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营养午餐》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01—102页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健康常识,能根据营养午餐的基本指标,搭配合理营养午餐。
2学会运用数学知识科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应用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营养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科学、合理营养饮食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科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突破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科学分析和推理。
难点:根据科学分析的结果,合理安排菜肴搭配方案。
突破方法:通过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运用科学分析结论,合理安排方案。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活动激趣。
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探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统计表表格和常规学习用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出示一组肥胖、偏瘦儿童的图片)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国共有3.7亿儿童,其中肥胖儿童大约有3000万,偏瘦(营养不良)的2000万。那么造成肥胖和偏瘦这些营养不均衡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生:爱吃零食、油炸食品、不爱吃水果青菜、早上不吃早餐,还有偏食、挑食......
师:看来造成肥胖和偏瘦这些营养不均衡现象的主要原因跟“吃”有关。那么怎样吃才能吃出健康的身体呢?想知道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关于“吃”的问题。(板书:营养午餐)
【设计意图:以图文的形式出现,比以文字出现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使教材的内容更具现实化、生活化】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科学理解“营养午餐”。
1、师:民以食为天,每个人都离不开吃。在吃这方面我们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堪称美食王国。相信同学们都吃过很多美味佳肴,说说你最喜欢的几道菜?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饮食精美菜肴图片,说说你此时的心情。
2、师:午餐时间快到了,学校食堂为大家提供的A、B、C三种配菜,你想吃哪一种?(请生选择并作好记录),你是怎么想的?说说理由。
3、根据大家的选择,你发现了什么?(不能达成一致)“营养的午餐”应该是什么样的?
4、让生交流后,师补充:一份好的午餐,除了要满足好吃的要求之外,营养均衡也很重要,同学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科学合理的饮食更加重要,让我们来听听专家的建议吧!
播放录音:10岁左右的儿童每天从每顿午餐中获取的热量应不低于2926千焦,脂肪应不超过50克。
5、师:请同学们说说什么叫热量?千焦是什么意思?脂肪有什么用?营养专家的话中“不低于”是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理解的?能举个例子吗?“不超过”呢?你能用数学符号表示出来吗?
师板书:不低于“≥”不超过“≤”。
6、听了专家的建议你有什么新认识?
师板书:热量≥2926千焦,脂肪≤50克
【设计意图:营养的菜谱有许多,我们不可能例举出所有的,所以我们以“三种午餐”菜谱为依托进行教学,从对三种菜肴中“热量、脂肪”两大指标数据的比较中认识“营养”,让学生在营养专家的话语中真正了解“什么样的菜肴是营养。】
(二)、量化三套方案的营养成分。
1、小组合作,用标准去判断。
师:根据专家的建议,我们用标准去判断一下三种搭配是否符合营养标准?
出示营养含量表,从表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出示课件)
师:利用这张营养含量表,学生4人一组合作,请同学们运用口算,估算或者计算器算一算三种搭配的热量合计和脂肪合计,并填入表格内。
师:谁来汇报三份菜谱中的各种菜的营养含量总和?判断一下,这几份菜谱是否符合营养标准?
师:你会选择哪一份菜谱,为什么?
2、学生根据热量和脂肪两大指标进行判断并反馈结果:
午餐A两项都符合营养标准,午餐B的脂肪超标,午餐C的热量不达标。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讨论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合作、讨论的过程中产生对知识认知的欲望】
(三)、科学选择“营养午餐”。
1、调查:选A、B、C各多少人?
2、引导学生去观察发现。你想对选B、C的同学说点什么?
3、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只有两种指标都达标时才能算是营养的午餐。脂肪超标会导致肥胖,长期热量不达标会出现偏瘦的现象。荤素搭配容易使热量和脂肪都符合标准。
【设计意图:开展“学生判断午餐营养指标是否达标”的活动意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饮食的意识,进而让学生能够自觉做到“不偏食、不挑食”,科学合理饮食。】
三、动手设计,配餐实践。
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做营养餐专家,为咱们自己设计营养午餐吧。
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数学应用能力的比赛吧。比一比三分钟内谁设计的符合两条营养标准的营养午餐最多。
2、学生小组合作设计,填写表格,教师课堂指导。
3.评选最佳方案。师:下面就来展示一下大家探索的成果吧,汇报一下你们设计的符合两条营养标准的营养午餐,并让汇报学生说出求出的热量总和和脂肪总和,其他同学用计算器检验。
4、汇报交流:
(1,4,9)、(1,5,9)、(1,6,7)、(1,6,8)、(1,6,9)、(1,7,9)、(1,8,9)、(2,4,8)、(2,5,7)、(2,5,8)、(2,7,8)、(3、4、8)、(3、4、9)、(3、5、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