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检测
(考试时间:60 总分:100)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2分)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修睦(mù) 尽粟(lì)突兀(wù) 学学半(xiào)
B、布衾(qīn) 两鬓(bìn)大庇(pì) 沉塘坳(ào)
C、鲲鹏(kūn) 濠梁(háo)兑命(yuè) 食马者(sì)
D、骈死(pián) 槽枥(lì)相马(xiāng) 辗冰辙(niǎn)
【标准答案】 C
【解析】
A、粟sù。B、庇bì。D、相xiàng。
【end】
2、(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是东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B、《虽有嘉肴》是《礼记·学记》中的一段,短文多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C、《虽有嘉肴》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在学习上热心帮助别人、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D、《大道之行也》阐明了儒家的大同社会理想的基本特征,表现了作者对这个理想社会的向往。
【标准答案】 A
【解析】
戴圣是西汉经学家。
【end】
3、(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B、食之不能尽其材。
C、才美不外见。
D、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标准答案】 A
【解析】
B、“食”,同“饲”,喂。C、“见”,同“现”。D、“与”,同“举”。
【end】
4、(2分)下列对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译文: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
B、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译文:野生的马,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C、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译文:学习之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别人才能知道自己的困惑。
D、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译文:唉!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他们)真的不识千里马吧!
【标准答案】 B
【解析】
正确的翻译是: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end】
5、(2分)下列加点词意思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化而为鸟,其名为鹏弗学,不知其善也
B、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C、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执策而临之
D、教学相长幼有所长
【标准答案】 D
【解析】
A、代词,它的。B、助词,的。C、连词,表修饰。D、推动,促进/成长。
【end】
6、(2分)下列对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D、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标准答案】 B
【解析】
正确的划分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end】
7、(2分)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大道之行也》中的“大道”和“大同”都是当时人们心中的理想境界,两个词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B、《北冥有鱼》中用“野马”“尘埃”的“以息相吹”与大鹏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都是不自由的,意境广大。
C、《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于安史之乱还未平定之时,诗人白居易由自身遭遇联想到战乱以来的万方多难,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脍炙人口的诗篇。
D、《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文以庄子和惠子关于“鱼之乐”的辩论,表现了庄子与惠子的敏捷与睿智。
【标准答案】 C
【解析】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作者是杜甫。
【end】
(1分)(4)( ),如闻泣幽咽。
【标准答案】 夜久语声绝
【解析】
注意加强日常积累,准确默写。
【end】
(1分)(3)布衾多年冷似铁,( )。
【标准答案】 娇儿恶卧踏里裂
【解析】
注意加强日常积累,准确默写。
【end】
(1分)(2)策之不以其道,(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标准答案】 食之不能尽其材
【解析】
注意加强日常积累,准确默写。
【end】
(1分)(2)策之不以其道,(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标准答案】 食之不能尽其材
【解析】
注意加强日常积累,准确默写。
【end】
(1分)(1)吏呼一何怒!( )!
【标准答案】 妇啼一何苦
【解析】
注意加强日常积累,准确默写。
【end】
8、(4分)默写。
【end】
(2分)(2)看了上面的漫画,你一定有很多感想,请写出你最想说的一句话。
答:( )
【参考答案】 (示例1)名人须自律。
(示例2)惩治学术腐败。
(示例3)要有真才实学。
【解析】
从“伯乐”或“猪”的角度生发感慨,言之成理,给人启迪即可。
【end】
(2分)(2)看了上面的漫画,你一定有很多感想,请写出你最想说的一句话。
答:( )
【参考答案】 (示例1)名人须自律。
(示例2)惩治学术腐败。
(示例3)要有真才实学。
【解析】
从“伯乐”或“猪”的角度生发感慨,言之成理,给人启迪即可。
【end】
(2分)(1)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画面内容。(不超过30个字)
答:( )
【参考答案】 猪向伯乐行贿,得到了千里马的聘任书,高兴得跑了起来。
【解析】
仔细观察画面,根据文字提示准确表述,力求做到内容全面、表述简洁。
【end】
9、(4分)观察漫画《猪和伯乐》,回答问题。
【end】
10、(2分)名著阅读。
他献出了他拥有的一切,到了二十四岁,风华正茂之时,正当胜利的浪潮把他推上创造幸福生活的顶峰,他却被击中了。他没有马上倒下,而是像一个魁伟的战士,咬紧牙关,追随着胜利进击的无产阶级的钢铁大军。在耗尽全部精力以前,他没有离开过战斗的队伍。现在他身体垮了,再也不能在前线坚持战斗。唯一能做的事是进后方医院。
“他”是《( )》中的( )(人物名)。
【标准答案】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
【解析】
根据所提供的文段中的“无产阶级的钢铁大军”“身体垮了”“后方医院”等信息,可判断该名著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选段中的人物是保尔·柯察金。
【end】
(2分)(4)【合作共赢悟国学】
古有“四海之内皆兄弟”,今有“龟兔双赢理论”;远有“丝绸之路”,近有“一带一路”。请你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对“合作共赢”的感悟。
答:( )
【参考答案】 (示例)作为中学生,我们学校推行了“小组合作互助学习”的方案,在学习过程中互帮互助,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和成绩,还在成长过程中取得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合作共赢,此言非虚。
【解析】
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在结合自身实际的时候,不妨谈谈学习上的互助合作。
【end】
(2分)(3)【孔孟之道亮国学】
孔子作为“至圣”,孟子作为“亚圣”,他们对后世影响深远。请你根据已有的知识,写出与他们有关的成语或故事各一个。
答:( )
【参考答案】 (示例)如“温故知新、孟母三迁、见贤思齐、韦编三绝、舍生取义、孟母断机”等。(有关孔子、孟子的成语或故事各写出一个即可)
【解析】
关于孔子的成语较多,如“温故知新”“见贤思齐”“韦编三绝”等,关于孟子的成语有“孟母三迁”“舍生取义”等。结合平时积累写出相应的成语或故事即可。
【end】
(1分)(2)【陶冶情操用国学】
孝敬父母,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这样的典范不胜枚举。请你分别举出一例。
答:( )
【参考答案】 (孝敬父母示例)黄香温席、卧冰求鲤等;(尊师重道示例)程门立雪、颜回尊师等。(古今都可)
【解析】
古时“尊师孝亲”的故事有很多,最典型的莫过于“程门立雪”和“二十四孝”。“二十四孝”中的故事很有代表性,比如“黄香温席”“卧冰求鲤”。
【end】
(1分)(2)【陶冶情操用国学】
孝敬父母,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这样的典范不胜枚举。请你分别举出一例。
答:( )
【参考答案】 (孝敬父母示例)黄香温席、卧冰求鲤等;(尊师重道示例)程门立雪、颜回尊师等。(古今都可)
【解析】
古时“尊师孝亲”的故事有很多,最典型的莫过于“程门立雪”和“二十四孝”。“二十四孝”中的故事很有代表性,比如“黄香温席”“卧冰求鲤”。
【end】
(1分)(1)【整合材料探国学】
阅读以上两则材料,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答:( )
【参考答案】 ①中华文化灿烂辉煌;②国学智慧可以指导我们的现实生活。(表达通顺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材料一谈“五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材料二则是关于“国学智慧”的,回答时一定要扣住其发挥了什么作用。
【end】
11、(6分)口语交际及综合探究。
【材料一】 河畔婉转的雎鸠、白露时节的蒹葭;采菊东篱的悠然、带月荷锄的自在;石壕村中的夜啼、“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呼声……时间的长河,奔涌不息,五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
【材料二】 国学经典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在历史的星空里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穿越时空,国学将千年积淀的智慧生存法则呈现给世人。国学要真正发挥作用,只有活学活用,把理论与客观实际紧密联系,才能智慧地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惑。
【end】
二、阅读理解(30分)
(1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回答问题。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end】
(2分)20、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做广告已成潮流。请结合【甲】【乙】两文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和弊。
答:( )
【参考答案】 (示例)利:如同千里马有了伯乐才能被人们所重视一样,好的产品通过名人的宣传,才能广而告之。弊:名人宣传的不一定是真正的“千里马”,容易误导消费者。
【解析】
只要有一定的道理,文通句顺即可。
【end】
(2分)20、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做广告已成潮流。请结合【甲】【乙】两文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和弊。
答:( )
【参考答案】 (示例)利:如同千里马有了伯乐才能被人们所重视一样,好的产品通过名人的宣传,才能广而告之。弊:名人宣传的不一定是真正的“千里马”,容易误导消费者。
【解析】
只要有一定的道理,文通句顺即可。
【end】
(3分)19、理解填空。
【甲】文中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根本原因是( );【乙】文中“一旦而马价十倍”是利用了人们( )的心理。
【标准答案】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盲目相信权威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筛选并提取文言文中的信息,是建立在对文章理解的基础上的,促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达到读懂读通的目的,能够用原文的材料来解决问题,并能从内容理解中体会中心。根据题干中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心理”来回答。
【end】
(2分)18、把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译文:( )
(2)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
译文:( )
【参考答案】 (1)用马鞭赶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
(2)连续三天(牵着马)站在马市上,人们没有识马的。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应做到:忠于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1)策:用马鞭驱赶。之:代词,这里指千里马。材:才能、才干。(2)“人莫之知”应调整成“人莫知之”。
【end】
17、下面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策之不以其道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其翼若垂天之云
C、臣有骏马,欲卖之
D、臣请献一朝之费
【标准答案】 C
【解析】
例句和C项中的“之”都是代词。其他三项中的“之”都是助词,的。
【end】
(2分)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才美不外见 ( )
(2)执策而临之( )
(3)愿子还而视之( )
(4)去而顾之( )
【参考答案】 (1)同“现”,表现
(2)面对
(3)对对方的尊称,可译为“您”
(4)回头看
【解析】
本题考查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此题注意通假字,“见”同“现”,表现。
【end】
(11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回答问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
人有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费。”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
【注】 ①比:接连,连续。②还:通“环”,环绕。
【end】
(2分)24、【甲】文运用了类比的手法,引出了论点:( );【乙】文则开头就提出了论点“学不可以已”,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
【标准答案】 教学相长;比喻论证
【解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甲】文运用了类比手法,观点是“教学相长”。【乙】文开门见山地提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接着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论证了人通过刻苦学习可以进步,今日之我可以胜过昨日之我,学生也可以超过老师的论点。这是运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
【end】
(3分)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译文:( )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译文:( )
【参考答案】 ①《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②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冷。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句子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