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夜间不安全因素及防范
学生名称
选题依据
目的意义
总结54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夜间护理,认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在夜间存在较多不安全因素,正确、系统、有目的地对患者进行护理,早期发现病情变化,给予及时处理,从而有效防止心力衰竭症状加重,提高夜间护理质量。
研究现状
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脏功能损害而引起的复杂临床症侯群,被认为是所有心脏病发展的最终阶段。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心力衰竭的发病率逐渐上升,65岁以上老年人发病率为4%~6%。其症状反复发作,合并症多,病情易变,病死率高。
主要参考文献
[1] 李素玲,蔡立慧,方少意,等. 老年心衰患者的护理对策.实用医技杂志,2004,11﹙7﹚:1207-1208
[2]张灵芝,刘海宁.心力衰竭病人的夜间观察和护理.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8﹙10﹚:1202
[3]戴美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失眠原因分析及护理.护理与康复,2006,﹙2﹚:132
[4]梁慧宏.老年人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医学文选,2003,22﹙4﹚:598
[5]杨菊贤.心血管疾病患者伴有焦虑和抑郁时的诊断与治疗.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2002,29﹙2﹚:67-70
[6]郭素梅.早期护理干预对老年人心力衰竭的影响.中原医刊,2004,31﹙10﹚:62
[7] 于德兰.内科住院猝死病人的护理体会.全科护理,2008,6﹙10﹚:2570-2571
[8] 胡敏,刁惠民,赵威丽,等.心内科住院患者失眠因素的调查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50
[9] 俞申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护理与康复,2006,5﹙6﹚:415-417
[10]喻平.高龄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2﹚:1116
二、研究的内容
研究54例高龄心力衰竭患者夜间的不安全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疾病因素, 二、心理因素, 三、护理人员因素, 四、护理人员因素。 防范措施有以下几点:认真交接班,严密观察病情,认真做好夜间治疗护理,做好随时抢救的准备,保证患者充足睡眠,做好健康宣教,心理护理等。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通过理论以及经验介绍研究54例高龄心力衰竭夜间护理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结合平时工作经验,利用医院图书馆,电子资源等途径,与指导老师及同学讨论,借助互联网的便利条件,逐步完成论文。
四、时间安排
2010年7月5日前完成论文题目及大纲
2010年8月25日前完成论文初稿
2010年9月15日前定稿
2010年9月25日答辩
五、预期成果
论文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夜间不安全因素及防范
摘 要
目的 总结54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夜间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方法 对我院2009年五月——2010年五月期间我科收治的54例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及护理。结果 不安全因素:1)疾病因素,2)心理因素,3)护理人员因素,4)陪护人员的因素。结论 心力衰竭患者夜间不安全因素较复杂,但能有效的做好防范护理措施,可防止心力衰竭症状加重,提高夜间护理质量。
关键词 心力衰竭,夜间,不安全因素,护理防范
目录
开题报告·······················································1
摘要···························································3
关键词·························································3
1 临床资料·····················································4
1.1 一般资料·················································4
1.2 结果·····················································4
2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夜间不安全因素·······························4
2.1 疾病因素·················································4
2.2 心理因素·················································5
2.3 护理人员因素·············································5
2.4 陪护人员因素···········································5
3 夜间护理防范要点·············································5
3.1 认真交接班···············································5
3.2 严密观察病情·············································5
3.3 认真做好夜间治疗护理·····································6
3.4 做好随时抢救的准备·······································6
3.5 保证患者充足睡眠·········································7
3.6 做好健康宣教·············································7
3.7 心理护理·················································7
4 小 结························································8
参考文献·······················································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脏功能损害而引起的复杂临床症侯群,被认为是所有心脏病发展的最终阶段。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心力衰竭的发病率逐渐上升,65岁以上老年人发病率为4%~6%。其症状反复发作、合并症多、病情易变、病死率高。正确、系统、有目的地对患者进行护理[1],早期发现病情变化,给予及时处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尤其是夜间,高龄等各种因素,影响对患者的观察,不安全因素大大提高,增加了护理的难度。现结合临床上高龄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变化,通过2009年5月——2010年5月对我科收治54例心力衰竭患者系统精心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护理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本科收治老年心力衰竭患者54例,男34例,女20例;60—69岁34例,70—79岁12例,80岁以上8例;心功能分级:Ⅱ级18例,Ⅲ级30例,Ⅳ级6例;基础疾病:高血压性心脏病12例,冠心病21例,扩张型心肌病3例,老年心肌退行性病变2例,肺心病10例,风心病6例;临床表现:咳嗽、咯血46例,端坐呼吸39例,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36例,劳力性呼吸困难34例,下肢浮肿34例,急性肺水肿15例,疲劳、反应迟钝10例。
1.2 结果 临床治愈28例,心功能改善24 例,无效1例,死亡3例,其中夜间死亡2例。
2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夜间不安全因素
2.1疾病因素
2.1.1 夜间患者入睡,交感神经兴奋性受到抑制,迷走神经活动占优势,大脑皮层对心脏的调节功能相对下降,心率和血流缓慢,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肌供血相对减少,使心脏已严重衰竭的老年患者容易导致心搏抑制,甚至停搏,这是心力衰竭患者易在夜间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2]。另外,夜间睡眠时,回心血量增加,膈肌上抬,加重了心脏负担,促使心力衰竭症状加重。
2.1.2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容易失眠,据统计失眠比例可达71%[3] ,从而影响休息,使病情加重。
2.1.3老年心力衰竭的诱因以呼吸道感染为最常见,其原因可能与老年人支气管平滑肌、腺组织萎缩及肺组织纤维化等因素有关,使呼吸道防御功能下降,易导致肺部感染[4] ;夜间气温相对降低,睡眠后机体抵抗力相对下降,老年人防御能力差,夜间饮水量少,排痰功能低下,咳嗽反射减弱,翻身少,易致痰液积聚,从而引发呼吸道感染,加重心肌低氧,诱发病情加重。
2.1.4低血钾、高血压、感染、饮酒、用力排便、暴饮暴食、不合理的活动、饮酒等均可以诱发心衰。
2.2心理因素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由于病程长、病情重、反复发作或疗效不佳、活动受限及治疗经费等方面的问题,多数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表现为烦躁、紧张、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心理使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儿茶酚胺释放增加,可诱发和加重心力衰竭症状[5]。
2.3护理人员因素
护理人员大多为女性,体力较弱,再加上每月一次的生理期,夜间生理期紊乱,身体极度困乏,且普通病区夜间只有1 名护士值班,无人监督,如果没有较强的责任心,就很容易放松对病人的观察,易导致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观察不周。
2.4陪护人员因素
夜间陪住人员,往往适应不了生物钟的紊乱而困乏入睡,难以提供病情变化的信息。
3 夜间护理防范要点
3.1 认真交接班
交接班是保证两班之间工作正常有序进行的有力手段。认真做好危重患者的床头交接班,了解患者日间病情变化、主要治疗、心理、大小便、睡眠及饮食等全面情况,特别是对意识障碍、疲乏无力、白天出现过阵发性呼吸困难等新的病情变化者,以便护理人员能更有质量,科学的护理患者。
3.2 严密观察病情
护理人员要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应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敏锐的观察能力,正确评估病区每一个病人的病情,做到心中有数。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症状多数不典型[6],通过增加巡视病房的频率,观察患者面部表情,脸色、精神,询问饮食、大便、观察说话、语言表达能力、测脉搏、血压,耐心倾听患者主诉等。发生心力衰竭后,因心排血量减少,使脑循环进一步发生障碍,患者可出现意识改变、反应迟钝或嗜睡等,有的可出现上腹痛、恶心、呕吐伴呼吸困难等症状。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患者的心律、心率、体温、呼吸、血压、脉压差、末梢循环、意识等情况,如出现咳嗽、胸闷、呼吸困难、心动过速、烦躁、出汗时,立即报告医生,并全力配合医生做好抢救。
3.3 认真做好夜间治疗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