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唐人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收录此诗题为《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后或作《别东鲁诸公》,因此诗为留给在东鲁的朋友而作,也作《梦游天姥山别鲁东诸公》。
海客:海上浪迹的人。
瀛洲:传说中的东海仙山,与蓬莱、方丈一同被称为海上三神山。
天姥:山名,在今浙江新昌县东、东接天台山。
谢公:谢灵运,晋代文学家、诗人。曾任永嘉太守,后移居会稽,他游览天姥山时曾在剡溪住过。
青云梯:高耸入云的山路。
暝:黄昏。
列缺:闪电。
訇(hōng)然:声音大。
金银台:神仙所居宫阙。
忽魂悸以:梦中惊醒长叹不已。
惟觉时之枕席:梦醒后美景消失,眼前只剩下枕席。
君:指离别的朋友。
【解读】
天宝元年(742),李白应玄宗召入长安,满怀理想,却仅供奉翰林、“倡优蓄之”而已。天宝三年(744),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这样的经历对李白来说是极大的打击。后来,李白曾和杜甫、高适等人一起四处游历,在东鲁住了一段时间。这一时期李白生活相对稳定,但他并不甘于此,于是他离开东鲁,再次踏上旅途。《梦游天姥吟留别》即作于这一时期。这是一首记梦游仙诗,所写虽然是虚境,但非完全脱离现实。本诗以变化莫测、意境雄浑、构思新颖而闻名于世,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梦游即“想象之游”,诗人毫无保留地将心中所思所想展现出来,宣泄因政治上受挫而产生的郁结之情,表明了自己绝非低眉顺从权贵之人。
这首诗在写作手法上非常奇特,五、六、七言句杂用在一起,句子长短不一,错落有致,尽显自由洒脱之情。其中转韵十二次,有两句一韵,也有三句一韵、五句一韵。全诗韵法变化多端,有时逐句押韵,有时则隔句押韵。这种不受拘束的写法正是李白诗歌的显著特点。
全诗内容丰富,想象奇诡,既表现了天姥山的瑰丽景色,也表达了诗人理想难以实现的苦闷,以及执着追求的精神,构思精密,自然洒脱,是难得的传世名作。
【评诗】
此诗主旨在“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二句。“吟”也是诗体的一种,大概宜于吁嗟慨叹悲哀深思。此诗体制非常解放,其中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九言句。除古诗句法外,又参用“骚体”,连用好几个“兮”字。最奇者其中又有像辞赋的语句,如“忽魂悸……烟霞”等句。这可见太白的才气奔放,兴到笔随,不受任何体律的拘束。这般作品,只可赏鉴它的气势,不能加以寻常绳墨。
这首诗的内容丰富、曲折、奇谲、多变,和它的形象的辉煌流丽,缤纷多彩,构成了全诗的浪漫主义华赡情调,它的主观意图本来在于宣扬“古来万事东流水”这样颇有消极意味的思想,可是它的格调却是昂扬振奋的,潇洒出尘的,有一种不卑不屈的气概流贯其间,并无消沉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