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班级:工商企业管理
指导老师:
学生姓名:
学号:
摘 要
会计信息是决策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是保证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决策的基本前提和条件。会计信息失真所带来的经济后果是十分严重的,研究如何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如何在最大范围内防止会计信息失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对策
第一章 会计信息失真的概述
第一节 会计信息失真的含义
所谓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未能真实地反映客观的经济活动,给决策者的相关决策带来不利影响的一种现象。上市公司信息质量失真主要表现在:一是信息披露不真是,二是信息披露不充分,三是信息披露不及时。
第二节 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真实性是会计信息的生命。失真的会计信息不仅危及企业生存,损害投资者利益,还会影响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失真对投资者、合作者影响。。
失真的会计信息会严重损害广大投资者、合作者的经济利益。投资者和债权人往往是以企业单位的会计报表获取相关财务指标,用以衡量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失真的会计信息会使投资者和债权人做出错误的财务决策,严重损害投资者和债权人的经济利益。它会使投资或贷款不能收回,投资者不能获取目标利润,债权人失去资金利息,给投资者和债权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从而使投资者和债权人失去对企业的信心。投资者不愿继续投资,银行不愿继续贷款给企业,企业生产无以为继,最终只有破产倒闭。
2.信息失真导致税收和国家资产的大量流失。
失真的会计信息导致税收和国家资产的大量流失。目前,我国税收的主要来源是企业交纳流转税和所得税。而一些企业账面收支不符,盈、亏不实,通过变造假帐、虚列支出、填报坏帐、盘亏、报废资产,故意将账目搞乱,隐瞒利润等手法使账面亏损,导致企业净资产由正变负,单位或国有资财大大流失,国家税收流失;同时也给税务部门征管工作造成了很大困难。
3.信息失真导致资产账实不符
资产账实不符。如人为调节、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造成固定资产价值与实际不符;企业存货积压严重,变现能力较差,其账期价值低于市价,会计核算仍按历史成 本计价,没有反映变现净值;开办费,递延资产、待处理财产损益等名不符实等,这些严重违反会计原则的行为,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决策和资源 的合理配置,危害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误导投资者与债权人,破坏投资环境等不良后果。“假作真时真亦假”,假帐猖獗,连累得真账也没有人信了,假账蔓延的结 果必须是会计信息失真,经济信号失灵,经济秩序混乱,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干扰损害是非常严重的。
第二章 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第一节 宏观方面
1.上级行政干预
为了夸大政绩或出于一些特殊目的,有的上级主管部门不顾下级单位的实际情况,往往以行政命令方式给下级单位下达各项经济指标,在某种程度促使和诱发了下级单位弄虚作假,为迎合上级部门的需要,人为地调节会计信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某上级机关甚至按上缴规费收入、罚没收入数额的一定比例核拨下级单位的工资和日常办公经费,当按比例核拨的经费满足不了工资和日常需求时,客观上就促使下级单位设置帐外帐、私设小金库的思想动因。
2.财政困难
财政困难,特别是县乡财政困难的现实,也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比如:一年一度的财政预算,《预算法》规定,不能搞赤字预算,而现在大多数县乡都是入不敷出,甚至有的县乡的预算收入,仅维持工资的发放仍然有几个月的缺口,在这种尴尬的情况下,做赤字预算则违反了《预算法》,那是绝对不允许的,要做收支平衡的预算,就得虚列预算收入,把事实上不可能实现的收入打入预算收入,把事实上该打入打足的预算支出剔除,这样编制的预算就是明平实赤、帐平实赤的财政预算,随之而来的一系列会计信息就难免失真。由于财政困难引发连锁出现的许多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虚假配套,高估多算,虚列支出等等。因财政困难而导致的会计失真,在我们州并不少见。
3.客观因素
客观因素也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这是由于社会经济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及会计确认计量在一定范围内的模糊性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这种会计信息失真不是主观上造成的而是客观上导致的。比如物价指数的变动、币值变动、随机事件的发生,都会对价值运动产生影响,并且作为会计对象的价值运动既包括已经发生的,又包括可能发生的,而会计核算方法与原则又是相对稳定的,这就与价值运动所处的市场经济环境瞬息万变不相适应,会计核算方法和价值运动变化无法完全同步,就必须产生信息反映上的误差和失真。另外,会计核算对象中存在众多的不易确知、难以明确计量的因素,客观上也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因为,会计确认和计量工作中,不得不借助于一系列的假设、估计、评估,比如在企业中的负债的估计、费用的跨期摊配、成本结构等,都会带有近似的结果,会计信息不可能与客观价值运动同步。在这种情况下,会计信息不可能绝对精确,是单位和企业难以改变的客观事实,也不应该是会计部门的责任。
4.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经济领域中的法律法规已初见规模,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起着共同作用,显现出依据尺度不严、模凌两可的现象。并且一些法律法规中使用“情节严重、数额较大”等词语,缺少量的标准,可操作性不强,使相应的法律法规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针对于此应出台相应的实施措施
第二节 微观方面
1.内部控制乏力
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自控乏力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又一成因。有些单位的领导和有关人员在经济活动中,缺乏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各种制度、程序、手续和方法。目前,最为突出的是多头审批,自己经手自己审批,甚至还有会计出纳1人承担的情况,这不仅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还为假公济私、贪污舞弊留下了可乘之机。
2.外部监督不力
外部监督力度不够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又一成因。从管理体制上分析,法律规定财政部门管理会计工作,但财政部门对人与事没有处理权,会计人员的命运受单位和企业领导支配,有时坚持原则会遭到打击报复,县官不如现管,只好随波逐流。各行业都有自己的主管部门,而各主管部门往往偏袒自己的所属单位,保短护短。审计部门的重点是预算内的行政事业单位,不可能对所有非预算内单位和企业进行经常性监督;金融部门对企业考核较多的是信贷利益;税务部门以税收征管为己任,难以顾及财务管理的方方面面;工商部门注意的是合法经营,无法关注会计帐务处理,注册会计(审计)师事务所是社会中介服务组织,单位和企业不委托无权干预,再加上事实存在的中介机构不“中”的现象,使做假帐有了可乘之机。因此,虽然有许多监督机关,但为完成各自的职能任务,各有取舍,尚未形成一个对会计信息质量监督的协调、有效的监督体系,外部监督不力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3.管理松驰
由于财会人员的素质问题,以及大部份财会人员工作量都比较大,所以其主要精力都集中在记帐、算帐和报帐上,而对新的财经理论和刚出台的财经法规研究和应用较少,往往跟不上知识更新的步伐,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很多财经法规与国际接轨这一特点更加明显。财会部门、审计部门工作不到位,对所属单位、审计管辖单位的会计业务指导不及时,对基础管理工作方面和健全管理制度方面监督检查力度不够,财会部对下属单位的会计业务的指导由于工作量太大一般只能年终进行,这种事后一次性辅导、监督的指导,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效果不太明显。审计干部由于人少事多,对审计所管辖的单位,审计到了就辅导、监督和指导一下,未审计到的就无法开展会计业务的监督和指导,客观上形成了既成事实,缺乏事前、事中监督。这也是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成因。
4.利益驱动
单位领导人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考核硬指标,从小集体和个人利益出发,授意、指使或强迫会计人员调整会计科目,虚列收支和往来款,假帐真算或真帐假算,借以获取经济利益,骗取荣誉,捞取政治资本。最常见的就是偷逃税收。很多税收是根据会计报表确定纳税额的,因此,为了偷税、漏税、减税、缓税的目的,有的单位和企业就对会计报表进行人为的调整,甚至完全造假。
5.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会计人员是会计活动的主题,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与计量中生成的,因而免不了要对客观经济活动的一些不确定因素进行评估、判定与推理,不同素质的会计人员进行的评估、判定与推理往往导致不同的结果。一些素质较差的会计人员即使遵循了会计规范,但由于其熟悉水平的局限性,不可避免得使计量出的会计数据脱离实际情况,使会计信息失真。
我国目前会计人员有上千万,而大多数并未接受过正式的会计教育。造成会计部门人员素质低、业务不精、技能水平不高。从而导致一些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薄弱,技术上出错。还有一些单位会计只管拿钱报账、记账编表,对企业的生产、销售、投融资等活动袖手旁观、听之任之,有的甚至帮助造假,会计的监督管理职能完全丧失。同时会计人员后续教育形式单一,也造成一些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低下,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不敢坚持原则,严格执法。
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这种“产品”的“生产者”,他们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然而,我国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却不高。一方面,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在一线从事财会工作的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为数甚少,会计后续教育缺乏力度,许多会计师并不熟悉新的会计制度,一些年轻的会计人员缺乏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业务操作技能,对较复杂的会计业务很难较好地处理;另一方面,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不高:坚持原则,严格执法,敢于同违规违纪作斗争的少,相反对违规违纪熟视无睹,甚至主动为领导出谋划策的多。
第三章 防治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1.加强会计法制建设
加强会计法制建设是防治会计信息失真的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而非无序经济,《会计法》作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部重要法律,为规范会计秩序,打击造假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明确单位负责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完善会计记帐规则和会计监督机制提供了强大的法律武器,加强会计法制建设,关键就是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宣传、贯彻、执行《会计法》和相关的法律法规,让会计人员熟悉,单位领导清楚,全社会知晓,从而自觉地依照《会计法》办理会计业务,管理会计事务,评判会计信息质量,监督会计行为,防治会计信息失真,促使法律行为主体自觉遵纪守法。《会计法》出台以后,为了加大对违法会计行为的惩治力度,全国人大及时对《公司法》、《刊法》作了修订,国务院也发布了《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等规章,加强会计法制建设还要系统地学习、宣传、贯彻执行这些法律法规。我州的会计管理部门和有关监督部门也要不断建立健全和完善会计管理的规章制度,把《会计法》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具体落实在我州的会计工作中,形成一个以《宪法》为根本,《会计法》为主体,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为基础的会计法制体系。
2.加强内部控制
加强单位内部控制是防治会计信息失真的治本之策。为了防止会计信息失真,单位和企业内部应该设计、规划、制定一套财会管理的规章制度、组织体制、经营管理手续和程序,它的基本特征应当是以一个经济单位为主体,以经济单位的经济活动为客体,明确内部各个职能部门和个人的职权、工作范围和职责。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一是内部管理控制,即基础管理控制、生产管理工作控制、劳动人事管理工作控制。二是内部会计控制,即会计记录的合法性、合规性的控制,以保证会计记录具有准确性、系统性、合理性、有效性,促使会计业务处理程序标准化、规范化,达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增强会计信息可靠性的目的,保证单位和企业国家财产的安全与完整。加强内部控制要坚持四项原则,即牵制原则、责任原则、协调原则、成本效益原则,做到内部责任明确,监督有效,管理有方,运作有序,协调高效,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从内部控制上防治会计信息失真,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
3.加强外部监督
外部监督是防治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手段。事实证明不受监督的会计信息必然失真。居于这样的判断,国家建立了一整套以管理和监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