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隈隩(wēi yù):曲折幽深的山坳河岸。
旋:忽然。
攒:簇聚。
武陵源:即桃花源。相传在今湖南桃源西南,在晋代属武陵郡。
物外:世外。
栊(lóng):窗户。
问都邑:打听原来的家乡情况。
【解读】
东晋时期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影响深远,这首七言乐府诗写于王维十九岁的时候,此诗题材即取自陶渊明的叙事散文《桃花源记》。这首诗的所有层次都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相呼应,但画面却比《桃花源记》更加生动优美,绚烂多彩。全诗笔力劲健,韵脚起伏,平仄相间。诗人通过描绘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开拓了《桃花源记》的意境,在艺术上进行了再创造,不愧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赞誉。
全诗可分为三部分:从开篇到“居人未改秦衣服”,写的是渔人初入桃花源的情形,中间十二句则是诗人重点描绘的部分,王维通过对桃源的描写,深化了诗歌的意境。最后八句诗从武陵渔人的心理出发,写他离开桃源、念念不忘,直到后来寻而不得的怅然失望,并与开头呼应。在叙述过程中,诗人对渔人轻易离开“灵境”表示十分惋惜,对云山路杳的“仙源”充满了真切的向往之情。全诗三十二句,四句或六句一换韵,平仄相间,转换有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