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看谁抓得多》数学教学反思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看谁抓得多》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是幼儿生活中常会碰到的的事情。本次活动让孩子们发现生活中的数字,初步了解它们的不同用途,并且学会运用数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中体验活动的乐趣。这样不仅激发了孩子对数字的兴趣,也培养了孩子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
本次活动主要是让孩子学会记录的方法。所以在整个活动中,我分了三个步骤。
1、怎样玩。
2、抓玩具。
3、猜猜看。
在第一环节中利用幼儿每天都玩的积木来引出课题,设置悬念,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主动去想办法,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在引导时交代清楚记录单记录不仅自己能看懂,也要让别人看懂。让孩子带着目的去操作。第二环节幼儿操作记录由于是大班了而且在数学活动中已经多次使用过记录表了因此这次也不例外孩子对记录表格非常熟悉。让孩子玩看谁抓得多的游戏,孩子通过玩游戏自然的导出了数的概念和认知,通过不同的数量进行观察、数数、记录,比比谁的眼力快谁的动作速度快,这样让孩子感受到了数字的神奇和有趣,并将幼儿对数字的理解、运用进一步加以扩展和延伸。因为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必回归生活。通过这一过程,孩子可以进一步体验到数字的妙用,感受到运用数字的快乐,从中也增强了孩子学习数学的信心。
在最后的猜猜看中我们又发现了新的问题如:老师抓了28个我怎么抓了8个等问题值得孩子们进一不去思考。所以我把这些材料投放到区域活动中让孩子继续去探索发现。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数学活动设计:狗兄弟的幸福生活
设计理念:《比较大小》这个活动来自于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小班教材中,是主题《小不点》中的一个活动,以三只小狗来做客为导线,比出大狗、中狗、和小狗,引起幼儿对事物大小的兴趣。然后请幼儿帮小狗们分清楚准备好的小碗和调羹,让孩子知道大中小,并知道大的东西要分给大狗,中的分给中狗,小的分给小狗,进一步认识大中小;最后以给狗宝宝喂骨头这一环节考考每个孩子对大中小的掌握情况,符合纲要中所说的“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活动目标:
1、学习比较事物的大小,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2、在操作实践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学习比较事物的大小,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1、教师用的一套图片:大狗、中狗、小狗。三只不同大小的碗、调羹;三根大小不同的肉骨头。
2、幼儿用:每人几张不同大小的食物图片,操作图片。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狗宝宝出场——感知大中小。
1、两只小狗比大小。
宝宝们,今天班里来了两个客人,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谁啊?哪只是大狗,哪只是小狗。(引导幼儿说出大小)
2、三只小狗比大小。
又来了一只小狗,现在请你说说哪只是大狗,哪只小狗,哪只中狗?
3、交换位置比大小。(教师请幼儿指认一下,感知大中小。)
二、狗宝宝餐具——进一步感知大中小。
1、出示三只不同大小的碗,比较大中小,并把碗分给狗宝宝们。
2、同样形式出示三只不同大小的调羹,比较出大中小,并分给它们。
三、狗宝宝的美食——巩固练习分辨大中小。
1、谁知道狗宝宝最喜欢吃什么?(肉骨头)
这儿有三根肉骨头,请幼儿分别说出大中小,并请一个幼儿把肉骨头分给三只狗宝宝吃。
2、幼儿集体操作,给狗宝宝送吃的。
请幼儿将自己的好吃的送给狗宝宝们吃,(要求先比出大中小,再分给狗宝宝吃。)
4、请客人老师帮你检查一下。
四、狗宝宝去玩耍——活动结束。
狗宝宝吃得饱饱的了,我们带它们一起到我们幼儿园玩玩吧!
以小狗来做客引题,让孩子先感知大和小,在此基础上再感知大、中、小。并能根据位置的不同正确说出大中小。
通过分餐具来进一步感知大、中、小。知道大的餐具要分给大狗,中的餐具分给中狗,小的餐具分给小狗的道理。
通过送吃的这一环节让每一个幼儿能亲身体会到大、中、小,并根据大、中、小给狗宝宝送吃的,来检验一下孩子的所学情况。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小班教学活动设计——全家福
周四得知刘老师周五要来随堂听课,心里顿时忐忑了。周五安排的是科学(数学)《全家福》,科学课可以说是非常棘手的,特别是上学期上过一节失败的科学课后对科学课一直很畏惧。本来准备参照建构式活动设计来进行本次活动。但考虑到原本的设计不是非常适合小班幼儿后,同时也受一条新闻的影响“最近孩子都很爱玩ipad,在游戏中达到锻炼的目的”。于是重新设计教案,连夜赶制PPT,设计了一个闯关游戏《数数我家有几口》。在活动,这份PPT起了很好的作用,但同时也反映出对幼儿掌控方面的弱点。
实验幼儿园小班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内容:科学(数学)——全家福
设计理念(或教材分析):
在小班上学期,幼儿已经进行过手口一致点数五以内的数量。大部分幼儿都已掌握这一方法。本次活动“全家福”,结合主题,运用幼儿熟悉的家人为媒介,引导幼儿进一步巩固手口一致点数五以内的数量,并能用相应的点数表示总数。活动采取闯关游戏《数数我家有几口》的方式,使幼儿在玩中学,获得学习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学习手口一致点数五以内的数量,并能说出总数。
2、学念《数数歌》,学习用相应的点数表示总数。
活动准备:
1、全家福PPT
2、幼儿用书第一页
3、小兔、小猫、小老鼠、小鸭图片。苹果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小兔分苹果,复习手口一致点数五以内的数量。
1、创设情景《小兔分苹果》,引出主题。
2、请个别幼儿上来帮小兔分苹果,大家帮他数数看分的对不对。
二、闯关游戏《数数我家有几口》,学习手口一致点数五以内的数量,并与相应的点数相对应。
1、个别幼儿回答,请全体幼儿一起手口一致点数验证。
2、家里有几个人,就可以用几个点来表示。初步了解数量与点数的对应关系。
3、教师总结,鼓励幼儿在幼儿用书中运用手口一致点数的方法完成练习。
4、对于程度较差的幼儿教师鼓励运用《数数歌》手口一致点数。
三、幼儿操作,巩固手口一致点数五以内的数量。
1、翻到幼儿用书《数学》第一页,教师和幼儿共同完成第一题。引导幼儿了解该练习的操作方法。
2、教师点评,运用《数数歌》进行校对,进一步加深对数量与点数对应关系的认识。
创设小兔分苹果的情景,引导幼儿在情境中复习手口一致点数。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小班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反思
活动反思:《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可见,生活是幼儿数学学习的源泉,生活是引导幼儿观察数学现象,发现、认识数学的重要途径。为了贯彻和落实《纲要》精神,本次活动我从以下几点出发,开展了教学实践:
一、角色的置换
小班数学活动《逛超市》这个教材来源于《小班建构式课程》“冬天来了”主题中的一个内容。它原来的课题是《小狗逛超市》。但为了把教育的出发点从教材转向幼儿,从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想要探究的问题出发,挖掘其中的数学问题,引发幼儿的数学探究活动,不断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置换了角色,以宝宝自己“逛超市”的游戏形式开展活动。
二、目标的调整
在原来的活动中,它有两条目标:一是根据物体大小特征进行排序和相应的匹配;二是尝试解决简单的问题。我觉得这两条目标较注重幼儿能力的发展,而忽略了幼儿的情感、态度和认知方面的发展,不够全面、具体,所以在本次活动中,我做了以下调整:一是在超市购物的情境中感知物品从大到小、从小到大排列的顺序,尝试根据物品的大小特征进行相应的匹配。这条目标主要是从幼儿的认知和能力方面去考虑的;二是乐意为家人选购冬天的物品,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条目标是从态度和情感方面去考虑的。通过调整,使目标更加全面、具体明确,而且操作性也比较强。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小班数学活动:逛超市
太仓实验幼教中心实验幼儿园执教顾芳
活动目标:
1.在超市购物的情境中感知物品从大到小、从小到大排列的顺序,尝试根据物品的大小特征进行相应的匹配。
2.乐意为家人选购冬天的物品,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设置“超市”情境;
2.贴有爸爸、妈妈、宝宝和过冬衣物标记的购物袋若干;
3.从大到小、从小到大的标记5条;小筐子5个
活动过程:
一、认识超市里的物品,感知物品的大小和摆放的顺序。
1.说说超市里的物品名称,知道它们都是冬天穿戴的。
师:宝宝们,今天我们来逛超市啦,看,货架上有什么?
小结:这些物品都是我们在冬天需要用到的,它们可以让我们的身体更暖和、更健康。
2.感知超市物品的大小特征,了解物品的尺寸。
(1)那你们再仔细看看,这些物品大小一样吗?
小结:物品都是有尺寸的,最大的是大号、最小的是小号;不大不小的是中号。
3.感知超市物品摆放的顺序,贴出相应的标记。
(1)那它们是按照什么顺序摆放的?
(2)请你找找这里还有什么物品也是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摆放的?
小结:超市里的物品有的是从大到小摆放的,有的是从小到大摆放的,看上去很整齐。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小班数学活动《小鱼你好》课后反思
摘要:幼儿园为了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特在这几天进行了园级“双高课”赛课活动,活动很严谨很公平,事先一天告知活动内容(二选一),再自行设计教案)。
数学活动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比较抽象、枯燥的活动。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活动提出了新的规定和要求:即“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平时会觉得在小班上数学活动,比较适宜采用游戏方式,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反复操作,从而建构数概念。所以本次活动是在小班下建构式课程《朋友你好》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改动和修改,设计了本次活动《小鱼你好》。现对本次活动做反思如下:
亮点的地方:
一、创设游戏化的教学情境,调动幼儿的操作兴趣。
一堂活动的成功与否,不是看教师完成了多少,而是看孩子学会了多少。而从小班幼儿的最近发展区看,孩子们最喜欢做游戏,所以根据孩子们的心理特点我设计了晒小鱼、变小鱼、饲养小鱼等一连串的游戏活动,让孩子们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反复操作,从而建构数的概念。设计这些旨在通过这些游戏促使幼儿主动练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的数量变成一样多的数量,学习5以内数量多少的比较,让幼儿在游戏中既自然地形成数学概念,同时也使数学活动更具有情趣性。从今天的活动看孩子们特别的感兴趣,都很用心的投入到了游戏活动中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材料准备充分、简单易操作。
选择既简便又符合幼儿兴趣的操作材料是本次设计的一大宗旨,本次操作活动的主要学具——小鱼,(彩纸剪成的小鱼),然后选用了方便的吸管,(吸管上贴上双面胶,便于孩子操作),小鱼我用了两种孩子们喜欢的颜色(红色、绿色),在整个活动中的游戏操作中就围绕这两样学具,轻轻一贴就成了一根鱼竿来玩“晒小鱼的”游戏,轻轻一贴就围成一个鱼缸来玩“饲养小鱼的”游戏。
三、环节设计由浅入深,多次操作,发展思维。
在每个环节的安排上不但考虑了这个数学活动的整体递进要求,更重要的是对每个环节适合哪层能力的幼儿操作,进行了严密的思索和定位,希望通过我的这样一个探索,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进来,让孩子能够成为活动的主人,激发他们对数学活动的参与积极性,而且能在他们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一个提升。
不足的地方:
1、在第一个环节中我用的时间过于长了,用了8分钟,实际上这里可以缩压一点,用不着出现数字1,在巩固5以内的数量时,可以出现主要的几个数字如3、4、5、而跟几条小鱼打招呼,也可以省略不要。以后再活动中开始的导入部分应该控制在5分钟之内比较好。
2、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活动过于饱满,第二环节和第三环节也许可以合并成一个环节,(以后可以试一试)。我是第二环节是让幼儿学会“添上”第三环节是让幼儿学会“去掉”两个活动我是单一进行,也可以在一个环节中就解决“添上”和“去掉”的方法。这样可能时间是就正好,也不至于出现活动时间过长的弊端。
总之,在小班的数学活动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提高幼儿的操作能力,将在以后的活动中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