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曹冲称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14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6个字,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能借助拼音识字,学习借助提示语读好人物对话。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学习曹冲遇事开动脑筋,想办法的态度。
教学重点:识记本课14个生字,会写6个字,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曹冲称象》,(板书课题)“象”就是我们在公园、电视中看到的大象,“称象”就是称大象的重量,看见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呢?(曹冲为什么要称象?他是怎样称象的?称出的结果是多少?)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感知课文大意
1、个人小声阅读课文,读准字音,画出本课生字,反复认读,标出自然段。
2、出示生字卡片,初步认读,组成词语。
3、分五位同学读全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4、曹操是谁?曹冲又是谁?简单介绍。
三、细读课文,感知内容。
(一)、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文。
2、这一段告诉我们些什么?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古时候,具体指距今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期。)
3、指导看插图:从哪里看出是古时候?谁是曹操?谁是曹冲?图中还有哪些人?
4、过渡:大象是什么样子?曹操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官员们说出了哪些办法?
(二)、第二、三自然段
1、默读2、3自然段,画出描写大象样子的句子。
2、大象是什么样的?这里说大象的什么象堵墙?把什么比喻成什么?为什么这么比喻?腿像四根柱子又是什么意思?(用具体的事物做比喻,进一步说明大象的高和大。)
3、官员们是怎么想的呢?
4、指名读第一次官员们说的话,理解这个办法不行的原因是因为谁也没有那么大的力气提起这杆大秤。
5、指名读第二次官员们说的话,说一说这样的办法可不可以?
6、读最后一句话,比较:“曹操听了摇头。”“曹操听了直摇头。”有什么不同?
(直摇头的意思是不住地摇头,表明曹操对官员们提出的称象办法坚决反对的态度。)
(三)第四自然段
1、齐读本段,说一说这次谁、想出了什么办法?
2、师根据学生说的内容演示称象过程的步骤。
(1):把演示用的 “船”放在装水的大玻璃缸里,再把“大象”放进“船”里,“船身”下沉,沿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2):把“大象”拿出,往“船”上装演示用的小石子,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
(3):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着重理解石头可以一部分一部分地称。
(4):知道石头有多重,就知道大象有多重,着重理解知道石头的总重量就等于知道大象的重量。因为石头和大象使船下沉的深度是一样的。
3、互相练习说称象的步骤,然后单人说。
4、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第五、六自然段
1、曹操对曹冲想出的办法满意吗?从哪可以看出来?
2、称象的结果如何?“果然”是什么意思?
3、读最后一段,比较句子“那一年,曹冲七岁。”“那一年,曹冲才七岁。”有什么不同?(说明曹冲年龄那么小就能想出这么好的办法,非常了不起!)
四、讨论:曹冲为什么这么小的年纪就能想出这么好的办法?我们应该想曹冲学习什么?
(1)、曹冲用心听别人的议论,积极动脑想办法,
(2)、曹冲善于观察和学习,知识丰富,知道船在水里下沉的程度与重量有关系。通过学习课文认识到必须有丰富的知识,肯动脑筋思考问题,才会变得聪明起来。
五、课堂检测:
(1).照样子写一写。
又高又大( ) ( ) ( )
干干净净( ) ( ) ( )
(2)、根据课文内容或展开想象填一填。
大象的身子像( )。
大象的腿像( )。
大象的耳朵像( )。
( )像( )。
(3)、曹冲称象的方法是:
( )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 )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记号的位置为止。
( )然后,称船上的石头。
( )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做好记号。
六、 作业:有感情朗读全文,复述故事。
板书设计
曹冲称象
兴 再 身 柱 谁 做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
二、自学生字:要求读准字音,分析字形,组成词语。
三、自主学习,掌握字形,弄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