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自律
诚信是人的修身之本,也是一切事业得以成功的保证,承认是人必备的优良品格,一个人只有诚信,才能获得别人的信任,受到大家的支持,才能更好的走向成功。自律和诚信密切相关。自律,指在没有人现场监督的情况下,通过自己要求自己,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遵循法度,拿它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自律并不是让一大堆规章制度来层层地束缚自己,而是用自律的行动创造一种井然的秩序来为我们的学习生活争取更大的自由。所以我们应该学会自己约束自己,变被动为主动。可是当今社会却出现了一些不诚信的人,他们弄虚作假以次充好,言而无信,使别人上当受骗,蒙受损失。这些不诚信的人,最后也尝到了自己种下的苦果,生活中我们必须提倡诚信,反对虚伪和蒙骗别人,因为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要取得真正的成功,就必须以诚为本。而对初中生来说诚信更多的体现在诚实上,严格要求自己,不撒谎,说真话,以诚待人,诚实守信等。
【命题分析】
诚信自律类作文题目,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关注诚信这一品质,将其与自身成长结合起来,并通过叙写关于诚信的故事,抒发感悟,提升自身品德的修养。写诚信自律类的作文,重在理解诚信对个人社会的价值和意义,能从社会生活中发现诚信之人,诚信之事,懂得如何为人处事才能做到诚实守信。对于社会上的一些不诚信事件,考生要能做出评价,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具体写作时,我们要紧扣文章的不同特点去构思立意和写作,如“话说诚信”这个题目,其涉及面很广,可写作的点比较多,我们只要能选取自己擅长的角度去去写即可。而“这就是我的承诺”这一类的题目写作的面比较窄,我们只能围绕承诺展开内容。而有些关于诚信的材料作文,我们则必须仔细研读材料,紧扣材料的内容和含义,根据作文的要求去写作,突出诚信自律的主题。
考题传真1
信任,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的最起码的条件,邻里之间如此,朋友之间如此,父女之间更如此。但是时下的社会现状却不尽如人意,助人为乐惹麻烦,拾金不昧成被告,亲子鉴定,私家侦探,各类负面新闻频频见诸媒体,诚信危机成了街谈巷议的话题。
真的洪洞县里无好人?面对诚信失落、古风不在的议论你有怎样的思考?身在当下,我们应该怎么办?请以“在呼唤诚信的年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文题解析】
标题为介宾短语,介宾短语一般充当句子的状语,只对谓语部分起修饰和限定的作用,谓语才是表达的重心所在。因此,审题时要学会补题,即在“在呼唤诚信的年头”后面补上适当的谓语,使之成为写作的重心。例如,在标题后补上“××为我们树起人格高标”,文章就可以变成一篇写人叙事的记叙文,通过对某一具体人物的记述和描写,生动地展现在诚信稀缺的年头仍然坚守诚信、决不随波逐流的典型形象,以弘扬正气,温暖人心。再如,在标题后面补上“不要让乌云遮没心灵的美好”,这样,既可以此为主题写记叙文或散文,也可以以此为中心论点写议论文。
这篇文章写作范围较为广阔,大体可以有这样几个方向:①记述诚信人事,将目光投向方向正面人物,捕捉生活镜头,用饱蘸的笔触去描绘和讴歌真善美,激励和引导人们坚守诚信,构建和美社会。②聚集诚信缺失,将目光投向这些荒漠的人性沙地,捕捉生活真实,用批判的笔触加以记录,描绘其形象,揭露其灵魂,促其反省,引其自新,警醒世人,传达美好的理想追求。③阐述自我见解,展现思想魅力。诚信缺失、道德滑坡是已然的事实,如何看待这样的事实?怎样认识我们这个社会?在诚信稀缺的年头,作为生命的个体,我们到底怎样做人?考生可以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刻的思考,提出一些有价值的见解,以展现思想之美。比如,可以提出以下一些见解,然后围绕这些见解进行立论或叙事抒情:莫用有色眼镜看世界;与其义愤填膺,不如从我做起;坚守人格高标,不会有亏吃;等等。
【佳作精选】
在呼唤诚信的年头
一考生
太阳刚露脸,我和母亲沿着小河往邻村的外婆家走去。雾气淡淡的清清的,不住地扑在我的脸上,钻进我的鼻子。走过小街,街上的一切都笼罩在柔和的晨光中,道旁的柳树低垂着头,柔顺的接受着晨光的淋浴。
“当心点,靠边走,车来车往的。”妈妈提醒我。
“知道了。”我回答。
“这世界什么事都有,他撞了你,说不定还赖你碰瓷呢。”母亲又补上一句。
“闪开,闪开!”正说着,远处传来吆喝声,随即一个黑影从远处疾驰而来,行人纷纷避让。说时迟,那时快,黑影如同风一般闪了过来,一位老奶奶却没来及让开,站在那儿不知所措。眼看就要快撞上时,只见黑影一个急刹车,稳稳地停在了老奶奶的面前。正当大家稍稍缓口气时,老奶奶却笔直地倒了下去。
四周的人纷纷围了上去,只见黑影原来是一个小伙子,他把他的自行车放在一边,赶紧来看老奶奶。而老奶奶躺在地上,脸色苍白,口中不停地哼哼,豆大的汗珠从头上一颗一颗滚落下来。
“哎呦,这不是王奶奶吗?”一位老爷爷走到人群中来,“她是我的邻居,以前得过心脏病,看样子刚才受了惊吓,老毛病又发作了。”
这时,小伙子突然推开众人,向远处跑去,还没等大家反应过来,他已经消失在了浓浓的雾气中,现场一片义愤。
“虽然没撞到人,但总和他有点关系啊!”
“现在的年青人都是这样!”
“现在肇事逃逸的可多着呢。”
“一代不如一代,社会没救了。”
在这一片斥责声中,忽然传来一个文乎乎的感叹:“诚信缺失,国何以堪!”
人们还没有完全听明白这文词的意义,又传出一个童稚的声音:“你们尽是瞎猜想,说不定人家是去找车救人的呢。”
“哈哈哈!”一阵笑声淹没了童稚的声音。
孩子独立地站在众人之中,犯错误似的,不知所措。
“不要再吵了!”老爷爷发话了,“吵有什么用?救人要紧。”
大家这才反应过来,开始找出租汽,有的人拨打120。可雾太大了,哪里有出租汽车呢?大家一下子没了法子。
正当人们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突然身后又传来那熟悉的声音:“闪开,闪开。”大家一看,只见那个小伙子骑着三轮车回来了。
“快把老奶奶扶上来。”他说。
大家一下子明白了,赶紧把老奶奶扶上车,大叔拍拍小伙子的肩膀说:“你骑你的自行车,三轮车我来骑。”
太阳升起了,雾气慢慢散开,阳光洒在大地上。我静静地立在着,目送两个背影离开。母亲却突然冒出一句:“他会不会把王奶奶拉到没人的地方……”
噢,洪洞县里无好人,可怕的猜想!
【点评】
早上陪母亲散步,目睹一起“惊车”事件,文章通过对普通人反映的描写,展现了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即“洪洞县里无好人”,借以传达作者对信任缺失的深层的担忧。当整个社会都相信没有好人的时候,这比出现坏人本身还可怕,如此主题,深刻而发人深省。故事虽然简单,却处处围绕“瞎猜”设置情节,先是母亲关于碰瓷的提醒,继而是众人对小伙子“肇事逃逸”的指责,以及“诚信缺失,国何以堪”的感叹,最后是母亲对小伙子送老奶奶就医的担心,这些描写具体生动地展现了“洪洞县里无好人”的社会心理,也有力地传达了作者的忧思。
在呼唤诚信的年头
一考生
那天,我在地摊上寻得一对瓷奔马,姿态英俊,色泽柔和,顿生爱意。
“老板,这对瓷奔马多少钱?”我探问价钱。
老板是一位30多岁的汉子,笑脸相迎:“不还价,25元。”
他说得那样坚决,似乎没有半点讨价还价的余地。25元贵不贵,其实自己也没把握,甚至觉得这样漂亮的工艺品40元一对也不算贵,但是几次陪母亲购物的经验告诉我,不会砍价就是白痴。
“老板啊,你当我是孩子好欺侮,开口就要这样的价?”我装出十分老练的样子。
“好,看在你是学生的份上,20块钱好了,我只赚两块钱。”老板说得十分诚恳,可是经验告诉我商贩的诚恳常常包藏着毒汁。
我记起3年前买布娃娃的情形来。那一次,我相中一只布娃娃,老板要价15元,我嫌贵,她向我漏底:进价每只13元,别人卖20,她只卖15。我感受着她的真诚,一下子用30元买了两只。可是妈妈晚上带回同样的两只,总共才花了10元钱。
“老板,你看这对瓷奔马身上的色彩,有点褪色了,似乎也不是一对。”我努力寻找降价的理由。
“好吧,18元,照进价卖给你,算是为人民服务。”老板显得很爽气。
照进价卖给我,鬼才相信。“老板,我今天带的钱不多,能不能再少点?”我跟他周旋。
“小丫头,亏本的生意我不做。”老板马上晴转多云,伸手夺过我手中的瓷奔马,“18就18,少一分也不卖。”
我知道他的“凶狠”是一种策略,也立即还他一句“不卖便罢”,转身就要离开。
老板马上露出和颜悦色:“小姑娘,我再优惠点,15元。要就要,不要就走。”
我见这一着还真灵,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努力装得很无奈:“老板,我身上只有10元钱,不买了。”说完真的转身就走。
老板一见,急了,连忙说:“好吧,好吧,10块就10块。”
我停下脚步,转过身来,从老板手里取过瓷奔马,暗自高兴,可当打开钱包时,愣住了:里面只有一张50元的票子。我满脸通红,递过钱,结结巴巴地说:“老板,这里只有我10块钱……”
老板讪讪地笑了,抢过我手中的票子,递给我40元钱,冒出一句:“小丫头,特精。”
拿着瓷奔马走在回家的路上,有几分得意,似乎也有一点失落。遇到好友,我告诉她刚才的一幕,她笑笑:“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汝得渔父之真传也!”
什么?世事混浊,我在淈其泥而扬其波,餔其糟而啜其醨?你批评我巧于周旋,工于心计,在呼唤诚信的年头没有执着的人生坚守?
我一时无语。
【点评】
在地摊上讨价还价司空见惯,讨价还价用点小计谋,这也不足为怪,但是作者通过一次讨价还价事件的记叙,提出了在诚信缺失的年头是坚守高洁还是随波逐流的问题,发人深省。而且,更为高明的是,通过朋友的批评,将自己讨价还价行为与渔父联系起来,指出自己工于心计的讨价还价实际是渔父倡导的“淈其泥而扬其波,餔其糟而啜其醨”,这不但有了文化色彩,而且有哲学的高度。文章的缺陷在于描写不够细腻,记录人物言语多半只是话语实录,只写人物说了什么,而未能结合动作、神情和心理活动来描写人物,再现当时现场,透视人物心灵世界世界,因而人物形象显得不够丰满。
在呼唤诚信的年头
——老班的人心救治工程
一考生
老班不用心计,不发淫威,待生如友。他说,我们做他儿女嫌小,做他孙子、孙女嫌大,于是他只拿我们当朋友。可是我们这些朋友——
手机游击战
学校规定学生不准用手机,一经发现一概没收,老班也这样要求我们。小A在课堂玩手机,被他发现,他将其没收。小A没有反抗,以后的学习也算认真。他觉得小A的违纪行为,错误在小A,责任在自己,是自己对学生教育不够。一个月后他把给了小A,鼓励他遵守校规,专心学习。小A接过手机,感激涕零,满口答应要“痛改前非”,决不再玩手机。可是,三天以后,小A的手机又出现在教室里。老班没有特别的愤怒,只有深深的感叹。
老班,你喜欢把我们当朋友,推心置腹,可我们自觉不自学地把你当敌人。听说,你曾经是军人,相信你一定记得毛泽东关于游击战的名言:敌进我退,敌疲我扰。
伴郎迷魂阵
还未开学,小B就向老班频频发短信:“表哥结婚,我当伴娘,请假一天。”中学生当伴郎,不太适合吧?但是,请假而未编造事实,他被学生的诚实感动了,同意小B请假。开学那天,他跟小B交心:“这个假不宜请,但我不忍心违拂你的意愿,到底去不去,你自己看着办。”小B没有理会老班的真诚,毅然离开了学校,而且一走就是两天不归。小B有点不像话,他打电话到小B家里,结果发现一个大骗局:表哥结婚,子虚乌有,他请假是为了陪朋友玩。
叔叔来了,母亲来了,向老班陪礼,他们都说小B回家总是夸你不够,你愈发感到悲哀:因为你对我好,我就利用你,欺骗你,这是什么逻辑?!
老实人的胆量
小C是三好学,为人老实,学习认真,只是字迹太差,作文也不太像样,第一周作文他让小C重做。星期五放假,在他的催促之下,小C将重写的作文交来了,未及细看,浏览卷面,感到还不错,当即表扬了他。学生走后,他拿出作文再读,越读越感到不是滋味。题目就怪怪的,“所谓善良的人”,颇有鲁迅杂文的风味,内容更加放肆,攻击他放纵学生,不会管理……
他可以原谅学生的失礼行为,但是他不能原谅学生骨子里的阿Q品性:在赵太爷面前战战兢兢,在小尼姑面前耍威风。是的,试想一下,如果他是“希特勒式的老师,小C还敢在你面前说半个不字吗?因为你不施淫威,因为你诚信待人,我们就敢朝你脸上吐口水。
结语——
种植的善良并未棵棵都结善果,这说明人心救治的艰难,而不是说明播种文明的错误,因噎废食、以恶治恶,我们将永远走不出人性的黑暗。老班啊,愿你在人心救治的工程上走自己的路,永不动摇。
【点评】
在我们同学之中,确实存在着这样的怪现象:面对凶狠的老师,尽管他不怎么尊重我们,我们对他俯首帖耳,惟命是从,而对于崇尚人性化管理的老师,我们则觉得他好对付,便有意无意地欺骗他。欺软怕硬,这是人性中的弱点,鲁迅在他的小说里早有揭示,本文敏锐地捕捉了这一现象,并加以表现,实属难能可贵。文章采用片段组合的形式结构成文,构思精巧,新人眼目。
考题传真2
香,有花草之香、书墨之香、品德之香……留住香气,留下香气,濡染自我,感染他人,有益社会。以“留香”为题,写一篇文章。 【文题解析】
从试题结构上,由导语和题目两部分组成。题目简洁明了,以一个两字式动宾短语呈现,没有干扰信息。导语抓住“香”和“留”做文章,先用排比句由实到虚,一一列举“香”的类型,以帮助考生打开思路,寻找到适合的写作题材;再用排比句诠释“留”的效用,且由近及远,由小到大层层宕开,启发考生提炼富有正能量的立意。学生可以从花、物、人各个方面取材。思路一:自然界或者生活中富有香气的事物,如花草、中药、果实、炊烟等,默默无声留香。思路二:生活中没有香气的事物,如泥土、汗水等,因为与之关联的人而留香。思路三:阅读经典篇章或者挥毫龙飞凤舞,著书薪火相传,留下了艺术学术的香。思路四:历史人物的品行美德或者文化古迹的历史底蕴之香,濡染后人。思路五:将自然界的各种花香和各种身边人物润物细无声的德馨之香结合,以物喻人,升华主旨。 从语言特点看,整则命题以两个流畅的排比句贯穿,关键词“香”字出现七八次,虽寥寥数十字,但读来英华斐然,齿颊留香,与扬州城传统文化深厚的儒雅之气倒是很契合。 从命题立意看,前几年的命题“在乎”“呵护”“忍不住”“苦趣”等意在唤醒考生美好的情感体验,而这则命题似乎更近一步,要求考生以自身的点滴行动“感染他人,有益社会”,为让他人、社会、城市、民族更好,每个少年都有传递、传承的义务,有“起而行”的责任。 这则命题不为难考生,没有设置多少审题障碍,每位考生都能很快从自身的生活里激发出写作兴趣,寻找到写作题材。要写好此题,先要准备理解“香”,香是一种好闻的气味,你所写可实可虚,但必须让人能感受到“好闻”。另外,行文中,特别是结尾部分,要充分描述“留”的行为、意义。这两点,任何一点把扣不准,都很难称之切题。
【佳作精选】
留 香
一考生
久久地停驻在心中的,是外公身上的药香。透明的方格中,放的是各式的中药。药房里干燥避光,走进去便幽幽地扑面而来一阵清香。外公便被笼罩在这弥漫的药香中,与之融为一体。
“笃笃”的敲门声轻轻响起,一定是来找外公看病的人吧。他们将外公围在中间,焦急又充满期待的眼神注视着外公,诉说着自己或是家人的不适。外公以他一贯平静慈祥的目光注视着病人的神情,右手轻捻两指,搭脉、问诊,随后慢慢地坐在木制方桌前,取出一支因为久写微秃的狼毫,砚台边轻轻掭一掭笔尖。用娟秀的正楷,一笔一划地缓缓写起药方。病人也就安心地坐在一旁,信任而又崇拜地注视外公笔尖的滑动。他们大多是中老年人,不相信医院冰凉冷酷的器械,或者不愿闻那些消毒水的呛鼻气味,他们更喜欢那些花花草草从陶罐中熬制出来的气息,一口下去,药香便停驻在了每个慕名而来的人的心里。
隔壁阿婆生病了,垂暮的老人如风中之烛,儿女在外地难以照顾。外公拿着药箱坐在她的床前,望闻问切,亲自开方,取药,煎制,丝毫没有马虎。送走了最后一位就医的病人,外公坐进厨房,褐色的陶罐咕噜噜冒着热气,窗前的风铃轻轻叩和,清脆悦耳,合欢树的花香和浓浓的草药香在夜色中静静地氤氲着,这时的外公全神贯注地翻阅着药书。厚厚的书籍,浸渍在月色中,泛着微微的黄晕。
“该给阿婆喝药了。”外公让我倒一碗清水,以便阿婆喝完药后,嘴里苦漱漱嘴。他告诉我这是一和,更苦的是二和,到了三和,药味就淡了。
“想不想和外公学中医,治病救人,这可是很光荣的。”他淡淡一笑问我道。我尚年幼,望着那字典般的厚厚药书,紧张地摇了摇头,他却不恼。“那就学一点常用的药方,对自己有好处。”
当归、党参、黄芪、白术……各味中药都有各自不同的苦辛。在一只碗中静静地释放着各自的药效,有避让伸展,有相辅相成。阿婆皱着眉头喝了下去,喝完却高兴地说:“良药苦口,良药苦口。”不几日,阿婆的病真的好了。我再想起中药的味道,只觉得唇齿留香。
外公身上的药香,是一种医者仁心,濡染自己,救治了他人,久久留驻在被医治的人心中。 【评点】
小作者善于从生活中取材,选择熟悉的人,熟悉的事,并且紧紧扣准题目选材,以小见大,巧妙地将中药之香和外公的医德之香结合,处处围绕外公的医术高明和医德馨香来写,切题又使主旨升华。文中还善于运用细腻的动作、神态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形象,文笔清丽动人,感情真挚,一位德艺双馨的老中医的形象跃然纸上。
留 香
一考生
待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之时,总有一抹香气萦绕心头。我欲捕捉她那离奇的神光,却又转瞬即逝。
一月前,我去图书馆。很好的天气,一切仿佛坠落在春之漩涡里。绿意与阳光软茸茸地平铺开来,恍惚间有香气隐隐飘来,如仙乐滑落于青天。
我心惊。
是一株紫藤。虬枝盘旋地伏在树上,一片片的花如瀑布般悬下。紫色真如书中所写沉淀下来,沉淀在最小最嫩的花苞上。走近了细看,那花上有绒绒的毛,仿佛一张铺开的紫色的波斯地毯。香气淡淡地飘来,有午后阳光的味道。我驻足了很久,使劲扇动鼻翼,想留住它。
再相逢已是初夏。钱钟书先生的散文集已经看罢,正欲拜读他夫人杨绛先生的作品,闻得杨先生已经离去,不免唏嘘伤感。
香还是那样的香,只是愈发疏淡了,仿佛是随风摇曳的紫色影子。几日的雨零落了藤花。花瓣似船儿在水洼中荡漾。我怜惜地望着她们。只是“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那香呢?却愈发清雅,没有丝毫埋怨。我忽然意识到,香是不能强留的。你若有心,她便会自留,纵使花落雨降,她也会在你身边萦绕,永不消散。
到了图书馆,借了杨绛先生的《我们仨》。印象中的杨先生伴钱钟书度过了兵荒马乱,帮他整理《管锥编》,默默耕耘,待读了《我们仨》,才知老先生心态淡泊,德行之味,香远益清。这位被钱先生评为“最才的女,最贤的妻”的奇女子,于坚守中,走过了一个世纪的漫长岁月。书中有图:先生提笔著着文章,着一身紫色毛衣,像极了一株静静开放的紫藤。如今花落人走,可这淡紫色的香气却充盈于世间。不必强求,香气自留。瀑布一样的花,瀑布样泼洒,恐怕这才是留香的最佳方式。让自己成香,氤氲他人。纵使离去,也是托体同山阿,清香了这一方世界。
寸心原不大,容得许多香。待到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之时,我定会再见一株相似的藤萝,吐出相似的香;一定会见那相似的人,捧着相似的书,闻着,恋着。 【评点】
以花喻人的文章并不鲜见。关键是小作者是一位爱读书、爱思考、关注生活的孩子,善于从最新的时事中选材。前不久杨绛先生离世的新闻一定让他伤痛感慨,小作者及时巧妙地将紫藤萝的宁静芳香和杨先生从容淡定的品德之香结合起来,突出了主旨“留香”。文笔老练成熟,非一日之功。巧妙运用古诗词,文采斐然,善于用短句,短促有力,感情真切,回味隽永。
留 香
一考生
那一日,说不清太阳为何如此骄奢,空气中荡漾着她的浓厚的体味,燥热令大地异常温顺,踏在上面有种陌生的柔软。
那一刻,我生硬地拒绝一位卖花婆婆的殷勤推销,简明的回答得不到她的收敛,我开始有些恼火——无赖!不屑清楚地写到脸上,傲气灌满心头: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如此烦人,我——是自己金钱的绝对主人!
他,一个同行的友人,打断我的粗鲁与无礼,买了一只小小花环,帮我戴在手腕上。娇柔的花环伴着我旅行,却不觉清香离我更近了。花有用的钱买无用的物,“大智慧”竟然让小商贩得手,一路上,我得意地调侃友人。
晚上,回到家中,我摘下花环,掏出钱包,花瓣已蔫,钱包泰然,我,仍沉浸在自己决绝的英明中。窗外一阵微风吹过,花环的清香随风潜入,淡淡的芬芳,让我不禁深深地吸了口气,我和手中花容已憔、香气依旧的花环对视良久,我欲言又止,一种莫名的感受在心灵深处升腾。“送人玫瑰,余香留手”,可是我呢? 我可以掏几十甚至上百元的钱去逛公园,买彩票,就是不愿花一两块钱买老婆子的花环。主宰自己的钱包,随自己的意愿去支配金钱,也许人人如此,我们无须质疑。可是,在这不公平的世界里,有人活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