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更何况是你 上传于:2024-07-16
教案一 基本信息 案例名称 《我的叔叔于勒》 科目 语文 教学课时 1课时 主备教师 语文学科教研组 教材分析 莫泊桑的小说,特别是短篇小说,在艺术手法上造诣很深。他的作品题材丰富多彩,行文波澜起伏,故事情节巧妙曲折,用洗练的笔墨揭示人物内心世界,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发表于1883年的《我的叔叔于勒》,就是一篇体现他艺术风格、特色和功力的佳作。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其弟弟于勒态度的前后变化,清晰生动地勾勒出一幅19世纪后半叶法国小市民生活的剪影。菲利普夫妇的无义寡情,是通过少年若瑟夫的视角来表现的,其中也包含了若瑟夫对人生、社会的认识。 本课的阅读教学拟以从分析情节人手,把握人物形象,领会作品的丰富内蕴。力求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用现代人的思想观念创新、多元评价作品的主题,领会其匠心独运的艺术构思。在评价认识中,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 学情分析 这个学龄段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不再全盘接受教师的精讲剖析了,大多愿意经过探索得出自己的结晶;而且在以前就具有了阅读小说的能力。教师应当在如何使学生思维更加深入和全面上下功夫。基于此种考虑,摈弃常规的串讲法,而将课文阅读设计成几个具有探究价值的主问题,循序渐进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由于探究问题既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又是学生通过自主和合作就可以完成,因此,应当能较好地参与交流,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l.诵读法     莫泊桑的小说语言简洁明快,幽默机智。课文在技巧的运用上很出色,如人物的心理描写、悬念的运用、情节的安排等方面。指导学生表情朗读或分角色朗读,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分析人物的语言、行动和表情是如何揭示心理活动和刻画人物性格的。课堂教学以朗读揣摩为主。 2.探究讨论法     这篇小说的内蕴很丰富,在组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创设情境,激活学生思维,主动质疑问难,合作探究以释疑,培养解读小说的能力。如从情节分析人手,探讨作品主题。 3.续写法      在把握原作主题,抓住人物性格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流畅自然的结局续写,以深层揣摩课文立意和波澜起伏的情节铺叙。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拮据、阔绰、煞白、诧异、与日俱增、十拿九稳”等词语。 2.把握小说人物形象及其作用。 3.了解莫泊桑及其小说创作。 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细致地描写人物内心世界,对人物作个性化描写的方法。 2.把握小说的情节构思,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3.品评小说的语言,提高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提高道德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2.运用对比手法成功刻画人物性格。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的丰富内蕴。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1.情景导入 我们都知道,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是: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和俄国的契诃夫,每个人的作品都有其独特之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去领略一下他的创作风格。 提前搜集莫泊桑的资料,了解他的其他作品。 本文是初中阶段接触的第一篇莫泊桑的小说,从作家开始导入新课,能够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 2.诱思导学 1.作者简介 2.字词认知。 3. 初读课文,抓住人物的变化过程,概述故事情节。 读课文,摘录不认识的字词。 朗读课文,概述故事情节。 从整体上感知课文,能够从宏观上把握课文的结构、内容,体现新课标的“大语文观”的理念。 3.合作探究  研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1.小说刻画的人物主要有哪些?他们的个性特征怎样?菲利普夫妇的言行是怎样变化的?从哪些最具代表性的语句、语段中可以看出? 2.分析小说中“我”在文章中的作用。 3. 课题《我的叔叔于勒》可否改为《于勒》或《我的父母》或《菲利普夫妇》等等?为什么?(学生可以各抒己见,总结归纳。) 4. 小说的主人公是谁?为什么?他们的结局怎样?这是由个人性格造成的,还是社会环境造成的?在那样的环境中怎样才能实现发财梦? 1.朗读课文,分组讨论。 2.推荐一名代表回答问题,其他组可有补充。 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深入理解小说内容,把握小说主题。 4.朗读背诵指导 朗读菲利普夫妇的言语、行为、态度 学生自由朗读体会上面所陈述的答案。 巩固知识 5.拓展延伸 1. 再读课文,找出文中作者所设置的悬念。 2. 找出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分析它们的不同点,说说它们各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以此理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