子主张“仁”“以德治国”,创立了儒家学派。战国时期,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发展了儒家学说。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历史事件。就其现实作用而言,此次变法是针对性极强的富国强兵的政治经济军事改革,重视“耕战”是其重点,所以短期效应是非常明显的。……秦国的崛起,打破了七国并立争雄的相对平衡状态,秦国也逐渐展示出一枝独秀的战略优势,加快了战国时期统一战争的进程。——摘编自安作璋《秦汉史十讲》
(1)重用商鞅实施变法的国君是谁?
(2)阅读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且符合材料主题,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
(1)秦孝公
(2)观点1:改革是强国之路。(改革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等)
论述: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实行改革,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齐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为提高,从而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战国时期,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改革,改革以“奖励生产”“奖励军功”为主要内容,使秦国国富兵强,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其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改革有利于国家实现富强。
观点2: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强起来。
论述:秦国在秦孝公时期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在经济上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了经济发展,使国家富裕起来。在军事上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使国家强大起来。
综上所述,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增强,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
观点3: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历史事件。
论述:(略)(其他观点及其论述只要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着大变革,奴隶制崩溃,封建制确立,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和历史发展潮流,与时俱进,合乎秦国国情。变法时遵循的改革思想及变法的内容,针对当时秦国的内部形势和内部环境所制定和推行,是秦国走向强大的根本原因。但这场变法也给秦及秦以后的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可低估的巨大的负面消极影响。这些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注定了秦的灭亡。苏轼言“故帝秦者,商君也,亡秦者,亦商君也。”——摘编自张俊英等《商鞅变法与秦王朝之兴衰研究》
(1)根据材料,概述秦国走向强大的根本原因。
(2)阅读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围绕主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
(1)根本原因:商鞅变法针对当时秦国的内部形势和内部环境所制定和推行。
(2)【答案示例】
观点:商鞅变法促进秦国强大的同时也存在着消极影响。
论述: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在经济上实施以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为重点,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等改革措施;政治的改革则是以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确立县制等为主要内容;在军事上采取奖励军功的办法。通过变法,促进了秦国封建经济的发展,使秦国因此逐渐强大起来,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但商鞅变法也存在着严刑峻法、强化君权、以农耕为主、压制工商业发展等问题。改革虽然在一段时间内收到一定的效果,但最终的历史性负面影响却显而易见。
结论:综上所述,商鞅变法的成功对秦统一中国有不可否认的历史作用,但这场变法也给秦及秦以后的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负面的影响,我们应客观地、辩证地看待商鞅变法。
7.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两幅图片反映内容之间的联系)
【答案】自拟题目;(如丝绸之路的开通)图片内容间的联系;(提示:为了北击匈奴和联系西域地区,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中原地区通往西域的道路。之后,商人们沿着这条通往西域的道路,载着汉朝的丝绸等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往中原,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成为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经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史实正确;
8.探究题。
材料一:自从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通过这条道路,汉朝的丝綢、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核桃、葡萄、苜蓿等植物,以至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原。——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继承和发杨丝绸之路精神,把我国发展同沿线国家发展结合起来,中国梦同沿线各国人民的梦想结合起来,赋予古代丝绸之路以全新的内涵。
依据以上材料信息,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小论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语句通顺,表述完整,条理清晰,体现材料之间的联系
【答案】从古到今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论述:自从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后,汉朝和西域开始互通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往日趋频繁,汉朝与西域之间物品、物种、技术、文化等的交流传播,加深了汉朝与西域的相互了解。以丝绸之路为基础的“一带一路”建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使这条友谊之路进一步发展,我国的“一带一路”有利于把我国发展同沿线国家结合起来,把中国梦同沿线国家人民的梦想结合起来,促进沿线国家经济文化交流。
综上所述,丝绸之路从古到今,都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9.杰出人物在历史上作出了重要贡献。读示意图,运用所学写一篇历史小短文。
要求:
(1)以《汉武帝小传》为题。
(2)内容包含示意图中对汉武帝的评价,巩固大一统王朝在政治上、思想上、经济上分别采取的措施(一点)及影响;军事上采取措施中的战役及影响。归纳四方面措施产生的影响,并谈谈你的感悟。
(3)表述流畅,字数不低于150字。
【答案】汉武帝小传
汉武帝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巩固大一统王朝采取了如下措施:政治上,颁布“推恩令”,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经济上,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其他正确也可),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军事上,北击匈奴,匈奴经过漠北战役的沉重打击,再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令人感悟到,杰出人物推动历史的发展。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秦始皇统治的最后几年,连续组织了多项规模巨大的土木工程。公元前213年“筑长城”,公元前212年“为直道”。又在渭河以南营造以阿房宫为主体的宫殿体系。秦始皇陵即骊山工程也有数十万人进行施工。尽管秦国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建立了比较完备的中央政权组织和行政管理制度,但是它忘记了民心和民力,秦始皇用残暴的掠夺方式对付人民,这决定了秦朝的短命。﹣﹣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名称。
(2)阅读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
(1)大泽乡起义或陈胜、吴广起义。
(2)观点:得民心者得天下。
论述:秦始皇穷兵黩武、好大喜功,滥用民力,大兴土木。焚书坑儒,禁锢人们的思想;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大量的农民被征发修筑长城、宫殿、驰道、建陵墓;其刑法极其严酷。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秦的暴政导致了秦末农民战争,秦朝灭亡。
11.(评价人物一提升史证意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有历史学家说“中国的政治统一完成于秦始皇,而中国的文化统一完成于汉帝。”请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有关史实,写一篇评价秦始皇或者汉武帝的小论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不少于150字)
【答案】本题要求:观点正确,有多个史料,运用灵活,层次分明,能始终围绕观点进行论述,论述逻辑性强,结论准确。
示例:秦始皇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开创者。他一生的功绩有:灭六国,统一全中国,结束春秋战国以来的割据混战局面;政治上: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后世影响深远;文化、经济上: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促进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军事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对中国古代文化造成很大的损失。秦始皇实行暴政,最终导致了秦末农民起义。总之,秦始皇既是千古一帝,又是有名的暴君。
12.读图片,结合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