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囚绿记》教学设计.doc

300阅读 | 12收藏 | 7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囚绿记》教学设计.doc第1页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囚绿记》教学设计.doc第2页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囚绿记》教学设计.doc第3页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囚绿记》教学设计.doc第4页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囚绿记》教学设计.doc第5页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囚绿记》教学设计.doc第6页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囚绿记》教学设计.doc第7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7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春风旧 上传于:2024-07-01
《囚绿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作者的身世,加深对本文内涵的理解。 (2)能用生动的语言再现作者囚绿的经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象征手法,把握文章的主题;品味本文淳朴清丽的语言。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 通过朗读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复述作者囚绿的经过,达到把握全文整体脉络的目的。 (2) 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逐步深入课文,使学生能够自主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思想和情感目标: (1) 体会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深沉的爱国情感。 (2)理解中华民族和一切进步势力不屈服于黑暗势力、顽强抗争、永不气馁的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体会作者由“爱绿”到“囚绿”再到“释绿”的情 感的变化。了解借物抒情,托物寄意散文的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结合作家的经历及文章的写作背景,理解‘绿’的象征意义,达到思想上的升华。 [教学设想] 从形式到内容逐渐深化,从品位凝聚着作者情感体验和理性思考的关键语句入手,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领会“绿”的象征意义,提高感悟能力。 [教学安排]   两 课 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1、导入新课 有人说,绿色是自然颜色中最具生命意义的色调,提到绿,人们就会联想到生命.生机、希望。对,当一抹绿色出现存沙漠中时,你难道没有感觉到生命的希望?当绿芽冲破险阻绽放绿意时,你难道没有意识到生命的顽强?当无边的绿色扑面而来的时候,你难道没有听到生命的乐章?绿在视觉上给人以美感,色彩美;心理上使人愉悦,安宁,这就是一般人都喜欢绿,爱绿的原因。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关于爱绿的散文--《囚绿记》,来共同体会作者那深深的“爱绿”之情。 介绍作者:陆蠡(li) 解释读音:蠡字是多音字,读二声时,是瓢,贝壳的意思;用于人名时读作三声。如 范蠡。 陆 蠡,字圣泉,原籍浙江天台。现代散文家、翻译家。生于1908年,1932年开始在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任编辑。1942年死于日寇酷刑之下。代表作品: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等 陆蠡可以说是我国近代文学史上一位出色的散文家,他不仅文章写的优美,而他的人品更是受到很多作家的高度评价。 巴金老人在回忆陆蠡时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般的心”, 同他谈话 “ 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 , 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 作家李健吾评价他的散文时说:“陆蠡的成就得力于他的璞石一般的心灵。” 陆蠡之文,亦如陆蠡之人;而他又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出这篇淡雅的散文呢?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写作背景! 2、写作背景: 《囚绿记》这篇散文写于1938年,当时正是“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他困居已成“孤岛”的上海,借怀念一年以前在北平暂住的公寓窗外的常春藤,来抒发了自己热爱自由,追求光明和仇恨日寇的感情! 整体感知 3、释题 《囚绿记》中的标题能给我们带来哪些信息? “囚绿”说明把绿色囚禁起来。“记”说明这是一篇叙事性散文。 因此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应该注意叙事性散文借物抒情,托物寄意的写作手法。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感情来朗读全文。 4、整体地感知课文————走近那抹绿 ⑴、绿是什么?“我”为什么如此热爱这抹绿? (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透到我房里来的时候,便有一片绿影。)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我忘记了困倦的旅程和已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 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 ⑵、为什么要“囚”绿? (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⑶、我“囚”住了那抹绿吗? (可是每天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 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 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得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象病了的孩子。) ⑷离开了绿,他对绿的感情又是什么样的呢?(他对绿充满了思念) 同学们刚才的回答都非常好,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已经把握《囚绿记》这篇课文的整体脉络。 将全文划分段落,并用最简练的语言来概括段落大意,能象“囚绿”那样用两个字概括更好。 多种分法: A、将文章分为五段:            B、将文章分为四段: 寻绿(1—4)                      恋绿(1—8) 观绿(5—7)                      囚绿(8—12) 囚绿(8—12)                     释绿(13) 放绿(13)                        念绿(14) 怀绿(14)                          第 二 课 时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作者的生平以及文章的写作背景,同时也掌握了课文的整体脉络。这节课,我们将对课文进行重点分析! 1、重点分析和解读 默读第一部分:寻绿(1—4) (1)“ 这是去年夏间的事情。”自成一段,说明这件事情让我难忘。 (2)第二自然段,交代了寓所的具体情况。问题:为什么要详细介绍寓所?(突出其简陋的特点) (3)屋子简陋,可我却选择了它,是因为我有一个小小的理由。这里给读者留下悬念,很自然的引起下文。 (4)提问:谁能找出屋子如此简陋,但作者毫不犹豫地选择它的那个理由是什么?                             : (5)提问:而当我毫不犹豫的决定住下来,为什么连伙计都感觉到惊奇? (更加的衬托出我追求绿的迫切心情) 从刚才我们所探讨的问题结合在一起,大家不难看出,作者对绿是热切追求的。 (导出板书  寻绿——热切追求) 第二部分。观绿(5—7) (1)、同学带感情朗读第5—7自然段。 (2)、通过刚才的朗读 , 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作者对绿的喜爱之情。请你找出文中作者对绿喜爱的语段。并找出作者喜欢绿色的原因。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这句通过排比和比喻两种修辞,使句子生动富有气势,直接抒发了作者对绿的赞美,为后文揭示主旨作好铺垫。 (3)、还有没有其它的缘故呢 ? 引导学生从作家自身的处境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来思考。 (“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的”、“困倦的旅程和以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等) (4)、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作者为什么要用一个焦字?而不用其他字呢? (“焦”写出了一点点希望都快没有了的绝望、渴盼、迫切的心情。也说明作者境遇不佳 , 生活在北平大都市举目无亲 , 正需要绿色来娱悦自己的眼睛, 安慰自己的心灵。) (5)、通过对这两个自然段的阅读,我们会发现作者的爱绿之情,日益变深。哪两句话最能体现作者的这种心理变化? 在第二部分中我们看到了作者被绿滋润了那颗等焦的心,使他感悟到了绿色对处在逆境中人的重要性。他已经已经忘记了种种困倦和不愉快,甚至留恋于这片绿色,那么他现在的心态是什么样的?(喜欢满足) (导出板书  观绿——喜欢满足) 第三部分。囚绿(8—12) (1)、请同学们默读8—12自然段,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囚禁“绿色”? 为了装饰这简陋的房间,抚平抑郁的心情,点燃心灵的希望,作者竟然“残忍”的绿枝条囚禁了起来。(联系同学,如果同学们被囚禁起来会怎样?颓废、抑郁、崩溃……)但是,最初的时间里,绿枝条比在外面生长的更为茂盛。 (2)、作者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生的欢喜”应该怎样理解? (生的欢喜即天性喜爱绿色,喜爱这象征生命、希望、幸福的绿色,表达我对生命活力的赞美) 文章中我在自私的念头的驱使下,将绿色囚禁在了房间里,为的是让绿色和我更亲密,作者甚至已经更换了对“绿枝条”的称呼,称呼他为“绿友”,更深刻的说明了作者对绿色的喜爱之情!但是“绿友”按照作者的安排生长了吗?(没有) (3)在作者眼中,绿枝条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 (作者描写绿枝条,一半是写实景实情,一半是带着感情与想像。它具有美的特点,“伸开柔软的卷须”“舒开折叠着的嫩叶”,下雨时带着“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它是青春、爱和幸福的象征,就像作者说的,“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它是柔弱的,离开阳光就“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