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手指》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手指》是丰子恺先生的一篇散文。文章生动地刻画了五个鲜明的手指形象,令读者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人,进而懂得“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手指本是寻常之物,作者却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和拟人化的写法,把他们写得灵动鲜活,富有生趣。作者对五根手指进行了生动地描绘和精心的刻画,目的是由物及人,揭示其中蕴含的道理。文章最后一段,作者首先表明自己的态度,即五根手指虽有差异,自己却无爱憎在其中,照应文章开头部分对五根手指的概述。尽管作者写作本文时有特定的时代背景,但在文章中传达出来的团结起来才有力量的道理,至今仍有现实意义。本文的语言十分风趣幽默,从外形到作用,将小小的手指刻画得栩栩如生。语言表达方式多样,感染力强。
【学情分析】
三年级上册已经安排过“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等语文要素,本单元再次聚焦,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风趣,是对语言感受力要求的进一步提升。根据学生已有的学习能力,本节课,应注重引导学生从内容和语言表达两个方面来体会作品的风趣。
【教学目标】
能体会课文语言的风趣,感受5根手指各自的作用。
能由文中的拇指和食指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人,懂得团结才有力量的道理。
能模仿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能体会课文语言的风趣,并圈画表现出风趣的语句。
【教学难点】能模仿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引出主题
小品《五指争功》同学们了解到了五根手指各自的作用。这五根手指下课后都在抢着说自己最有功劳,你们愿意给他们评评理吗?瞧!五根手指来了。
2. 问题驱动 聚焦目标
指名评价,教师相机引导:同学们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作者是如何运用幽默的语言写出五根手指的故事?他们在生活中会让你想到哪些人?我们如何借助丰子恺的写法,去写人的五官呢?让我们带着这些有趣的问题进入本课的学习。(出示教学目标)
品析语言 提炼写法
聚焦重点段 引导学法
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个自然段讲了大拇指的什么?作者是怎样描写大拇指的特点的?预设1:外形作用预设2:总分结构
作者是如何描写大拇指的外形的呢?谁来读一读?(1)指名读。(2)随机追问:你在朗读时感受到这段文字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感受到的呢?小结:把事物当作人来写,会让语言更变得更加生动有趣。(3)让我们把这种幽默和风趣通过朗读一起来表现出来吧。
作者是如何描写大拇指的作用的呢?请大家默读,关注写法,然后再来交流。(1)指名交流。小结:当一句话里有几层意思的时候,会用分号隔开,形成排比句式。(2)通过列举的六个事例你感受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特点?预设:吃苦耐劳。(生板书)小结:这样写,不仅观点明确,证据充足,而且语言生动,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3)师生合作读。(4)作者再次列举具体的事例,采用的是什么样的描写方法?预设:对比描写。师:这种对比描写其实是在反衬大拇指的什么特点呢?预设:默默无闻 不图名利师:这些特点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预设:奔赴一线的医生师:他们在这种危急时刻,挺身而出,他们就是“最美逆行者”。预设:环卫工人。师:他们用勤劳的双手,美化着我们的生活环境。预设:钟南山在疫情来临的时候毅然挺身而出。师:当“新型冠状病毒”来临时,80多岁的钟南山爷爷义无反顾,不顾个人安危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去。
派送任务单 迁移学法
出示要求:
根据拇指的学习方法,学习3—5自然段。
领取任务单,开展合作学习请派一位代表,选择自己小组感兴趣的手指,领取任务单;
A类(食指),B类(中指),C类(无名指、小指), 选其一,开展合作学习。
4.采取先自学进行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手指名称
姿态
长处
短处
作用
圈画幽默风趣的词语或句子
5.小组代表汇报
6.随机学习“食指部分”,感受人物特点。
(1)男女生合作读(2)通过这些事例谁来说一说食指的性格特点? 预设:默默无闻 勇于探险 不怕牺牲(3)你由食指的特点,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预设:边防战士师评:他们用生命为我们冲锋陷阵,用青春为我们保家卫国。让我想到了王昌龄的《从军行》里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预设:警察师评:人民警察,和平年代最危险的神圣职业,他们是我们的英雄。预设:交警师评:不畏严寒酷暑,时刻战斗在自己的岗位上。
7.教师总结:通过大家的汇报,我们发现作者很善于运用总分的结构,先表明观点,然后举例证明自己的观点。另外,在写作手法上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让手指变成有性格的人,从而让我们感受到语言风趣幽默。三、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