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本文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八篇,在文中,作者描绘了小石城的地形、景色,感叹这样的美好的景致却被造物主安置在偏僻的蛮荒之地。文章借景抒情,曲折表现了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
【原文】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1]。其上为睥睨梁之形[2],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3],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注释】
[1]垠:边界。
[2]睥(bì)睨(nì):城上的矮墙。梁(lì):栋梁。
[3]箭:小竹子。
【翻译】
从西山路口一直往北,越过黄茅岭下去,有两条路:一条向西,沿着这条路寻去,一无所获;另一条路稍微偏北又向东伸展,往前不过四十丈,土地断裂,中间被一条河流分开,有一个由积石构成的小山岗横立在河岸上。山的上面有石块垒积,好像城上的矮墙,又像一座座小房屋。山岗的旁边,耸出一座天然的石堡,石堡上还有一道像门的洞口。向里面望,黑漆漆的,扔一块小石头进去,听到“卜通”一声的水响;那回声激扬清越,隔了许久才消失。绕着小山环行而上便可以到达它的顶部,在那里能望见很远的地方。这里虽然没有土壤,却生长着嘉树美竹,显得格外的奇异坚挺。竹木的疏密高低恰到好处,好像是有智慧的人精心设计的。
啊!我怀疑造物主的有无已经很久了。到了这里,越发地相信真的是有的。但又奇怪它为什么不把这些景物造在中原,却安放在这夷狄的蛮荒之地。这样恐怕经历了千百年也不能向人们一展它们的美好姿态和技艺,这实是劳而无功啊。造化神明倘若不应该这样,那么它果真是不存在的吗?有人说:“把景致安放在这里是用来安慰那些被贬官到此地的贤人的。”又有人说:“天地间的灵秀之气不造就伟人,却独独钟情于物类。所以楚地的南部少伟人而多奇石。”对于这两种说法,我都不相信。
【解读】
柳宗元笔下的景色细致、恬静,这跟他自然平淡的文字有关,如“窥之正黑”以下五句描写投石闻水声的场景,虽然只用了二十余字,却给读者带来了视觉、听觉和触觉上的冲击,一幅静谧柔和的画卷立时展现在读者面前。柳宗元的造景之语可谓绝妙。
上一篇:钴潭西小丘记
下一篇: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