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检测
(考试时间:60 总分:100)
一、积累与运用(31分)
1、(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抟(ch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B、选贤与(yǔ)能,讲信修睦
C、骈死于槽枥(lì)之间
D、三男邺城戍(xù)
【标准答案】 C
【解析】
A、抟tuán。B、与jǔ。D、戍shù。
【end】
2、(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齐谐》者,志怪者也(志向)亦若是则已矣(这样)
B、请循其本(遵循)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自我反思)
C、盗窃乱贼而不作(兴起)虽有千里之能(能力,本领)
D、二男新战死(最新)回车叱牛牵向北(掉转)
【标准答案】 C
【解析】
A、志:记载。B、循:追溯。D、新:最近。
【end】
3、(3分)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
A、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才美不外见。
D、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标准答案】 A
【解析】
B、“食”同“饲”,喂。C、“见”同“现”。D、“与”同“举”。
【end】
4、(3分)下列加点词意思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化而为鸟,其名为鲲弗学,不知其善也
B、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C、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执策而临之
D、教学相长幼有所长
【标准答案】 D
【解析】
A、代词,它。B、助词,的。C、连词,表修饰。D、推动,促进/成长。
【end】
5、(3分)对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D、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标准答案】 B
【解析】
正确的划分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end】
6、(4分)默写。(4分)
(1)大道之行也,( )。
(2)策之不以其道,(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布衾多年冷似铁,( )。
(4)( ),市南门外泥中歇。
【标准答案】 天下为公;食之不能尽其材;娇儿恶卧踏里裂;牛困人饥日已高
【解析】
注意加强日常积累,准确默写。
【end】
7、(4分)观察漫画《千里马的遭遇》,写出漫画的寓意及对策。(4分)
寓意:( )
对策:( )
【参考答案】 寓意:让千里马去拉磨、耕田,是大材小用,讽刺了社会上浪费人才的现象,批判了对人才有种种偏见的无知的人。
对策:消除对人才的偏见,为人才安排合适的岗位,使其发挥作用,避免人才的浪费。
【解析】
寓意:解答此题,首先要观察漫画,漫画中的人所说的话是分析的重点。他们让千里马去拉磨、耕田,是因为他们不了解千里马,没有让千里马做它应该做的事情。作者是借千里马不被重用的现象来讽刺社会上人才浪费的现象,也是对当时社会不识人才现象的一种批判。
对策:可根据对寓意的分析,用得体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根据漫画的寓意,想要改变这种现象就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要会识别人才,消除对人才的偏见;二是要人尽其才。
【end】
(4分)【魅力无穷的“和”】
(3)①2019年4月,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湘潭市派出由部分优秀教师组成的访问团,赴新西兰交流。②我市教师为新西兰人民表演了书画、民舞、诗词朗诵等节目。③这些节目深受大家喜爱的原因,是因为其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缘故。④此次活动,促进了两国的文化交流,充分体现了“和”的魅力。
这段文字中,有一处语病,请标出序号并修改。(2分)
答:( )
(4)放学后,你和同学兴高采烈地跑到操场上准备打篮球。这时,又来了另外一个班的同学。“我们先到!场地该归我们。”“凭什么?场地又不是你们班的。”大家互不相让,此时,请你用“和”理念来劝说,化解这场争吵。(30字左右)(2分)
答:( )
【参考答案】 (3)③。可删掉“的原因”和“的缘故”。
(4)(示例)同学们,请先冷静下,听我说。古语说,和则两利,战则俱损。争吵是不可取的。更何况,打球要大家一起玩才有意思,要不我们一起来一场对抗赛吧。
【解析】
(3)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第三句属于句式杂糅,可删掉“的原因”和“的缘故”。
(4)本题考查口语交际中的劝说语。写劝说语首先要写明劝说对象,然后根据题干确定劝说内容。本题要求用“和”理念来劝说,化解争夺操场场地打篮球的同学们之间的争吵。而从前两题中,可以确认“和”的理念包括宽容、忍让等,据此进行劝说即可。
【end】
(4分)【多姿多彩的“和”】
(1)请你搜集古人与“和”有关的资料,如成语、名言、故事等,仿照示例,谈谈你对“和”的理解。(2分)
示例:从“六尺巷”的故事中,我了解到“和”是忍让与宽容。
答:( )
(2)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威仪尽失,礼崩而乐坏,政治上的多元状态造就了思想上的极度自由和解放。一时间,社会上各种思想流派如同绚丽的百花竞相开放,被称为诸子百家。中国文化由此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之为百家争鸣。
诸子百家是泛指,其中对中国后世文化产生巨大影响的主要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在诸子百家几百年的发展中,思想不断的交锋与融合,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也由此奠定。
读到这段历史,小明同学深有感触,想写一副对联,还没写好,请你帮他完成。(2分)
百家争鸣,各领风骚多彩流派群芳绚
( ),博采众长大美中华( )
【参考答案】 (1)(示例1)从“孔融让梨”的故事中,我了解到“和”是谦让与友爱。(示例2)从“将相和”的故事中,我了解到“和”是大度宽容与知错能改。
(2)(示例)诸子交融 底蕴深
【解析】
(1)本题考查仿写能力。仿写句式为“从A中,我了解到‘和’是B与C”,其中A是古人与“和”有关的成语、名言、故事,B与C是从A中理解到的“和”的内涵。据此仿写即可。
(2)本题考查补写对联的能力。观察可知,上联是对题干第一段内容的总结;而下联中的“博采众长”“大美中华”可与题干信息的第二段内容照应。结合题干第二段内容和对联拟写规范进行补写即可。
【end】
8、(8分)班级将举行“和”文化综合探究活动。(8分)
【end】
二、阅读理解(29分)
(15分)(一)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15分)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 上册)
【乙】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注】决焉?
(选自《孟涂文集》)
【注】
奚:怎么。
【end】
(3分)17、从选文加线句子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3分)
答:( )
【参考答案】 读书要注重背诵、思考和运用。(围绕“背诵”“思考”“运用”任意一点作答,言之成理也可)
【解析】
题干要求谈启示,注意文中关键词“然后”“而”“如此”的使用,划分层次,了解大意即可。
【参考译文】
人们凡是读书,二十岁之前所读的书与二十岁之后所读的书相差很远。幼年时期知识未经开导,性格天真固执,所读的书即使很久不复习,偶尔提起,也可以背诵几行。如果壮年时期所读的书,过了一个月就忘了,这样一定不能长久。所以“六经”和秦汉时期的文章,词语古拙深奥,不容易理解,一定要在幼年时期读。等到壮年之后,即使花费数倍于幼年时期的努力,终究也只是不切实际罢了。从八岁到二十岁,这之间时间不长,怎么能荒废时间或读无关紧要的书呢?这个时候,当时流行的文体本来不能不读,(但)也要挑选内容典雅纯正、内涵丰富且文字优美、历经二三十年没有错误的书来阅读。像早上开花傍晚凋落、浅薄低俗、荒谬邪僻、毫不得体、取悦一时的文章,怎么可以用珠宝美玉都难以换来的时光来读这些没有益处的文章呢?不如背诵《左传》《国语》中的一两篇文章和东西汉经典华美且富有文采的几篇文章,作为终身受用的珍宝呢!
我希望你们这些人把过去已经读过的经书,视若珍宝,一个月之内,一定加以温习。古人写的书,怎么能全部读完?但每读一篇,必须做到能够背诵,之后考虑通晓其中的含意,并且在手中灵活运用。像这样做,才气自然散播。如果曾经读过这本书,但根本不能举出书中字词的,就叫他“画饼充饥”;能举出其中字词而不能运用的,就叫他“食物不化”。这两者大概距离空腹没有什么差别。你们这些人在这些方面,应当赶快反省(醒悟)。
【end】
(3分)16、作者认为“六经、秦汉之文,词语古奥,必须幼年读”,其理由是什么?(3分)
答:( )
【参考答案】 幼年读书经久不忘。(意思对即可)
【解析】
注意在原文寻找答题区间,“六经、秦汉之文,词语古奥,必须幼年读”前使用了“故”字,属于总结句,所以归纳概括前面内容即可得出答案。
【end】
(4分)1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安可以珠玉难换之岁月而读此无益之文?
译文:( )
(2)汝辈于此,极宜猛省。
译文:( )
【参考答案】 (1)怎么可以用珠宝美玉都难以换来的时光来读这些没有益处的文章呢?
(2)你们这些人在这些方面,应当赶快反省(醒悟)。
(意思对即可)
【解析】
(1)注意关键字“安”“以”“益”的翻译。(2)注意关键字“此”“宜”的翻译。
【end】
(4分)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4分)
(1)时文固不可不读 固:( )
(2)若朝华夕落 若:( )
(3)古人之书,安可尽读 尽:( )
(4)然后思通其义蕴 通:( )
【参考答案】 (1)固然(本来)
(2)像(如)
(3)完全(全部)
(4)通晓(懂得)
【解析】
词语解释,注意课内知识的迁移。“固”与“子固非鱼也”中的“固”意义相同。“通”与“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中的“通”意义相同。“若”与“亦若是则已矣”中的“若”意义相同。“尽”与“一食或尽粟一石”中的“尽”意义相同。
【end】
(14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4分)
凡读书,二十岁以前所读之书与二十岁以后所读之书迥异①。幼年知识未开②,天真纯固,所读者虽久不温习,偶尔提起,尚可数行成诵。若壮年所读,经月则忘,必不能持久。故六经、秦汉之文,词语古奥③,必须幼年读。长壮后,虽倍蓰④其功,终属影响⑤。自八岁至二十岁,中间岁月无多,安可荒弃或读不急之书?此时,时文⑥固不可不读,亦须择典雅醇正、理纯辞裕、可历二三十年无弊者读之。若朝华⑦夕落、浅陋无识、诡僻⑧失体、取悦一时者,安可以珠玉难换之岁月而读此无益之文?何如诵得《左》《国》⑨一两篇及东西汉典贵华腴⑩之文数篇,为终身受用之宝乎?
我愿汝曹将平昔已读经书,视之如拱璧,一月之内,必加温习。古人之书,安可尽读?但读得一篇,必求可以背诵,然后思通其义蕴,而运用之于手腕之下。如此,则才气自然发越。若曾读此书,而全不能举其词,谓之“画饼充饥”;能举其词而不能运用,谓之“食物不化”。二者其去枵腹无异。汝辈于此,极宜猛省。
(选文有删节)
【注】
①迥异:相差很远。②开:开导,启发。③古奥:古拙深奥,不容易理解。④倍蓰(xǐ):数倍。⑤影响:影子和回声,指不切实际、不持久。⑥时文:当时流行的文体,多指科举应试之文。⑦华:花。⑧诡僻:荒谬邪僻。⑨《左》《国》:《左传》《国语》。⑩华腴(yú):丰美有文采。曹:辈。拱璧:大璧,泛指珍宝。义蕴:内在的意义。发越:散播。举:举出。去:距。枵(xiāo)腹:腹中空虚。极:通“亟”,急。
【end】
(4分)9、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1)不知其旨也 旨:( )
(2)然后能自反也 反:( )
(3)君子之学必好问 好:( )
(4)舍问,其奚决焉 舍:( )
【参考答案】 (1)甘美,美味,甘味
(2)反省
(3)喜欢,喜爱
(4)放弃,舍弃
【解析】
(1)(2)题为课内重点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