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国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由少先队员升旗的画面引出三个词语和一首儿歌。三个词语具有意义联系,可以连成一句话:“中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或“五星红旗是中国的国旗。” 儿歌分五行,共5句,描述了少先队员升旗的场景,也简洁形象地让学生了解了基本的升旗礼仪。儿歌短小精悍,有叙述,有抒情。凝练地传达了国旗的知识,升旗的庄重,充分的表达了爱国的情感。
教学目标:
1.通过归类识记等方法,认识“升、国”等11个生字和国字框、绞丝旁2个偏旁。
2.会写“中,五”等5个字和卧钩1个笔画。
3.正确朗读课文,在读中理解国旗的含义,知道升国旗是一种庄重的仪式,要立正敬礼,懂得要尊重国旗,热爱国旗。4.了解会意字构字特点。感受古人的造字智慧。激发自主识字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归类识记等方法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
懂得尊重国旗,热爱国旗。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生字卡片,笔画卡片、挂图、相关的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和生字。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播放视频)看了视频,你知道了什么?
2.五星红旗是中国的国旗。
3.这就本课的3个重要词语,还可以怎么说?
4.中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
5. (板书:升国旗)齐读课题。升旗是一项多么庄严和重要的仪式啊,每周一学校都会进行一次升国旗仪式。
【设计意图】由视频和平时的升旗仪式导入,学生能立刻将文章与自己的生活相联系,有助于激发学生尊重国旗,热爱国情的感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一边看图一边听老师朗读,注意自己不认识的生字的读音。
2.我们的课文是带着拼音的,读的时候请大家借助拼音仔细轻声读课文,要求:先读读拼音,再看看下面的字,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次。
3.同桌互相读一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
4.开火车读课文,(相机正音:翘舌音“升、中”)。
5.自由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出感情。
6.请同学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适当停顿。
【设计意图】:通过范读、自读、同桌合作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达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目的。教师相机纠正、强调生字读音,从学生的已有学情出发,这样既有针对性,又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随文识字,细品课文
(一)学习第一句。
1.认识“国旗”。
(1)(出示图片、生字)这就是我们中国的国旗。仔细观察我们的国旗,你有什么发现?
(2)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国”“旗”这两个字的。
(3)学习新部首:国字框。
2.学习“五星红旗”
3.“红”是“绞丝旁”,还有什么字也是这个偏旁?
4.我们的国旗是红色的,上面有五颗黄色的五角星。红色象征革命,黄色象征光明。五星红旗上面大的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星向着一颗大星代表全国人民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这样,我们的国家就越来越兴旺,越来越繁荣,越来越富强了。
(二)学习第二句。
1.生字:“升”“中”“歌”“起”。
(1) 升:翘舌音。可以用“数笔画”的方法来记“升”。
(2) 歌:采用生活识字法。我们在电视中经常见到这个字,我喜欢唱的歌是;音乐课中我们都要唱歌。组词:唱歌、歌曲。
(3)中:“数笔画”或“加一加”的方法来记“中”。
(4)起: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识记“起”:“”+“己”=起。
2.播放国歌,全体起立跟唱国歌,引导学生感受国歌的雄壮与激昂。
3.指导朗读。
(1)理解“徐徐”。想一想每周一国旗升起来时的速度是快是慢? (是呀,国旗是慢慢地升起来的,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就是徐徐。)
(2)创设情境。 雄壮的国歌声中,国旗慢慢地升起,通过朗读让我们一起感受当时的情境吧! 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4.齐读前两句。
(三)学习第三句。
1.学习生字“么”“美”“丽”。 、
(1)么:用“数笔画”的方法来记“么”。
(2)美:下面的“大”是个人形。在古代,人们为了狩猎,往往在头上戴上兽角或羽毛做成的装饰,以便接近禽兽。后来这种兽角或羽毛逐渐成为装饰品,戴在头上成为美的标志。后来引申为人的容貌等很美。
(3)丽:古文字的丽是两鹿结伴而行的意思。后来引申为“美丽”。
2.指导朗读。
(四)学习第四句。
1.引读:升国旗的时候,我们小朋友应该怎么做呢?(出示:向着国旗,我们立正。)
2.学习生字“立”“正”。
(1)立:强调“立”的笔顺。用“数笔画”的方法来记“立”。讲述字理:出示“立”的字理图,古文字的“立”像人站立在地上,第一笔“丶”像人头,第二笔“一”像人的肩,第三、第四笔像两条腿,最后一笔像大地。本义为站着不动。
(2)正:了解字义,组词。
3.“立正”是一个很严肃的动作,升国旗,我们“立正”,表示对“国旗”的尊重。谁愿意来读一读这句话?
4.指名读,齐读。
(五)学习第五句。
1.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理解“敬礼”。 看看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小结方法:学会看课文插图,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歌的内容。)
2.升国旗时,我们少先队员应该怎么做呢?谁愿意把这个句子加上动作表演给大家看呢?
3.指导朗读第五句。
【设计意图】“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识字是为了阅读,阅读又可以巩固更多的生字、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随文识字,对于阅读中出现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