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检测
(考试时间:60 总分:100)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拽出(zhuài) 告罄(qìng)战栗(lì) 怏怏不乐(yàng)
B、毋宁(wú) 蹒跚(shān)阴霾(mái) 屏息凝神(bǐng)
C、吞噬(shì) 烧灼(zhuó)炽热(zhì) 白雪皑皑(ǎi)
D、羸弱(léi) 遨游(áo)点缀(zhuì) 芸芸众生(yún)
【标准答案】 C
【解析】
炽chì,皑ái。
【end】
2、(3分)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闲遐 耐人寻味 精疲力竭 齐心胁力
B、凛冽 五脏六腑 精打细算 勇往直前
C、遗孀 姗姗来迟 惊心动魄 斩钉接铁
D、严谨 天崖海角 养精畜锐 海市蜃楼
【标准答案】 B
【解析】
A、遐→暇,胁→协。C、接→截。D、崖→涯,畜→蓄。
【end】
3、(3分)下列对语法知识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笼罩”“凝望”“漂亮”“哆嗦”这四个词语的词性分别是动词、动词、形容词、动词。
B、“抢红包”“青蒿素”“跳广场舞”“考得很好”四个短语的结构都不相同。
C、“我们高兴”“太阳升起”“心情好”“老师讲课”四个短语的结构相同。
D、“干得很好”“密得不透气”“吓跑了”“漂亮极了”都属于补充短语。
【标准答案】 B
【解析】
“抢红包”“跳广场舞”都属于动宾短语,结构相同。
【end】
4、(3分)把下面的句子填到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绝境是强者的进步之阶,弱者的无底之渊。什么事情,都是成也在人败也在人。 可是在绝境中,成功者比失败者多坚持了一分钟,多走了一步路,
①成功者不一定处处都比失败者强。
②失败者天生就一定比成功者差吗?
③多思考了一个问题。
④多思考了一些问题。
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标准答案】 D
【解析】
解答此类题,要在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根据逻辑顺序、陈述对象、句子结构等来分析、推理、判断。第一空,横线后写的是成功者怎么对待绝境的,意在表明“成也在人”,故横线前应从成功者切入,应填①。第二空,“一个”比“一些”更能突出所要表达的意味,应填③。故选D。
【end】
5、(3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伟大的悲剧》一文写了英国斯科特探险队经历艰险即将到达南极点时,却悲哀地发现竞争对手挪威人阿蒙森已捷足先登,他们只好垂头丧气地踏上归途。
B、《太空一日》展现了我国宇航员杨利伟首次太空飞行的一些经历,充满紧张和意外。
C、《带上她的眼睛》是一篇将科学与幻想结合起来的科幻小说,创造出了一片奇妙而又合理的想象天地。
D、《河中石兽》的作者是纪昀,宋代学者、文学家。
【标准答案】 D
【解析】
《河中石兽》的作者纪昀是清代人。
【end】
6、(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临沂市第八届全民健身运动会上,发令枪一响,近万名健身爱好者便忘乎所以地向终点——市文化中心广场奔去。
B、认认真真地读上几本书,研究几个人物,深究几个案例,吃透这些材料,让它化为自己的血肉,写作上就会左右逢源。
C、有些不良媒体为吸引眼球,不惜断章取义,制造噱头,失实报道,不仅误导了舆论,更对当事人造成了伤害。
D、《经典咏流传》将诗词和音乐相融合,古典高雅的韵味和现代优美的旋律相得益彰,让传统文化在古今观照中得到传承和发扬。
【标准答案】 A
【解析】
A、“忘乎所以”指由于过度兴奋或骄傲自满而忘记了言行应该把握的分寸。不合语境。B、“左右逢源”形容做事得心应手,怎样进行都很顺利。C、“断章取义”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而只根据自己的需要孤立地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D、“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
【end】
7、(3分)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综合性学习任务。(10分)
【材料一】
习总书记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我们现在一说话就蹦出来的那些东西,都是小时候记下的。语文课应该学古诗文经典,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
(选自《习近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7年12月21日人民网)
【材料二】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说:“目前中小学教材中的优秀古诗文比例已经提升了,这很必要。诗歌朗朗上口,又有节律,读起来能调节身体,还能调节心情,孩子们会很喜欢。”
(选自《传统文化进校园要做好三件事》,2018年3月20日教育部网站)
【材料三】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小学《语文》课本中
古诗文阅读量统计表
【注】
(1)阅读材料三,你可以得出哪些结论?(3分)
答:_________
【参考答案】 (示例)2017版较2013版中小学语文课本中古诗文总篇数增加近一倍。学生年平均阅读篇数增加近一倍,增长率在大幅度提高,其中初中增长率比小学高。
【解析】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对于图表题,我们一般要找出比较对象进行横纵比较,观察最大和最小数字,确定增减规律。观察图表题目及表头,可知我们要比较的是2017版和2013版中小学生语文课本中古诗文阅读总数、年平均数及增长率的变化;根据数字变化可知在阅读总数和年平均数上,2017版均为2013版的近两倍,而增长率小学和初中分别为“79.7%”和“93.8%”,可谓幅度很大,其中初中更是比小学要高很多。据此可以得出答案。
【end】
(3分)(2)小明拿到语文书说:“我很想学好古诗文,但它太难了,学不进去。”请你联系上述材料,给他写几句鼓励的话。(3分)
答:_________
【参考答案】 (示例)小明同学,古诗文刚开始学的时候,是有一些难度。不要急,要坚持学,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当你走进古诗文中,领略了它的风采,你会发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阅读古诗文可以提高个人文化素养,丰富内涵。
【解析】
本题考查口语交际。要求给学习古诗文有困难的同学加油打气,注意该同学有学习的意向,而基础较差,较难入门,据此对该同学进行劝说鼓励,消除同学的顾虑,提升他学习古诗文的信心即可。注意要言之有物,这就要联系材料,考生可从前两则材料中提取学习古诗文经典对中学生和国家的意义。
【end】
(4分)(3)西楚中学将聘请丁立梅老师担任校“经典咏流传”大赛评委,聘期三年。请你今天以该校名义拟写一份聘请书。(4分)
答:_________
【参考答案】 (示例)
聘请书
兹聘请丁立梅老师为我校“经典咏流传”大赛评委,聘期三年。
西楚中学
2018年6月15日
【解析】
本题考查应用文写作中“聘请书”的书写。首先确定聘请书的书写要求,聘请书一般由“标题、称谓、正文、结语和落款”组成,其中正文要交代清楚聘请人姓名、职位及任期,结语可省略,落款要写清楚聘请方及日期。阅读题目可知,聘请方为“西楚中学”,聘请人为丁立梅老师,职位是校“经典咏流传”大赛评委,聘期为三年。注意日期是考试当天的日期。据此即可写出,注意语言要简略。
【end】
二、阅读(3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14分)
杨烈妇者,李侃妻也。建中末,李希烈陷汴,谋袭陈州。侃为项城令,希烈分兵数千略定诸县,侃以城小贼锐,欲逃去。妇曰:“寇至当守,力不足,则死焉。君而逃,尚谁守?”侃曰:“兵少财乏,若何?”妇曰:“县不守,则地,贼地也,仓廪府库皆其积也,百姓皆其战士也,于国家何有?请重赏募死士,尚可济。”侃乃召吏民入廷中曰:“令诚若主也,然满岁则去,非如吏民生此土也,坟墓存焉,宜相与死守,忍失身北面奉贼乎?”众泣,许诺。乃徇曰:“以瓦石击贼者,赏千钱;以刀矢杀贼者,万钱。”得数百人。侃率以乘城,妇身自爨【注】以享众。报贼曰:“项城父老义不下贼,得吾城不足为威,宜亟去;徒失利,无益也。”贼大笑。侃中流矢,还家,妇责曰:“君不在,人谁肯固?死于外,犹愈于床也。”侃遽登城。会贼将中矢死,遂引去,县卒完。诏迁侃太平令。
【注】
爨cuàn:烧火做饭。
参考译文
杨烈妇,是李侃的妻子。建中末年,李希烈攻陷了汴州,又谋划袭击陈州。(当时)李侃担任项城令,李希烈分派几千兵卒攻克平定了许多县城,李侃因为守卫的城小,而来犯的李希烈部队精锐,想要放弃项城逃走。他的妻子杨氏说:“(您是县官)叛贼到应当坚守,力量不足,就战死。假如您逃跑,那么谁来守城?”李侃说:“兵力少,财源匮乏,该怎么办?”杨氏说:“假如县城守不住,那么地方就是贼人的地方了,仓廪府库里的东西都成了叛军的积蓄,百姓都成了他们的士兵,国家还有什么呢?请用重赏招募不怕死的士兵,尚且还有挽救的余地。”于是李侃在庭院召集官吏百姓说:“县官确实是你们之主,但是任期满了就离职而去,不像你们那样是本地人,祖坟在这里,(大家)应当一起拼死守城,怎么能忍心失去操守投降侍奉敌人呢?”众人感泣,答应守城。于是李侃当众宣示:“凡是用砖瓦石块击中贼人的,奖赏他千钱;用刀箭兵器之类杀死敌人的,奖赏他万钱。”(这样)招募到数百人。李侃带领他们登城守卫,杨氏亲自为他们煮饭让他们吃。李侃对敌人喊话说:“项城父老坚持正义而决不从贼,你们即使得到我们的城也不能显示你们的军威,不如赶快离去;白白地失利,没有什么好处。”叛贼大笑。这时有飞来的箭射中李侃,李侃受伤回到家。杨氏责备他说:“你不在,那么谁愿意固守阵地?即使死在外面,也比躺在床上疗伤强。”李侃就马上登上城墙。适逢敌将中箭而死,(敌人)于是退兵离开,项城最终得以保全。朝廷下诏升李侃为太平县令。
【end】
(3分)8、下列各句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B、两狼之并驱/如故
C、侃/为项城令
D、非如/吏民生此土也
【标准答案】 A
【解析】
正确的划分为: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end】
(3分)9、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李侃面对“城小贼锐”的形势,本想逃走,后来在妻子的劝勉下带领众人奋勇抗敌。
B、李侃的妻子深明大义,她鼓励李侃以忠义为重,恪尽职守,并为守城出谋划策。
C、李侃号召官员百姓拿起武器奋勇杀敌,与城池共存亡,得到大家的响应。
D、李侃身先士卒,亲自登城督战,他的妻子发动全城妇女烧火做饭,犒赏官兵。
【标准答案】 D
【解析】
是李侃妻子杨氏亲自煮饭犒赏官兵,并没有“发动全城妇女”。
【end】
(4分)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坟墓存焉:_________
(2)项城父老义不下贼:_________
(3)人谁肯固:_________
(4)侃遽登城: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在这里
(2)坚持正义
(3)坚守
(4)立即
【解析】
(1)“焉”放在句末,结合语境,即“祖坟在这里”的句意,确定“焉”做兼词,用在句尾,“于是”“于之”的合意,意思为“在这里”。
(2)“义”属于活用词,本指“正义”,句中名词活用作动词,是“坚持正义”的意思。
(3)“固”属活用词,本义是“坚固”的意思,句中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解释为“坚守”。
(4)“遽”,取常用义“立即”。
【end】
(4分)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宜相与死守,忍失身北面奉贼乎?(2分)
译文:_________
(2)会贼将中矢死,遂引去,县卒完。(2分)
译文: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大家)应当一起拼死守城,怎么能忍心失去操守投降侍奉敌人呢?
(2)适逢敌将中箭而死,(敌人)于是退兵离开,项城最终得以保全。
【解析】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时,关键词翻译要到位,可采用语境推论法和课内迁移法解题。根据上下文语境,(1)句缺主语,要补充主语“大家”。句中的“宜”是“应当”的意思,“相与”解释为“一起”,“失身”是“失去操守”的意思,“北面”即“投降”之意,“奉贼”是“侍奉敌人”的意思。(2)句中,“会”解释为“适逢,正赶上”,“矢”是“箭”的意思,“遂”是“于是,就”的意思,“引”是“退却”的意思,“去”是“离开”的意思,“卒”取“终于”之意,“完”是“完整”的意思。
【end】
(2分)(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5题。(18分)
①小镇的布局像一头猛犸象的化石。以老街为脊椎,两侧深深浅浅的巷子是肋骨,四家大工厂是四肢:国二厂、造船厂、服装厂、粮机厂。道路向北延伸,隐没于田野中,像一条意犹未尽的尾巴。两根长长的象牙,一根指向小学,一根指向中学。
②“化石”之外,是无穷无尽的稻田。我总是记不得那些村庄的名字,孔巷、邵村、薛家、车塘、香花桥、和尚浜……在我看来都是一样的,无非是稻浪中有几间房子聚拢在一起,好像小小的岛。
③邻居小哥哥带我去探险,两个人在稻田里迷了路。一不小心,我的一只鞋陷进泥里。小哥哥无奈,只好背着我走。
④太阳西沉,四野苍茫。我肚子饿了,但并不害怕。风里有粮食的味道,稻田的气息让人安心。远处,几缕炊烟升起,田埂上出现了几个小黑点大声呼喊我的名字,是着急的爸妈一路寻来。那年我六岁。
⑤如今我站在车流滚滚的路边,企图辨认当年探险的路线——(A)哪里崴了脚,哪里掉了鞋,哪里踩到一条死蛇,哪里捉到一只硕大的蚂蚱。记忆没了参照物,像掌中的麻雀找不到着力点,扑腾着翅膀,飞不起来。
⑥只有那条小河还在。
⑦小河名叫夏驾河,河上有一座通济桥,建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桥洞是完美的半圆形。我出生的那天,奶奶从桥上扔下一个皮球。这是小镇的习俗,寓意球有多大,男孩儿的胆子就有多大。儿时的我顽劣不羁,四处撒野闯祸——不知奶奶有没有后悔过,早知如此,丢个乒乓球就够了。
⑧桥头曾有一座小小的庙,元大德六年(1302年)始建,明天顺四年(1460年)重修,歇山式屋顶,飞檐斗拱,内供泥塑的龙王爷,乡下人唤作龙王庙。老人们津津乐道于一个传说:小镇曾连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汾水龙王七太子私自降雨,却因触犯天规被斩为七段。从前小镇的舞龙叫“断龙”,由七截龙身组成,纪念那位倒霉的龙王七太子。夏驾河流经龙王庙,汇入吴淞江。吴淞江蜿蜒东去,流入上海后,换了个更响亮的名字——苏州河。
⑨奶奶扔下的皮球,几时能到外白渡桥?
⑩在我读初中时,桥拆了。(B)拆桥是为了走船——桥洞太低,大船开不过去,走船是为了运水泥和黄沙,运水泥和黄沙是为了修路,修路是为了致富。那时人们憋足了劲要致富,谁阻碍了致富,谁就是罪人。
拆桥花了整整一个月。潜水员分批潜入水底,拔掉打入淤泥的木桩,然后安放炸药。由此向东两百米处,新建了一座水泥大桥。
我生了一场大病,病好了,捣蛋劲也没了。原本胡天野地的熊孩子,渐渐长成拘谨内向的少年,像昆曲里不中用的书生。大人很欣慰,夸我懂事了。只有奶奶忧心忡忡,她说:“这孩子的胆子丢了。”
我站在河边,河水黏稠,漂浮着垃圾和水草。水里也没有船。路修好了,也就不需要船了。
那座桥,清代的桥,满月的桥,永远地消失了。
我向河岸望去,过去生长稻米和油菜的田野,如今长出了连绵的高楼。如果对比二十年前后的照片,你会发现,对岸升起了一个钢筋水泥的星球。那里是小镇的拆迁房集中地,失去土地的农民陆续搬到那里。前年大涨一波后,此地房价破万。开发商欢天喜地盖楼,农民欢天喜地拆迁——种地能赚几个钱?
不仅是农田在消失,农民也在消失。农家子弟或是读书,或是打工,以各种因由离开土地。几代农民的梦想,是当个城里人。
对土地来说,一代人死去,像收割一茬庄稼一样自然。人类自命自己的实践活动不凡,在土地面前不值一提。土地只记得两件事:几万年前,这里长出野草;几千年前,这里长出庄稼。这是江南最好的水田,生长《红楼梦》里的绿畦香稻粳米。今天,这里生长产值和效益。
我常常想起那座桥。当我想起桥的时候,后来的时间就消失了。像做梦一样,如果你在梦里是个小学生,就不会记得小学以后的事情。所谓人生若梦,大概是说,一切都已经发生过,只是我们想不起结局。
后来我才知道,在我二十岁生日那天,奶奶去了夏驾河边。龙王庙毁于四十年前。奶奶对着庙的位置,点起两支半斤重的蜡烛,献上猪头和米糕。奶奶虔诚地跪倒,祈求龙王爷开恩,找回她孙子的胆子。
12、给选文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2分)
答:_________
【参考答案】 (示例1)关于桥的事
(示例2)小镇往事
(示例3)消失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