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10.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

190阅读 | 6收藏 | 5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10.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第1页
10.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第2页
10.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第3页
10.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第4页
10.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第5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5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眼里藏星辰眉眼是银河 上传于:2024-06-19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教学目标】 1.了解马克思伟大的历史功绩,学习马克思为解放全人类而奋斗终身的崇高革命精神。 2.体会本文内容高度概括、语言精确凝炼、论述层层推进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直接从标题导入。 简介马克思。 马克思,1818年5月5日生于普鲁士(德国)。他25岁时迁居法国巴黎。在大学里研究法学、历史和哲学。大学毕业后,就开始了他一生的政治活动。他与恩格斯一起在革命实践中共同战斗,在革命理论上共同创造,直到1883年3月14日他因病逝世。 马克思曾先后四次遭到一些国家反动政府的驱逐。他生活贫困。最穷困的时候连吃的都没有。面包房、肉铺、房东都来讨债,连夫人的围巾、家里的家具、自己穿的上衣都拿去典当了,为此他无法上街。有时想寄文稿,连买邮票的钱都没有。马克思很爱他的孩子。可两个儿子一个养到八岁,一个二岁,都因贫病无钱医治而死。他的小女儿,得了重病,不到11个月就死了,那是1852年的复活节,马克思刚写好一本小册子。小女孩死后只能放到家中,后得到一法国流亡者资助的二英镑钱,才付清了棺材钱。他家分别在1850年、1852年、1857年先后死了四个孩子,只存活了三个女儿。 马克思在这样贫困的情况下,为了全人类的解放事业,仍然顽强的斗争,勤奋的工作。比如他写《资本论》一书,就花了他整整40年时间,为了写《资本论》,他和做过的摘记的书就有1500种以上。《资本论》的稿酬远远抵不上他写这部巨著时的所花的烟钱。马克思说,他为此献出了自己的健康、幸福和家庭。 马克思在中学毕业时写了一篇有关选择职业的文章,他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它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简介恩格斯。 弗·恩格斯(1820—1895),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导师和领袖,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德国人。在革命斗争中,他和马克思一起创立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马克思主义。他和马克思一起领导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国际和德国社会民主工党。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一个人继续担任欧洲社会主义者的领导和顾问。他一生同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进行了坚决斗争,给无产阶级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4年在巴黎相识。之后的四十年时间里,他们共同战斗,共同创造革命理论,共拟《共产党宣言》,合作《资本论》。 列宁在评价他们的友谊时说,他们的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整个文明世界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 背景介绍。 1883年3月14日下午两点多钟,恩格斯来到马克思那里,跟护理马克思的女仆海伦一起上楼看望马克思,当走进他的卧室时,他已经坐在自己的安乐椅上安详地与世长辞了。他的写字台上还放着《资本论》第三卷的第八次修改稿。这时海伦离开房间还不到两分钟光景。 3月17日,马克思被安葬在伦敦北郊的海格特公墓,和他1881年12月逝世的妻子燕妮葬在一起。在简朴、庄严的葬礼仪式上,恩格斯用英语发表了这篇讲话。这篇悼词,恩格斯不仅以马克思的好友抒发了个人的哀思,而且代表全世界无产者对自己的导师的逝世表示深切的悼念,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对他一生的伟大贡献进行科学的评价。 五、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勾画文中的重要字词,并标上段序。 悼(dào)词 不可估量( liáng ) 纷繁芜(wú)杂 豁(huò)然开朗 肤(fū)浅 衷(zhōng)心喜悦 卓(zhuó)有成效 嫉(jí)恨 诽谤(fěibàng) 诅咒(zǔ zhòu) 给(jǐ)予答复 诬(wū)蔑 豁(huò)然开朗 :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为开阔明亮,比喻对某一问题长期思索不解后而突然明白。 浅尝辄(zhé)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止了,比喻刚入门就停止了钻研。 2.学生再读课文,勾画文中标志性的语句,如文章中的过渡性、概括性、承递性的句子,文章中指代性词、关联词、对比性词语。再根据悼词的结构划分段落,并概括其大意。 悼词的结构: 开头:介绍死者的生前身份、逝世时间、地点、原因及其享年等。 主体:追述死者的经历及一生中主要成就和贡献。 结尾:对死者表示哀悼之情,对悼念人提出希望和要求等。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追述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和情景。(记叙描写) 第二部分:(2-7)叙述马克思生前的主要活动,评价了马克思一生的伟大贡献。(记叙议论) 第三部分:(8-9)论述马克思在当代的巨大影响,并对他的逝世表示深切的悼念。(议论抒情) 当然,文章结构的划分不止这一种,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划分。 六、研读课文 (一)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 1.作者为什么要在开头点明马克思逝世的具体时间? 明确:“下午两点三刻”:①因为是在葬仪上讲话,需要向全世界公布逝世的准确时间;②强调这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应当永远不忘的时刻;③表明马克思生命的每一刻对世界无产阶级都十分宝贵,饱含了对马克思的无限崇敬和赞扬。 2.这一段交待了马克思逝世这一事件,用了哪些词语来交待的?用了怎样的手法来表现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明确:(1)“停止思想”、“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用了讳饰的修辞手法,是为了突出马克思的伟大,因为他是一位卓越的思想家,他的逝世,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失去了一个最睿智的、最重要的阶级头脑。 “在安乐椅上”,说明了马克思临终的姿态,表明这位无产阶级导师一直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流露出死者忘我工作精神的赞颂。 “永远”“睡着”,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无限悲痛,破折号加强了这种悲痛感情的表现。 第二部分(2—7)叙述马克思生前的主要活动,评价了马克思一生的伟大贡献。 思考:1.马克思一生有哪些伟大贡献? 2.这些贡献可以怎样分类? 3.文章是怎样把这些贡献衔接起来的? 4.哪一项是马克思一生中最伟大的贡献?为什么? 5.马克思一生有如此伟大贡献,那么的逝世将带来怎样的损失? 6.总写损失时先谈实践后谈理论,后文分说时却先理论后实践,为什么? 明确:1.(1)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2)还发现了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剩余价值;(3)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4)办报纸;(5)参加各国工人组织;(6)创立国际工人协会。 2. 作为一个科学家、思想家: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作为一个革命家、实践家:办报纸、参加各国工人组织、创立国际工人协会。 3.递进关系的语句:(1)发现了。(2)不仅如此,还发现了。(3)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但是。过渡关系的语句: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