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头上的标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预习、检查、讲解,使学生熟练掌握本课的词语,特别是重点常用词语,要求会读、完全理解并运用。 过程与方法:能用生字词组词造句。 情感与价值观:通过词语学习,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与深层含义。 教学重点:学习本课的词语,要求会读、理解意思。重点掌握常用词语,要求会读、完全理解并运用。 教学难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会用生字词组词造句。 教学方法:讲述法、激励法、演示法、交流法 教学构想:教师创设情境,学生利用自主合作、问答法、讨论法学习围绕中心、多角度选取材料及正、侧面描写相结合来刻画人物的方法;并能领会文中巧妙的细节描写及其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年轻的化学家为什么要把氯化碘的标签贴在自己的床头上?请阅读故事,看看科学家是怎样对待自己的过失,严谨认真地从事科学研究的。 2.揭示课题:床头上的标签 齐读课题 二、新授课文 下面请同学们小声地把课文读一遍。 要求:1.边读边找出课文中不认识的生字词,并把它圈出来,做上标记。 2.《床头上的标签》主要讲了关于李比希的哪两件事情?请你自己轻声读读课文,用一、两句话概括。 3.学生交流:课文讲述的是德国著名化学家李比希的故事。他之所以著名,除了在化学领域的突出贡献和成就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曾在一项实验 中“浅尝辄止”而与新元素“溴”失之交臂。后来李比希发现了自己的失误后,非常懊悔,他把自己的错误判断制成标签,“装在镜框里,挂在床头,不但自己天天 看,还经常让朋友们看”。警示自己,告诫大家: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持之以恒的科学精神。他接受了失败的教训后,“要认真”“要严 谨”地从事研究工作。终于成为了“化学史上的巨人”。 三、按不同的学习方式,检查词语预习情况。 1.抽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让一两名学生读词语。 2.(板 书 ) 词语。 3.老师范读,领读、齐读、抽读,老师及时纠正发音上的错误。 4.讲解词语同时,让学生口头造句 5.疑难生字 授、博、摩、擦、廋、渣、溶、屑、扭、愤、断、淀、凭、谨、搅、拌、遗、憾、戒、懊、率、盲 6.疑难词语 教授、博士、学位、摩擦、化合、瘦弱、残渣、溶液、铁屑、神往、扭、发愤、主观、武断、沉淀、凭空、严谨、搅拌、遗憾、吹灰之力、引以为戒、懊悔莫及、断定、类似、轻率、盲目、公布 7.句型学习 1.大家扭头一看,是坐在后排,长得很瘦弱的李比希。 前一句动词前用“一”提示,后一句是前一句的结果。如: (1) 我一问,报名早就结束了。 (2) 经他这么一提,我才记起来这件事。 2