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致橡树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诗歌所表现的内容并感受含蓄朦胧的意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欣赏、感悟诗歌语言的能力并体会意象所蕴含的深层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理解舒婷自主、平等的爱情观,树立健康的、向上的爱情观、价值观。
目标2和3。
指导法、激趣法、练习法、实习法。
多媒体、相关课件。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有人说,没有诗歌的民族是悲哀的,我很庆幸,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我更庆幸的是诗歌伴随着我们成长。诗,不仅带给我们美的享受,还能够陶冶我们的性情,滋养我们的心智。古诗如此,新诗亦然。被称为“朦胧诗派”掌门人的舒婷就以一首《致橡树》深深打动了一代年轻人的心,这首现代诗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震撼力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舒婷,走进她的《致橡树》。
二、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舒婷,当代女诗人。1952年生于福建省泉州市。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诗集《双桅船》获全国首届新诗优秀诗集奖。《致橡树》是“朦胧诗”的代表作品。
(2)背景链接
《致橡树》写于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