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集气瓶内放入一装有少量酒精(C2H5OH)的蒸发皿,先点燃蒸发皿内的酒精,再将经打磨过的光亮镁条伸入集气瓶内点燃。可看到镁条剧烈燃烧,在瓶底白色固体粉末中夹杂着少量黑色固体,瓶内壁也附着一些黑色固体(如右图)。甲同学将生成物取出,用足量的盐酸处理,结果发现白色物质溶解,黑色物质不溶。由此他猜测:黑色物质是原来镁条中所含的杂质。 乙同学没有轻易赞同甲同学的意见,他通过查
找资料,知道镁与空气中的O2、N2、CO2都会发生反应。他推断:这黑色物质是碳。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1的名称是________。先点燃蒸发皿内的酒精,对后续实验的作用和影响是________(写出1条)。
(2)实验中,在集气瓶底铺一层细砂的作用是________。
(3)请设计—个实验:验证甲同学的猜想是否正确,实验的方法是________。
2.某科学实验小组在实验室里用熟石灰配制石灰水时,发现烧杯底部仍有固体未溶解,小组成员对熟石灰样品的主要成分进行了探究。
猜想①:样品成分是 Ca(OH)2 ;
猜想②:样品成分是 Ca(OH)2 和 CaCO3 ;
猜想③:样品成分是 。
小红设计实验并根据现象得出相应结论:
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取熟石灰样品放入烧杯中,加水溶解,过滤;
分离出滤液,滤纸上残留白色固体
样品中有 CaCO3
2
向滤液中加入适量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色
样品中有 Ca(OH)2
小红得出结论:熟石灰样品的主要成分 Ca(OH)2 和 CaCO3 。
(1)猜想③样品成分是________。
(2)小明认为小红实验 1 结论不可靠,理由是________。
(3)小明要证明猜想②正确,还需要增加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________。
3.某同学为了探究铁生锈的条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一周后发现:A、B中铁钉未生锈,C中铁钉已生锈。
(1)A中蒸馏水的上面加入一层植物油的作用是________。
(2)由B中的现象获得的结论是________。
(3)根据铁生锈的条件,写出一种常用的防锈方法:________。
(4)铁制品表面若出现锈迹,可用一种物质将其除去,请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4. 2010年5月12日,在苍茫海水中沉没了800多年的“南海一号”重见天日,其中的宋代铜钱已经锈迹斑斑。已知:铜绿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它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2CO3 △__ 2CuO+H2O+CO2↑。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用来测定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后产生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实验用到的主要装置为:
(1)装置连接顺序为:________。(填写编号)
(2)操作步骤及数据处理:
第一步检查气密性;
第二步装入药品,称取装置①和③的质量;
第三步连接并固定装置,然后加热固体;
第四步实验后再次称取装置①和③的质量,记录数据如下:
根据以上数据可得产生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要求写出最简整数比)
(3)结一果分析: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产生该实验结果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A.二氧化碳没有被完全吸收B.水没有被完全吸收C.碱式碳酸铜药品中含有水分D.碱式碳酸铜没有完全分解
5.实验室有一瓶保管不当的试剂(如图),其残缺的标签中只剩下“Na”和“10%”字样。已知它是无色液体,是初中化学常用的试剂。
(1)根据受损标签的情况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
A.酸 B.碱 C.盐
(2)已知初中化学常见的含钠化合物有NaCl、NaOH、Na2CO3。用pH试纸上测得该溶液的pH>7,这瓶试剂不可能是________。
(3)为了确定该溶液是哪种溶液,现进行如下进一步的实验: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取样于试管中,滴加________
产生大量的气泡
该溶液是________
6.小苏打(NaHCO3)和食盐(NaCl)是厨房中常用物质。现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由NaHCO3和NaCl 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某科学小组同学展开了系列拓展性研究。
【实验目的】测定该白色固体中 NaHCO3的质量分数。
为了测定该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小吕、小周分别取a克该样品,设计了如下方案:
I.小吕方案:利用NaHCO3与稀硫酸反应产生CO2 , 通过测定生成CO2的质量,计算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2NaHCO3+H2SO4=Na2SO4+2CO2↑+2H2O)
(1)小吕用下列装置完成本实验,装置的连接顺序是________。
(填装置的字母编号,装置不重复使用)
(2)D装置中的反应完全后,需再次通入空气,其目的是________。
II.小周方案:小周用沉淀法测定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操作流程如下:
(已知:NaHCO3+NaOH=Na2CO3+H2O)
为使定量分析更准确,在操作I之前,需判断所加BaC12溶液是否过量,请你设计一个合理方案(包括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________。
7.化学小组同学在课外读物中看到:“通常CO2可作灭火剂,但有些物质(如Na)着火,不能用CO2 熄灭。”他们决定探究CO2与Na反应的产物。
【提出猜想】CO2与Na反应可能生成4种物质:C、CO、Na2O和Na2CO3。
【查阅资料】①Na是非常活泼的金属,常温下与O2、H2O等物质反应。
②碱性的Na2CO3溶液与中性的CaCl2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③Na2O是白色固体,与H2O反应生成NaOH。
④ 向氯化钯(PdCl2)溶液中通入CO,产生黑色沉淀。
【实验过程】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
(1)实验记录
(2)实验反思
①实验记录②中,E中出现浑浊再点燃酒精灯的目的是________。
②检验第4种物质是否存在的实验方案:取D 中白色固体于试管中,________。
8.科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发现一瓶盖着玻璃瓶塞的氢氧化钠溶液,瓶口有少量白色固体且玻璃瓶塞打不开,于是他们展开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瓶口白色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找资料】
⑴玻璃中含有二氧化硅(SiO2),试剂瓶身经抛光处理,不易反应,而瓶口和玻璃塞上的磨砂处理将二氧化硅裸露出来;
⑵二氧化硅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Si02+2NaOH=Na2SiO3+H2O;;
⑶硅酸钠(Na2Si03)是一种白色固体,有很强的粘合性,可溶于水,溶液呈碱性;硅酸钠溶液能与强酸反应,如:Na2SiO3+2HC1= 2NaC1+H2Si03↓(白色);
【作出猜想】白色固体的成分是
I.硅酸钠;
II.硅酸钠和碳酸钠;
III.硅酸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实验探究】取一定量白色固体溶于适量水中形成样品溶液,分组进行如下实验并相互评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与评价
第一组
有气泡冒出且产
生白色沉淀
同学们认为猜想 不成立;
第二组
第 1 步
产生白色沉淀
第1组同学认为:此步骤还不
能准确判断出原固体的成分
第 2歩
酚酞试液不变色
大家一致认为,猜想II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